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說自己「不上相」
少一些想當然,多幾分理性,就能成為「少數的聰明人」。
01
大年初二和兒時的夥伴聚了聚,順便回了趟中學母校,為了留點回憶,自然少不了拍照。
休息的間隙,好友A看著相機里的照片,撇撇嘴,很無奈地說:「我就說我不適合拍照了,我不上相,怎麼拍都不好看。」
好友B很實誠地說了句:「會嗎?我覺得照片和本人沒差啊……」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撇開B的情商,我們先來討論一下A不上相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在拿到自己的照片時都有著和A一樣的反應,我也經常聽到別人對自己的照片抱怨說:「哎,我怎麼一點也不上相。」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謙虛,其實卻是過於自信的體現。
因為它的潛台詞是:我長得挺好看的,但照片卻沒有把我美麗的一面展現出來。
事實上,照片本來反映的就是我們自己,認為自己不上相的人其實本來就和照片上一樣丑卻不自知。
過於自信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比如,酒駕屢禁不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開車的人大多過於自信,總是認為別人酒駕可能會出車禍,但自己喝了酒以後卻是可以控制的。
《別做正常的傻瓜》一書的作者奚愷元曾經對上海的一批已婚女性做過一個調查,讓她們估計上海已婚男性至少有過一次外遇經歷的人比例是多少。
結果發現,受試者的估計有高有低,高的估計90%,低的估計20%,而平均估計的結果都超過了50%,也就是說,平均來看,她們認為一半以上的已婚男士起碼有過一次外遇經歷。
而當作者問到她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的可能性時,她們都一口否認,認為自己的丈夫不可能有這種可能性。
理由無非是丈夫特別愛自己;或是工作忙,沒時間等。
可是,怎麼可能有外遇的都是別人的丈夫,唯獨自己的丈夫沒有呢?
這就是一種過於自信的心理表現。
那麼,導致人們過於自信的因素又是什麼呢?
02
原因一般來說有三個:
①證實偏見
證實偏見指的是,人們總是傾向於尋找和自己一致的意見和證據的行為。
比如你是梅西的球迷,喜歡他的比賽,那麼你肯定會對他未來某次比賽的表現充滿信心。
就算他哪次比賽失了手,你也能找到各種各樣為他辯護的理由,一廂情願地認定梅西的下一場表現一定非常出色。
為自己的觀點找理由,或者說只關注和自己觀點一致的證據,而不關注也不收集和自己的觀點相抵觸的證據,就是所謂的證實偏見,它的一個後果就是過於自信。
②生理因素
證實性偏見屬於判斷上的偏差,也被認為是一種心理現象,而生理上的原因有時也會導致過於自信。
比如,人們在成功的時候常常會產生飄飄然的感覺, 這並不僅僅是認知上的一種狀態,也有其生理基礎:人的身體受到強烈的情感刺激後,會產生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就會讓人感到喜悅興奮,從而導致過於自信。
③對未知事物的不可預見性
《制勝決策力》一書的作者拉索和休梅克指出,有經驗的橋牌選手叫牌的時候比較有把握,是因為他們考慮到了各種可能的情況以及對手的出牌情況。
而比較缺乏經驗的人常常就難以贏得自己覺得可以贏的牌局,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
缺乏對未知事物的預見,是造成過於自信的第三個原因。
因為很難想像事情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發展,就會對我們所知道的事情將來可能的發展過於自信。
「過於自信」的心理還常常被有經驗的商家利用。
比如,在美國買一台印表機,原價是80美元,消費者有兩種選擇,一是當場打折,享受5%的折扣,只要支付76美元;
二是郵購返券,在購買後3個月內將相關憑證寄到公司,可以得到25%的折扣,即得到20美元的現金返還,這20美元會以支票的形式寄回給消費者,最終只需花費60美元。
如果你有這兩個選擇,你會選擇哪種折扣?
普通人多會選擇第二種,因為這種方式可以獲得更大的折扣。
但是,對於商家而言,能讓人他們賺更多錢的恰恰也是第二種。
第二種折扣看似少賺20美元,但真正會在買了印表機後把憑證寄回的人少之又少。
有數據顯示,面對這類20元上下的優惠,真的會在購買後把憑證寄回給商家的顧客大概只有7%左右。
由於過於自信,人們缺乏對未知事物的預見性,每個人在購買時都以為自己一定會把憑證寄到公司,但大多數人買了以後很快就忘記了。
因此,如果不想落入營銷圈套,就應該在購物時保持足夠的清醒,多問幾個為什麼。
03
過於自信就一定不好嗎?也不盡然。
首先,過於自信能使人變得樂觀。
想想看,「自己本來就丑」和「自己只是不上相」哪一種說法更能讓你感覺好點呢?
顯然,承認自己不上相讓人感覺不那麼沮喪,這種自欺欺人的莫名快樂,能夠讓我們一直活在沾沾自喜、樂陶陶的狀態中。
不僅如此,過於自信的人還可以用這種樂觀的情感感染他人。有研究就發現,由於過於自信的人容易激勵和鼓舞別人,因此員工比較喜歡跟隨過於自信的領導。
其次,過於自信往往會產生「自我實預言」。
如果我們總是認為自己能力不錯,善於學習,這種心理暗示也有助於我們順利地實現目標,並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指引我們在日後的學習工作中表現得出色。
反之,如果不夠自信,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表現越來越差。
精讀君在《成長詞典》的詞條《374:心理暗示》中提到,世界上最能驅動一個人的並不是由上而下的命令,而是由內而外的暗示。
當然,過於自信的有好的一面,也必然有其弊端。
行為經濟學家提出的「規劃的誤區」就是過於自信的一個典型表現。
澳大利亞在1957年對悉尼歌劇院的規劃是於1963年完工,預算是700萬美元。
但是,悉尼歌劇院的建設卻一直拖到1973年才完工,最終花費高達1.02億美元。
據說,有對夫婦本打算在悉尼歌劇院完工的時候結婚,但是等到它真正完工的時候這對夫婦已經離婚了。
這就是過於自信帶來的規劃失誤。
因此,「過於自信」的問題我們要辯證地來看,我們在鼓舞士氣、鼓舞鬥志的時候,應該充分自信;而在具體行事時,就應該謹慎而有自知之明,做好充分的準備。
《別做正常的傻瓜》一書中提到,證實偏見是我們過於自信的最主要原因,避免這種偏見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做證偽檢驗。
比如,你想入手一輛蘭博基尼,你去問那些買了蘭博基尼的人,他們會告訴你這輛車好在哪,你也會越來越相信蘭博基尼真的很好,這是證實檢驗。
雖然這些信息對你很有幫助,但你還應該去問問那些可以買蘭博基尼卻沒有買的人,他們會告訴你不買這輛車的原因,從他們口中你可以知道蘭博基尼的不足,這就是證偽檢驗。
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發現,再正常的人都存在「過於自信」的心理現象,這是一種理性人都會犯的欠理性的錯誤。
人們做出的這種背離理性的決定,並不是出於心血來潮而隨意做出的決定,而是一種規律性的行為。
如果我們能看清這些誤區,少一些想當然,多幾分理性,就能成為「少數的聰明人」。
參考書籍:奚愷元 《別做正常的傻瓜》
作者:飛小白,精讀主創,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本號文章均為原創
推薦閱讀:
※讓你成熟的從來都不是時間
※所有走過的彎路,都是必經之路
※如何判斷是否同一類人
※你獨處的時光,決定了你會成為怎樣的人
※關於工作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