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繩肌拉傷怎麼辦?
腘繩肌拉傷是馬拉松、足球、籃球等各類運動愛好者的常見損傷,經常發生在快速跑動的過程中。其受傷率高、恢復緩慢、複發性大(近1/3傷者在受傷後重新參加運動的一年裡容易再次受傷)且如果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延緩為慢性傷病時,將嚴重影響運動員的運動生涯。
一、 腘繩肌在哪裡?
腘繩肌位於大腿後側,與大腿前側強有力的股四頭肌相對應。
腘繩肌(hamstring)不是單一的某一塊肌肉,而是大腿後側一組肌群的總稱。包括了半腱肌(semitendinosus)、半膜肌(semimenbranosus)、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 muscle)長頭。
它們共同起自於坐骨結節。其中,半腱肌和半膜肌止於脛骨內側髁;而股二頭肌長頭則止於膝關節外側的腓骨頭。
二、 腘繩肌有何功能?
腘繩肌的起止點決定了其為雙關節肌,橫跨髖、膝兩個關節,主要作用是伸直髖關節和屈曲膝關節。而在實際的人體運動中,腘繩肌承擔著更為複雜的功能。
例如在步行過程中:
三、 腘繩肌拉傷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Ⅰ. 在談到腘繩肌拉傷時我們首先考慮到腘繩肌為雙關節肌,其主動不足和被動不足均可增加腘繩肌拉傷的損傷風險。
- 腘繩肌主動不足指的是腘繩肌在伸髖時發力並縮短,便很難在屈膝時繼續縮短提供動力了。
例如在長跑中伸髖發力蹬地的瞬間。
可考慮為腘繩肌肌肉力量的不足。
- 腘繩肌被動不足指的是腘繩肌在屈髖時被拉長,便很難在伸膝時繼續延展拉長了。
例如在跨欄劈叉的瞬間。
可考慮為腘繩肌柔韌性的不足。
Ⅱ. 同時,肌力的不平衡也是腘繩肌拉傷的損傷風險之一。其中包括了大腿前後側肌力的不平衡,國際常用「腘繩肌離心收縮力矩/股四頭肌向心收縮力矩」來預測腘繩肌的損傷;左、右兩側腘繩肌力量的不均衡;大收肌和臀大肌的力量不均衡……因此,在腘繩肌拉傷的損傷預防和康復訓練中,我們尤其應該重視肌肉間的動態平衡和協調工作。
Ⅲ. 其餘一些不可變因素還包括年齡、人種、肌肉解剖結構、損傷史等;而其餘一些可變因素還包括準備活動準備不充分、肌肉疲勞等。
四、 腘繩肌拉傷的康復訓練
Ⅰ. 一度腘繩肌拉傷-輕微肌肉撕裂
- 階段一(損傷早期1-2天):休息;冰敷;加壓固定;抬高患肢;可使用消炎止痛藥和肌松葯;在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如鄰近關節的活動等。
- 階段二(損傷2-4天以後):冰敷變為熱敷,特別在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之前;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包括理療、手法、伸展訓練、肌力訓練等;康復訓練後冰敷、按摩放鬆等。
Ⅱ. 二度腘繩肌拉傷-肌纖維部分斷裂
- 階段一(損傷早期1-3天):休息;冰敷;加壓固定;抬高患肢;可使用消炎止痛藥和肌松葯;在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如鄰近關節的活動等。
- 階段二(損傷後4-7天):交替使用冷、熱敷;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包括理療、手法、伸展訓練、肌力訓練等;康復訓練後冰敷、按摩放鬆等。
- 階段三(損傷後7-14天):在康復訓練前熱敷;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包括理療、手法、伸展訓練、肌力訓練等;康復訓練後冰敷、按摩放鬆等。
- 階段四(損傷14天以後):康復訓練前熱敷10min; 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包括理療、手法、伸展訓練、肌力訓練等;康復訓練後冰敷、按摩放鬆等。
Ⅲ. 三度腘繩肌拉傷-肌纖維完全斷裂
- 階段一(損傷早期1-7天):即刻尋求醫療救助;休息;冰敷;加壓固定;抬高患肢;可使用消炎止痛藥和肌松葯;在專業指導下康復;目標是儘早恢復全負重狀態下活動。
- 階段二(損傷後7-14天):進行熱敷;在急性出血控制後可進行手法按摩;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包括理療、手法、伸展訓練、肌力訓練等;康復訓練後冰敷、按摩放鬆等。
- 階段三(損傷後2周-1月):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包括理療、手法、伸展訓練、肌力訓練等;康復訓練後冰敷、按摩放鬆等。
- 階段四(損傷1月以後):康復訓練前熱敷;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包括理療、手法、伸展訓練、肌力訓練等;康復訓練後冰敷、按摩放鬆等。
康復訓練參考:
1.泡沫桶下肢放鬆
2.下肢牽拉
3.力量訓練
如圖仰卧位,雙腿屈髖屈膝,腳著地;髖上頂抬骨盆,保持身體穩定。10-15次/組,3組。
如圖仰卧位,雙腿屈髖屈膝,腳著地;髖上頂抬骨盆,保持身體穩定;雙腳依次緩慢向身體遠端交替走行至最大距離,然後緩慢回位。感受腘繩肌發力的感覺,避免產生疼痛。10-15次/組,3組。
如圖側卧位,屈髖60度屈膝90度,髖外展,再緩慢回到起始位,為一次。10-15次/組,3組。
注意訓練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控制訓練強度和間歇。
*圖片來自網路,聯繫註明。
*參考文獻
【1】曹峰銳.《「腘繩肌離心收縮力矩/股四頭肌向心收縮力矩」在預防腘繩肌運動性拉傷和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方面的應用》.[J].中國體育科技,2017,(第2期).
【2】唐建倦,李康,莫清華.《跑步周期中腘繩肌的拉傷原因:肌電肌力數據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第33期).
【3】檀志宗,李男,劉新宇,任雪.《優秀田徑運動員腘繩肌拉傷後的肌力特徵分析》.[J].體育科研,2014,(第1期).
【4】李東河,宋磊剛,李增明,母春雷.《腘繩肌拉傷可變危險因素的篩選及對策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第6期).
【5】韓經超,劉卉.《運動員腘繩肌損傷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第2期).
推薦閱讀:
TAG:肌肉拉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