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pro16的選購細節和使用體驗
大家好,我是孵孵丸,這次我想寫的是一些關於新帝pro16的一周使用體驗。
這款新帝面世已經有一陣時日了,不過百度上還沒搜到比較詳盡的體驗評測,我在入手前也是糾結了許久,最終才下定決心剁了手。這次我羅列了關於這塊屏的一些關鍵性的細節,並給出實際體驗。如果有小夥伴準備入這塊屏,可以參考下這篇使用體驗,如果能對你有幫助,那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首先是產品瑕疵方面。之前在外網上有個鬧得沸沸揚揚的波紋線問題,簡單地說就是用筆(第二代wacom pen)在屏幕上斜著緩慢畫線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能把線畫直,即使是用直尺比著畫也不行。這個問題通過搜索「cintiq pro 16 waveline」關鍵詞可以找到相當多的內容。油管上也有老外上傳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視頻,不清楚具體是怎麼回事的小夥伴可以去搜來看看。這對於一款數位屏來說是相當致命的,不過好在wacom已經通過後續更新解決了這個問題,到我入手這塊屏的時間點(180205),這個問題已經沒有了。我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做過測試,完全OK。
然而這塊屏還是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風扇噪音。屏幕啟動後不久風扇就會開始轉,並且不會停。這個噪音大概到什麼程度呢,差不多和我電腦開節能模式時的聲音差不多吧。然而要命的是,畫畫時人是離屏幕非常近的,所以噪音就比較明顯了。最初我以為風扇的啟停是和系統電源選項或主板節能模式掛鉤的,但修改過兩者也沒能讓風扇停轉。另外比較奇怪的是,現在是2月份,我這邊室溫大概只有幾攝氏度,屏幕摸上去可以說是冰手,我不知道這種情況下風扇為啥會轉。
總之關於風扇這個問題,由於手邊設備的限制暫時無法得出結論。稍後我會嘗試接mac,如果只在win環境下轉,那應該就不是屏幕自身的原因而是某些設置導致的。另外關於這個風扇噪音我回頭也去搜了下,油管上大概有2、3個人錄過風扇噪音的視頻,說明這個問題應該不是我這台的獨有的。
說完了這兩點接下來說說非常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如何上到4K。這塊屏配備有3個USB
TYPE-C介面,電源要佔用一個,視頻信號輸入佔用一個。迄今為止wacom官網提到的說法都是只能通過TYPE-C直連才能上到4K,通過wacomlink最大只能支持2K的解析度。這意味著,你要想讓這塊4K的屏幕達到點對點,你的電腦就必須具有USB TYPE-C介面,並且支持雷電3視頻信號輸出才行。注意,後者很關鍵,比如我的主板上就有TYPE-C介面,但只能傳輸數據而不具備視頻輸出能力,所以我通過主板上的TYPE-C介面直連是沒效果的(關於USB 3.1USB TYPE-C雷電3這幾者的關係如果有不清楚的小夥伴可以先去了解一下)。總之,你如果想直連,你就只能選擇2016年以後的macbook pro,或者雷蛇靈刃這樣的具有TYPE-C介面並具有雷電3輸出能力的筆記本,考慮到畫畫及圖像處理時的實際體驗,你的選擇範圍基本上只能限定在價格1W8往上的區間(這樣才帶有獨立顯卡而不是intel坑爹的核心顯卡)。
那麼想上4K是否還有其他選擇呢?有的。如果你的PC主板剛好是技嘉或者華碩,你可以留意下GC-ALPINE RIDGE和ThunderBoltEX3這兩款台式機雷電3擴展卡。這兩款卡可以通過輸入DP信號輸出雷電3信號的方式來讓達到和新帝pro16的直連。考慮到價格和功能,我更推薦GC-ALPINE RIDGE,這款卡也是可以用在華碩的主板上的。但要注意,並不是所有主板都能接這兩款卡,你需要確認你的主板上帶有TB Header,這是主板用於接雷電3的板載介面。要確定你的主板是否能接擴展卡,可以上這兩款擴展卡的官方頁面查看支持的主板型號,或者檢查你的主板上是否有TB Header(通常介面旁邊會表上TB Header或者THB-C Header字樣)。總之確認清楚了再下手。
以上的方法是通過USB TYPE-C直連的方法。wacom在新帝pro16的包裝里附帶了一個wacom link,通常情況下,你通過wacom link只能只能上到2K,包括wacom的官方客服也是這樣說的。但通過wacom link實際上是可以上到4K的,秘訣就是——你從PC顯卡的DP口到wacom link的miniDP in口子,這一條轉接線質量要夠好,並且不要太長。油管上已經有人通過一米長的ACCELL(悅世)牌子的DP線實現了通過wacom link上4K,然而ACCELL這是個美國牌子,國內幾乎找不到,我唯一在淘寶上搜到的ACCELL還是2米長的。要想拿到這條1米長的DP to miniDP線,你只能上美國亞馬遜海淘。
接下來是我測試過好幾條DP線得到的經驗:
山澤DP轉miniDP線,線長1.8米,99%的時候無法上4K,偶爾數位屏抽風,願意在4K下工作一會。
綠聯DP轉miniDP線,線長1.8米,無法上4K,即使偶爾刷出4K解析度的選項,選擇後也會黑屏並跳回1440P。
ACCELL的DP轉miniDP線,線長2米,在剛拿到手的一小會上過4K後就再也無法上4K了,甚至有時屏幕都無法點亮。
最後我是通過京東淘到的一個日本牌子的1米長的DP轉miniDP線,才終於可以讓屏幕穩定在4K解析度下了。
此外還有一個注意點,通過wacom link上4K也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先開電腦,等電腦進入桌面後,再打開數位屏的電源。這時就可以直接識別出4K解析度了。如果因為順序不對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數位屏識別成2K解析度,可以按一下數位屏的電源鍵熄屏,再重新打開就是4K解析度了。
另外,關於數位屏的固件升級最好留個心眼。國外有人提到升級固件後,原本能穩定4K的屏幕不能開啟4K了,不過奇怪的是我正好相反,有次用山澤那條線連接的時候正好碰上固件升級,升級完後直接開啟了4K解析度,直到再次重啟才返回2K。
總之,關於這個屏幕如何上4K,保持這個認識就行了:用1米以上的DP線不能穩定4K,如果線材好,長度1米左右(或者更低),那穩定4K是沒有問題的。能上4K的口子只有左上的那個口子,所以那個口子接視頻信號,電源放其他兩個口子吧。
除了DP to miniDP線這種方法外,你也別想著用DP to type-c直接從顯卡直連到數位屏這種投機方法了。這種線是拿來給macbook pro接4K顯示器用的,不是反著來的,總之我已經用100多RMB的代價證明了這點是不可行的,屏幕都點不亮。(有好心人願意買下這條線么,就插過一次)最為廉價的這塊屏幕體驗4K的方案,可以參考我的:166RMB的日本牌子的一米長DP轉miniDP線一根(京東購入),然後一個帶DP口的GTX950(閑魚400RMB購入)。有錢的親就別糾結那麼多了直接上macbook pro 2017 15.6英寸高配或者雷蛇靈刃I7+1060 3W4 RMB那款吧。
說了這麼多上4K的內容,你可能會問,為啥要上4K,1440P不也可以用么?是的,1440P的解析度對於一個15.6英寸的屏幕來說確實也是可以用的,實際繪畫體驗也很優秀。雖然因為不是點對點,軟體UI和字體邊緣不是很銳利有些模糊,但總體上已經吊打1080P了。但,是,作為一個喜歡畫畫的人,你肯定是具備一雙寫輪眼的,在優秀的和更優秀的體驗間選擇,你不覺得選後者才是王道么?至於那些說「我用著win7,開4K根本小得看不清字了好么」的人,我想告訴你:親,已經8102年了,win10都出來好幾個年頭了。
以上就是在入手這個屏幕前最值得關心的核心細節了。接下來的實際使用體驗雖然也重要,但其實不是本篇文章想著重闡述的內容。這裡我可以粗略說一下,以供參考(因為之前用的新帝13HD所以會拿兩者進行比較)。
Q:屏幕色彩怎麼樣?
A:屏幕確實沒得說,似乎是Adobe RGB 94%的覆蓋率,和我的戴爾P2415Q一樣的色彩表現,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看繪畫軟體的取色器或者色輪,顏色很飽滿清晰,過度自然。不像之前的13HD那樣黯淡奇怪(原諒我找不到其他形容詞)。不過,可能是我為了保護眼睛而把屏幕亮度調到最低的緣故,這塊屏幕沒有我的macbook pro 2015的屏幕看上去那麼舒服。也可能是主觀感受,似乎我手上蘋果系的屏幕都表現不錯,顏色自然,亮度適中不刺眼。當然,硬要說是差距也不太對,總之就是個人習慣一樣的感覺。除了這個屏幕以外,在這裡也要多提一點,不要考慮新帝pro13這款,70%左右的Adobe RGB覆蓋率,表現應該會比16的遜色很多,我有在貼吧看到有人入手13抱怨顏色不好的。
Q:視差感怎麼樣?
A:和13HD比起來視差感有降低,具體感受的話,大概就是筆尖距離屏幕下的像素還是有1mm左右的視差吧。比ipad pro用apple
pencil的視差感要大一丁點,但也還算能接受。總體來說比起13HD要好挺大的一部分就是了。13HD的那個視差是我畫起來相當不舒服,至於能夠被吐槽為防彈玻璃的24和27因為我沒體驗過就不拿出來比了。Q:延遲怎麼樣?
A:主觀感受,和13HD差不多,如果真要說好,可能好了那麼一丟丟吧。油管上有人吐槽wacom所說的「幾乎無延遲」其實就等於「有一些延遲」。嘛,數位屏的通病,用慣了板子的親可能不習慣這種延遲吧。不過實際畫的時候其實沒什麼影響。(給個小技巧,如果你只接這一個屏幕而不是接多個屏幕的話,可以考慮通過修改游標文件來隱藏部分狀態下的滑鼠游標,只靠筆和觸摸來操作,一是感覺很爽像在用ipad,二是因為看不到游標的遲滯,對延遲的不適應感大為降低)
Q:定位精度怎麼樣?
A:主觀感受,沒有官方宣稱的4倍精度的提高那麼誇張,個人覺得更像是比起13HD只提高了一丟丟,只是因為屏幕玻璃厚度的降低所以更好定位了。不過13HD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正式畫畫時其實沒什麼影響(反正肯定比影拓pro高就是了)。
Q:8124級壓感體驗怎麼樣?
A:體驗非常舒服,下筆粗細的變化很細膩。(這點沒得黑)
Q:還存在邊緣定位有些飄忽的問題么?
A:還是存在一點,但已經很低了。而且屏幕的邊緣基本上是軟體的UI,就實際使用體驗而言,不會對操作有什麼影響。比起13HD來說好太多了。
Q:觸控感覺怎麼樣?
A:畫畫時沒那麼方便,在有些軟體里放大縮小一卡一卡的,旋轉也沒有那麼順滑(畢竟win10不是IOS為觸控而生),總之從使用效率上來說完全沒有鍵盤操控放大縮小旋轉來得好。但在畫畫以外的操作上意外地好用,瀏覽器頁面滑動呀、點擊打開程序呀、拖動程序窗口啊,意外的很舒服。不過總體操作體驗還是離新版120HZ的ipad pro 2017差了一截,如果不是觸控採樣率低了的問題,那可能就是系統優化上的差距了。(拿來玩天命之子使用slide skill還挺好用的)
Q:考慮入手,還有其他建議么?
A:首先不要考慮新帝pro13,絕對不要考慮,屏幕過小,顏色不好。其次考慮自己需求,如果只在固定場合用,可以入手這款新帝pro16,如果經常帶來帶去且銀子多,更推薦mobile studio pro 16,如果只在固定場合用且銀子多,也推薦mobile studio pro16 ,可以避免電腦後面全是線的窘境還可以躺床上畫。屏幕大小的話我個人覺得16夠了,18年即將出的24和32,對於一般人來說太大了(有人抱怨過趴在24上畫一會就很累)且解析度沒有提升還是4K,並且剛出來價格也會處於高位。對於專業插畫家來說,可能24和32才是他們的選擇。
大致就是這樣咯,如果有關注這個屏幕且在考慮入手的小夥伴搜到這篇文章,希望能對你的選購有一些幫助。我是孵孵丸,那麼下次再見咯。
推薦閱讀:
※這才是真正的靈魂畫手!
※驚蟄
※這組畫告訴我讀書的意義
※【彩鉛】晶瑩剔透的貓咪眼睛繪畫過程
※這個帥哥插畫師把自己和妻子的狗糧畫成了漫畫,照樣甜到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