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演變歷程
無論是學習政治經濟學還是其他學科,其重點就是先把握好其名詞解釋,定義的理解是學習一門學科的根本,而其他的的大段文字都是為了解釋其定義而存在的,因此先把政治經濟學中的名詞解釋的定義給重點勾畫出來,這是建立框架體系的前提。
商品、貨幣、價值規律、勞動價值規律
在初次學習的時候,先了解它的大綱脈絡,其政治經濟學大綱主要是由商品開始,商品具有二因素,商品由勞動創造德,由此勞動也具有二重性,由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只能實現其中一種屬性,商品的內在矛盾也必須通過商品交換才能夠消除,而商品交換的媒介就是貨幣,而商品的也有兩重形式,價值形式和交換價值形式,而交換價值的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貨幣,那麼在以貨幣為媒介的的商品交換過程中,我們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或者說是規律,那就是價值規律,價值規律就是以勞動者生產勞動產品以所花費的社會必要勞動勞動時間j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
貨幣、資本、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勞動力價值、剩餘價值、資本主義生產、預付資本
商品的內在矛盾導致了貨幣的出現,但是在商品流通中,貨幣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作為商品流通的媒介,另外一種作為資本的流通,先買後賣,而資本流通的的過程中出現了價值增值,那麼在流通過程中,無論是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會產生價值增值,那麼這個價值增值從哪裡來呢?唯一只能從夠買的商品上來,由於商品交換是等價交換,所以價值不會自動增值的,增值只能發生在商品的使用價值上,所以這種特殊的商品對於它的使用能夠創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那這種商品就是勞動力,而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可以創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
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中,有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也有價值增值過程,價值增值在過程,使工人的勞動時間超過補償勞動力價值(工資)的時間,其創造出來的價值大於補充勞動力價值,便產生了剩餘價值,但其不再流通領域產生的但卻又離不開流通領域,因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是在流通領域裡夠買的。
那麼夠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資本又叫做預付資本,預付資本分為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可變資本是用來夠買勞動力的資本,具體勞動消費生產資料,把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當中去,創造出新的產品價值形態,而抽象勞動則創造出價值,和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即剩餘價值,通過劃分可變資本可以看出剩餘價值在全部資本的根本來源,並且通過這一划分更好的看到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即剩餘價值率),為資本積累,有機構成變化和相對多於人口即介紹資本主義矛盾有著重要意義。
而資本家的目的是追求剩餘價值,那麼剩餘價值的生產方式有兩種,一種為絕對剩餘價值,一種為相對剩餘價值。
社會再生產、簡單擴大、資本積累
按資本主義生產,為了進一步追逐剩餘價值,可將社會再生產按規模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即資本家將獲得的部分剩餘價值投入到生產過程,擴大生產規模,剝削更多的剩餘價值,而這個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的過程,就稱之為資本的積累。
資本積累的作用
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而剩餘價值又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
由於資本積累的增加,導致了資本不僅在數量上發生變化,而且也從結構上發生變化,而考察結構的問題就是將資本分為兩方面: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以及由技術構成決定,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稱之為資本有機構成
資本積累導致有機構成的原因
最終隨著資本的積累的不斷增進,資本主義生產的規模不斷增大,資本家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了追求更多的剩餘價值,資本家們將積累的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用來夠買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為此不變資本的比例必然增大,使用先進生產設備,使同量的勞動者可以使用更多的生產資料,那麼總資本中用於夠買生產勞動力的可變資本就必然減少,從而有機構成不斷提高,有機構成的提高以個別資本的增大為前提,為什麼呢?因為只有個別資本增大了,才可以去夠買或更替更加先進的生產設備,個別資本增大主要通過資本集中和資本積聚兩種方式。
資本積累的後果
資本積累會導致有機構成增大,而有機構成增多,則會導致可變資本比例減少,出現相對多餘的勞動人口,而相對多餘的勞動人口不僅僅是資本積累有機構成增大導致,還會因為勞動力需求的相對減少和勞動力供給的增多,因為資本主義生產日益激烈,農業和手工業者,中小資本家都因為破產而以及生產技術的提高,大機械化的普遍使用,導致需要體力勞動的工作減少,女人和童工可以加入到僱傭工人當中,這會導致勞動力的供給大大超過了資本所需要的勞動力,導致大量人口失業和無產階級的貧困化。
最後資本主義的積累,來源於剩餘價值,而剩餘價值則來源於資本主義生產,而進行生產所需要的資本去夠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而預付資本就是通過原始積累而獲取的,是使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分離的過程
資本積累的歷史過程就是
1通過原始積累,可變資本夠買勞動力,進行資本主義生產。
2通過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方式,提高剝削程度獲得剩餘價值,再通過資本的積累,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周轉速度獲取剩餘價值。
3資本積累導致的有機構成的提高引起相對人口過剩和失業,導致兩極分化,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
4推導出生產關係不能使用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必然替代資本主義
介紹了整個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由商品到貨幣再到資本,以及在對剩餘價值的不斷追求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張,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而生產資料和勞動品月集中在資本家手中,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越是導致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佔有制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出其基本矛盾,所以需要新的生產關係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作出了清晰的解釋
推薦閱讀:
※資本主義地租
※馬克思基本定理簡述
※善其身而見小,見小而善天下——談銷售(以及其他任何學問)的學習方法
TAG:政治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