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大時代!港交所交易大廳落幕背後...

出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左右的人,應該都對經典TVB《大時代》有著深刻印象。穿著標誌性紅背心的「紅衫仔」在繁忙的股票交易大廳中穿梭,來回奔跑為客戶下單,口中大喊「升,升,升」。大屏幕上恒生指數的升與跌的瞬息,有人一夜暴富,有人拉著兒子跳樓。這種充滿了腎上腺素的畫面影響了一代人對於股票與金融的想法,也見證了香港的社會變遷。

但是,屬於交易所的時代即將成為歷史。港交所日前宣布,有著32年歷史的交易廳將於今年10月底租約到期之後不再續約,原交易大廳將改造成「金融地標」,不再進行實際股票交易操作。「紅衫仔」奔跑在交易廳為客戶下單的畫面,今後只能成為回憶了。

交易大廳與紅衫仔:時代的輝煌

港交所交易大廳與「紅衫仔」,見證了香港金融的幾度沉浮。

港股交易大廳位於中環,由當年的四大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與九龍證券交易所)合併而成,於1986年開始啟用。最初交易所的面積達到4.5萬平方尺(約4180平方米),港交所的所有交易均在此進行。20世紀90年代,合併後的交易所成為了亞洲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交易市場,高峰時期,交易大廳曾最多有1400多名紅衫仔在此進行交易。

紅衫仔亦是港股的象徵之一。紅衫仔的說法最初誕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之所以稱為「紅衫仔」,香港股壇老行尊張天生曾指,由於當時出市代表只戴臂章,難以辯認,於是提議改著紅衫,並在衫的前後寫上經紀號碼,以茲識別。

上個世紀90年代是紅衫仔們最輝煌的時刻。人工喊價是紅衫仔的主要交易方式。交易訂單首先通過電話傳到交易櫃檯,紅衫仔收到訂單後,用手勢和喊叫參與拍賣,例如掌心向內表示「買進」,掌心向外表示「賣出」,大拇指向上翹起表示「成交」。根據公開喊價的原則,只有最好的買方報價和賣方報價可以報出。成交後雙方記錄對方號碼、交易價格和數量,並用手勢通告給交易場上方的交易所人員。黑板上不斷變動的交易價格,嘈雜的喊價聲,紅衫仔們的來回穿梭,這一度是交易大廳中最普遍、最繁忙的現象,也是那個時代香港金融的縮影。

但隨著成交系統的電子化,紅衫仔逐漸落寞。1996年,港交所推出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AMS),可對外連接證券行的終端機,交易不再局限於交易大廳,在交易大廳出市的券商代表數目逐年減少。2006年,港交所改建交易大廳,僅留下294個交易櫃檯,但仍由大約20%的交易仍舊在交易大廳完成。但到了2014年,據港交所最近一次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僅有0.2%的交易在交易大廳完成,62個交易櫃檯仍在租用。實際上每天真正出市交易的只有約30人,大的券商早已不租用交易大廳。交易大廳中人頭攢動的景象已經成為歷史。

對於紅衫仔們來說,交易大廳更多代表了一種儀式,它的關閉代表了屬於他們時代的謝幕。相比交易廳的熱鬧與喧嘩,儘管電子化、技術革新,新世代的紅衫仔們可以隨時在辦公室落盤。但是在他們看來,冷冰冰的技術缺乏人情味。但在歷史的車輪下,從人聲鼎沸到門可羅雀,見證了香港成為金融中心的交易大廳,今後只能變成紅衫仔們的集體回憶,也只能通過重看《大時代》重溫了。

時代的落幕是歷史的必然

事實上,關停交易所、全面推進電子化交易,香港並不是個例。在近10年來,越來越多的股票交易所逐漸向全面電子化交易改變。東京和新加坡交易所早在1999年就宣布全面電子化。2015年7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宣稱,公開喊價的交易方式僅占整個交易方式的1%,曾經熱鬧非凡的期貨交易池將被關閉。2016年1月,紐交所(The NYSE MKT)於今年1月關閉了擁有一個世紀歷史的交易所,實現了全面電子化交易。

曾經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廳,瑞銀設在Stamford, Conn的交易所於2016年宣布關閉,作為曾經人類交易員輝煌,華爾街傳奇的象徵,有23個籃球場一般大的交易所見證了每天數百億美元的交易。但是在短短8年之後,交易所人去樓空,對比照片讓人唏噓不已。

港交所的交易大廳未來將僅作為地標式的建築保留,瑞銀的交易大廳也有可能在未來變成溜冰場、電影院,屬於人力時代的傳奇已經成為歷史。在科技的浪潮之下,沒有人可以倖免。

但是,一個時代的落幕,往往代表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就如同蒸汽時代下內燃機取代了馬匹,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智能時代的來臨,裁員、淘汰是歷史的必然,那下一個時代將改變什麼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全球股市暴漲暴跌是因為高頻交易等程序化交易造成的看法?
東京證券交易所有哪些特點?什麼樣的公司會選擇在日本上市?
證券交易軟體公司、證券公司、交易所、證券結算公司的職能和關係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在大陸封殺交易所後比特幣幣值接近30000元RMB?
虛擬幣交易所虛擬幣不翼而飛 虛擬幣安全如何保障

TAG:交易所 | 股票市場 | 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