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緒論(一)——瓷器的特質
范土作坯、人窯燒造而成的器皿,叫作窯器。窯器有陶器,有瓷器。
在我國文獻中,陶器或稱土器(初見《史記-晉世家》),又名瓦器。《說文解字》說「陶,瓦器也;」又說「瓦,土器已燒之總名。」
陶器有有釉的,有無釉的,今通稱陶器、瓦器。缸器,俗又稱缸瓦,介乎陶瓷之間,實在也是陶器;今人名為炻(shí)器。
在發明了瓷器以後,一般還是稱瓷器為陶器。如明、清兩朝景德鎮瓷器工業,通稱為陶政,清朝監造御窯瓷器大員唐英的詩文集就以《陶人心語》名;朱琰,蘭浦論陶器的著作也叫作《陶說》、《景德鎮陶錄》。
瓷器的瓷字,古人或寫作甆、茲瓦。
長沙馬王堆西漢軚侯家屬墓出土器物冊有資字,有人以為是計量單位,也有人以為是瓷宇的別寫。宋元符三年(1100年)扈虞、雷順、楊貴所立《當陽峪德應侯廟碑文》又寫瓷為砦字。宋朝磁州瓷器因為傳說以磁石作胎,所以叫做磁器,景德鎮一般也寫瓷器為磁器。
瓷器的本身,具有胎骨和釉子。古籍以釉作油,《天工開物·陶埏(shan)篇》以釉作銹,又有作泑、石由,光由者。
瓷器是用高嶺土羼和石英或長石等粉末作坯,外部塗上硅酸鹽的釉料,在窯中經過大約l200℃以上的溫度燒制而成。燒結的瓷器,胎骨純潔緻密,表面光澤燦爛,通瑩透沏,聲音清脆響亮,此外,還具有不吸水、不滲水、抗壓、耐高溫等性質,
明朝末年宋應星作《天工開物》,其《陶埏篇》說「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意思是:燒造而成的精良瓷器,有胎骨如玉,肌表潔白等現象;也就是說胎質色白而緻密,不吸水而半透明。這就是對瓷器所作簡明而確切的定義,正確地反映了我國瓷器的性能。
1844午,法國賽夫爾(Sevres)瓷廠經理布隆尼雅(A-Brongniart,(1770~1847年)]著<瓷器美術論》(TraitedesArtCeramigue)也具體地敘述了瓷器的定義或性能;但已經比宋應星遲了二百年。
瓷器若以所用熔劑或其它特殊原料來進行分類,主要有長石質瓷和絹雲母質瓷兩大系統。此外還有磷酸鹽質瓷(即骨灰瓷)、滑石瓷、寶石瓷等品種。長石質瓷又稱三元配方瓷,它是以長石作為熔劑的「高嶺土——石英——長石」三組分系統瓷,其典型配方為高嶺土50%,長25%,石英25%。絹雲母質瓷是我國傳統瓷的主要類型,它是以瓷石中的絹雲母類礦物作為熔劑的「雲母——石英——高嶺土」系統瓷,其習慣配方是瓷石30~70%和高嶺土70~30%。我國北方及歐美所生產的瓷多屬前者;我國的傳統瓷多屬後者。我國景德鎮瓷器在唐宋時期可能就只用-種瓷石或羼和極少量高嶺土為胎,以後感覺到可塑性不能滿足成形要求,同時氧化鋁含量不足:燒成時容易變形,:所以逐漸增加高嶺土的用量,提高了瓷器的質量。
高嶺土是制瓷的主要原料,最早發現於景德鎮東郊高嶺村。清初.法國傳教士殷弘緒(dEntrecolles)於1712年、1722年兩次寫長信給法國教士會,介紹景德鎮造瓷情況,高嶺石(Kaolinite)一詞遂通行於世。現在我國已查明的高嶺土礦床,以江蘇蘇州所產的品質最為純凈,且為迄今我國唯一結晶良好的高嶺石產地。古籍上有云:「蘇州產白石脂又名白墡」即是指高嶺土。《天工開物·陶埏篇》說:「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zī)軟。兩土相合,瓷器即成。」所謂粳米土即指瓷石,糯米土即指高嶺土。高嶺土吸收水分後,有可塑性,乾燥後則體積均勻地收縮,燒成後又變為堅硬而緻密的物質。坯料中加入長石、滑石,石灰石、白雲石、氧化鋅等焙劑,有助於燒結作用。一上等高嶺土精純潔白者,可制高檔瓷器。含雜質多時,則燒後呈色不純。
陶瓷器的坯胎,因為土質和製作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品種。近人許之衡先生《飲流齋說瓷》中說:胎有數種:有瓷胎,有漿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鐵胎。此外還有瓦胎、砂胎、脫胎等品種。據他的解釋:「瓷胎者輾石為粉,研之使細,以成坯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屬之。漿胎者,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漿,以成坯胎,凡極輕而薄之器屬之。缸胎亦名石胎,謂胎質粗如瓦器也,凡凝重粗厚之器屬之。石胎非真石也,質凝重而堅,略似大理石琢成之器物焉。康熙有石胎三彩是已。鐵胎非真鐵也,磁質近黑,有如鐵色,其胎之厚薄輕重亦不一般也」。至於瓦胎,指磚瓦之類,實屬上器。砂胎主要指宜興紫砂器,實際是炻器的一種。漿胎,俗稱「滑石」胎器,是未燒熟的含高嶺土量很高的瓷胎。康熙,雍正兩朝都有這類作品。清初漿胎經現代科學工作者的分析,其成分和高嶺土極相近。因觸手細膩形如石子,所以俗稱「滑石子」。現在生產的漿胎是用高嶺土摻以20~25%瓷石配成。脫胎瓷器,是指薄胎瓷,成品極薄,幾乎是只存釉層,似不見胎,如永樂窯半脫胎器和後來的玲瓏瓷都是如此。
按照現代工藝學的觀點,可以由粗到精,把陶器分為:土器——陶器——精陶器——炻器——半瓷器——細瓷器等類。
陶器的釉料是酸性的二氧化硅或硼酸酐,與能生成玻璃的鹼性氧化物的混合物,在高溫中變成液態,而在冷卻過程中逐漸凝固,最後硬化為玻璃態的硅酸鹽或硼酸鹽。釉料中的二氧化硅是生成玻璃質的主要組成,鹼性氧化物是助熔劑,還要摻用的少量粘土,則是起懸浮作用。
我國陶瓷釉料的發明,始於商朝。其初用草木灰的沉澱物和石灰混合為釉料,這是石灰型的釉子。草木灰含有硅酸和磷酸鈣,後者能使釉子乳濁而失去光澤。以後進一步發展以鉛為助熔劑的釉子,如漢代的釉陶和唐三彩即是。宋代以後,由高鈣石灰釉,逐漸改用石灰和鹼金屬氧化物的混合釉,龍泉瓷即是此類。它的特點是高溫粘度較高,釉面光澤柔和。到了清初景德鎮釉料中氧化鈣的含量減至7~4%,當時慣用的配釉方法,是以盆數計算,即以同等稠度的釉果漿與釉灰漿,用有柄的淺鍋,量出釉果若干盆。配以十二盆釉灰的為上等瓷釉:配以八盆釉灰的為中等瓷釉;配以四盆釉灰的為粗瓷釉。
釉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經高溫還原焰燒成則成青釉,青釉的燒成,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成就。其後釉中鐵量減少,而燒成白色以及白里微泛青色。唐宋以後,有了彩繪瓷器,明朝又發明了五彩繽紛的顏色釉。如釉料中加鐵質,在氧化焰中燒出黃色、紅色,還原焰中燒出青色。釉料中加銅質,在氧化焰中燒成綠色,還原焰中燒成紅色。含有鈷時,燒成鈷藍釉,含有錳的,燒成紅紫。清康熙初創琺琅彩瓷器,形成我國空前未有的高度成就。
瓷器系由高嶺土和長石、石英組成。燒成溫度愈高,則出現的玻璃相愈多,愈能使其燒結,使胎骨緻密。且可使胎釉之間緊密結合而不致脫釉,擊之發出鏗鏘(kengqiang)的金石聲響。所謂瓷器,必需具備胎骨緻密、機械強度高、色白、透明度好等條件。
瓷器和陶器的不同,還在於J致水率的大小。一般瓷器的吸水率小於1%,細瓷應小於0.5%,炻器小於5%,陶器則允許達4.12%,甚至更大。
各地的制瓷原料、過程、工具、手法、技巧各有不同,因此出品在胎骨、形態、釉彩、圖樣.風格等方面,就各有特點。如坯料的配合不當,在乾燥時容易產生「開裂」現象。若「溜火」(窯內小火期間蒸發坯中的水分,叫做「溜火」),時間過短過急,則坯胎易於脹裂而發生「坯裂」現象。用陶車(即轆轤)製作坯胎時,若坯體被拉向一方,則在燒窯過程中,會產生還原力量,易於發生「過崗」(即釉下坯裂)現象。又如釉層的膨脹係數若大於坯胎的膨脹係數,釉比坯體要多收縮一些,遇到收縮較慢的坯體的阻力時,釉層受到張應力而易於龜裂,發生「開片」現象。開片愈小,說明發展的應力愈大,反之則開片大。封窯如不緊密,或在300℃以後冷卻過急時,也有釉裂現象,此時稱為「風驚」。又如瓷器中的氣泡和宋代瓷器上的魚文紋、蟹爪紋、蚯蚓紋、兔絲子墳、桔皮紋、冷紋、綹紋、棕眼、砂眼等現象,也是由於技術上的缺陷而造成的。
「冰裂紋」是開片比較大的一種現象,原是一種缺陷,然而卻有人愛其自然和別緻,人們就研究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進一步掌握其規律,從而創造條件,極力模仿它,如明代成華、清代乾隆都有仿哥窯開片的,即是此類。
微信公眾號:炎黃藏寶閣原創出品
推薦閱讀:
※大家來找茬!Molly 星座系列二代目有啥變化?
※尚誠妄言:器可衰,藝永存,順手塗鴉憑什麼叫藝術?
※崖柏的材料等級及分類選材
※近幾年為什麼大量發行紀念幣?
※幾枚小小的分幣價值幾萬?錢幣收藏市場為何如此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