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人商店是「風口」嗎? 風險與機遇並存!

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去年推出 Amazon Go 無人商店,其 " 即拿即走,免排隊 " 的超前購物體驗一經發布便廣受業界矚目,一時之間,無人商店儼然已成為全球零售業的一種新趨勢。

目前國內市場,新零售勢頭正方興未艾,行業對新技術、新應用尤為饑渴,加上國內市場堪稱全球領先的移動支付態勢,一時之間,無人商店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這些無人商店在技術上大致可分為三個流派:

第一個流派主要是Amazon Go、淘咖啡及 take go,它們使用了目前大熱的前沿技術,比如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演算法、感測器融合技術、卷積神經網路、生物識別等。

第二個流派則主要是繽果盒子、7-11、羅森日本無人店,這幾家主要利用了 RFID 標籤技術,RFID 在對貨物的識別與防盜上更具優勢,該方案由來已久,技術上也較為成熟了 ;

第三個流派則是像便利蜂、小 e 微店等,主要是利用二維碼來完成對貨物的識別,優勢是成本低,與傳統零售較為接近。

比較一下這些無人便利店:

其實你會發現無人便利店的模式看起來五花八門,其實大同小異。

我們來看幾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

Amazon Go

亞馬遜推出的 Amazon Go真是大名鼎鼎。

Amazon Go 看起來跟普通的零售店幾乎沒有區別,其商品擺設與普通零售店亦基本一致,主要銷售即食早餐、午餐和晚餐,以及每天新鮮的小點心等,唯一的區別只是顧客無需結賬,即買即走,免去了顧客排隊的苦惱。

Amazon Go 的購物流程較為簡單,消費者在進入 Amazon Go 進行購物時首先需要一個亞馬遜帳號,並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上安裝亞馬遜的應用軟體,用戶打開手機並進入商店後,在入口處會對顧客進行人臉識別,確認用戶身份。

當消費者在貨架前停留並選擇商品時,攝像頭會捕捉並記錄顧客拿起或放下的商品,同時,置於貨架上的攝像頭會通過手勢識別判斷顧客是否將貨物置於購物籃還是只是看看然後放回原處。

對於用戶購物信息的統計,則是通過貨架上的紅外感測器、壓力感應裝置 ( 確認哪些商品被取走 ) 及荷載感測器 ( 用於記錄哪些商品被放回原處 ) ,用戶所採購的商品數據會實時傳輸至 Amazon Go 商店的信息中樞,然後顧客付賬時直接離店即可。 Amazon Go 最大的亮點是顧客拿走或者放回物品的同時,用戶手機里的系統 ( 該系統與 Amazon Go 商店的信息中樞無延遲地同步進行更新 ) 會自動更新清單。

但是Amazon Go 同樣存在諸多缺陷亟待解決,比如:

1、 當商品與原本位置不一致時 ( 通過圖像識別該位置與現有商品不一致時 ) ,儘管 Amazon Go 系統會對錯放商品進行圖片對比檢索 ( 與資料庫內的圖片進行比較 ) 識別,但 Amazon Go 此時往往無法很好地對商品進行識別,這是 Amazon Go 的一個 BUG。

2、 當較多顧客擁擠在一個區域時,此時的圖像分析會對系統 GPU 形成高負荷,而其他定位技術亦會因精度問題導致誤差,此時定位的可靠性會大打折扣,這也是後續 Amazon 需要持續解決的問題。

3、 Amazon Go 採用的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演算法和感測器融合技術幾乎都是當下最為熱門前沿的技術,這些前沿技術的大規模實施肯定會造價不菲( 據業內專家透露,一個 Amazon Go 可能需要千萬美元級別的投入 )。

相信上述問題必然是當前 Amazon Go 沒有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 ( Amazon Go 原定於今年 7 月落地的計劃因技術原因被延期 ) 。

Take go

Take go 是娃哈哈早期創始人宗澤後與深蘭科技達成的戰略合作,預計總金額高達近百億人民幣,計劃在三年達成 10 萬台無人商店。

Take go 系統之所以能實現 " 拿了就走 " 主要是應用了卷積神經網路、Deep learning 深度學習、機器視覺、生物識別、生物支付等人工智慧領域前沿技術。

這其中涉及兩個關鍵的技術,一個是生物識別技術,從 take go 的應用場景視頻中可以看到,顧客進入 take go 無人店需要手掌按在生物識別讀寫器上,這個識別器不是掌紋或者指紋識別器,應該是靜脈識別器,靜脈識別技術要比指紋識別精確很多,也更大程度地避免了被冒用的可能性,很好地確保了用戶資金的安全性。

另外一個關鍵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 ( Deep learning ) 的卷積神經網路技術,該技術主要用於對整個無人零售店內物品的監測、識別與跟蹤。其中,對商品的識別是通過機器學習,然後對圖像進行識別,也就是說每次商店進貨新品類時,都需要對該商品進行機器學習,將該商品的一些特徵數據信息記錄到資料庫中,然後圖像識別系統依據特徵數據信息對該商品進行識別。

當顧客走進 take go 無人零售門店並拿起商品時,不管商品的位置是在顧客手上、懷中、口袋還是背包內,系統都能監測與識別,顧客離開商店時會收到對應的賬單,並被系統自動扣款。

Take Go 還有人店對話系統,通過定向聲源原理和演算法,Take Go 零售店還可以向顧客一對一進行語音產品推薦,根據顧客之前的購買記錄判斷出其喜好、偏向,向其推薦類似商品。

繽果盒子

歐尚、大潤發相繼在上海推出無人零售商店繽果盒子,一時之間,繽果盒子儼然成了零售業界的 " 超級網紅 "。

繽果盒子的購物流程較為簡單,首先顧客進入商店需要掃描二維碼,目前只支持微信掃描,如果微信沒有實名認證,同樣無法進入。用戶在商店內選好商品後,需將商品整齊放置於收銀台檢測區,然後,檢測台邊上的顯示屏會自動顯示一個收費二維碼,用戶可以利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付賬,然後離店即可。

收銀台

就購物體驗而言,繽果盒子顯然無法做到像 Amazon Go、take go那樣 " 即拿即走 " 的購物體驗,它主要採用了 RFID 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等。

店內商品包裝上皆貼有 RFID 標籤,這就避免了像 Amazon Go、take go 那樣需要進行複雜的圖像識別過程,內置的全視角視頻監控,可有效震懾顧客在店內的作弊行為 ( 比如破壞商品、撕毀 RFID 標籤等 ) ,而一旦出現作弊行為,系統會自動報警。

繽果盒子購物體驗不及前三者,相對傳統便利店,繽果盒子的優勢是減輕了對人的依賴,提升管理效率。據官方介紹,4 個人可完成 40 個盒子的管理 ( 盒子最大的 SKU 為 800 ) ,這個相對優勢在 Amazon Go 及 take go 未被大規模普及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當然繽果盒子也有其不足,比如一旦有顧客作弊,在相關工作人員趕來前的這段時間,作弊者有足夠的時間離開,這也是目前繽果盒子多數被安置在封閉的中高端小區的原因了。

便利蜂

便利蜂的自助購物與繽果盒子相似,流程稍有不同。

其入口是便利蜂 app 或微信內的便利蜂小程序,通過 app 或者小程序掃描二維碼,接下來是連接門店 WIFI/ 掃描門店二維碼,手機掃描商品二維碼 ( 自助模式下最多支持 9 件商品 ) ,然後線上利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後續還需掃描支付憑證,經確認後即可離開。

便利蜂無人店比繽果盒子的技術含量還要低些,基本上與目前常規超市的差別並不大,對商品的識別是通過二維碼進行的,而非繽果盒子所採用的 RFID。相對而言,便利蜂無人店的購物過程已經較為繁瑣了,其優勢可能更多是體現在渠道及供應鏈上面。

風險與機遇並存

無人便利店在2017年集中爆發:一方面,不斷迭代的物聯網技術、人臉識別技術、以及移動支付技術,為無人便利店提供技術保障;另一方面,日趨高漲的人力成本、消費者對於購物便利性需求的提升以及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使得業界有了試水。

在業內人士看來,無人便利店發展到現在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 應該說 Amazon Go、淘咖啡所提倡的 " 拿了就走 " 的購物體驗的確是理想的無人零售,但其所採用的一系列前沿技術的可靠性與穩定性目前尚無法保證,像 Amazon Go 對錯位商品的識別、商店人流量大時的身份確認等都亟待技術的再發展 ;

2、 便利店的商品大多是日常標品,沒有太大差異,只能在盒飯上、咖啡上、服務上去做差異,有些服務目前仍然依靠人力。

3、 中國沒有自助購物的消費習慣,無人店的貨品丟失率、設備耗損率、店內衛生等都需要考慮在內,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考驗消費者信用的模式在這方面都有著前車之鑒。

4、 目前無人便利店的盈利模式很難確定,儘管和傳統便利店相比,無人便利店有著更廣泛的盈利渠道,如隨著投放密度增加其媒體價值也有所增加,可以與品牌合作進行精準投放等,但有始終沒有規模性發展的自助販售機的先例在,無人便利店的媒體價值可能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甚至有專家認為:自動售貨機比無人便利店,更有效率!

無人便利店所要解決的問題,自動販售機都能解決,理由如下:

1、更有效率。自動販售機,更快,更簡便,而且更能保護顧客隱私。在無人店的超級攝像頭之下,一個封閉的小空間,好像更適合銀行自動櫃員機,顯得十分壓抑!假設一個流浪漢刷進去,在裡面睡覺,你怎麼辦?

2、更容易維護。自動販售機不存在貨架被顧客弄亂的情況,也不需要整理貨架,只需要一個動作——補貨。而無人便利店,經過十幾個顧客挑選後,一片狼籍。

3、坪效更高,租金更低。

4、更易防盜,並且投入更低。

5、自動販售機邊上所有的地方,都成了免費「店內購買區」,無形擴大免租面積。

6、支付、取貨、刷臉、刷手、刷機、刷卡都可以實現。

7、日本的無人收銀,也不是無人便利店,是在「有人」便利店中,為減少排隊,推出的無人收銀台而已。

而中國的手機APP應用還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只需要高峰時間,門口多一個臨時查驗即可。「有人」便利店給顧客的服務與交互功能,是可以產生更多附加銷售的。

8、無人便利店宣揚的是:「在原有布點多的基礎上開發營業收入、廣告收益、消費金融等多條盈利渠道,從而實現業績增長」。這些,自動販售機一樣可以實現。

寫在最後

有業內人士表示,儘管目前無人便利店入局者甚多,但多為大型零售企業,對它們而言,無人便利店更多的是體現新技術、新場景的「試驗場」,短期內不會成為盈利的主要渠道。

現在無人便利店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專家建議,切忌資本的盲目跟投!那些已經卡位「風口」的成功者,你看見的是他們人前的風光,看不見的則是多年的積澱,是對供應鏈、產業鏈和知識產權結合的深入認知和運作。

這就好比當年人們看到蘋果搶得移動互聯網的先機,卻沒看到成功背後是喬布斯多年的思考和布局。有的人以為腦袋一拍、靈光一現、互聯網思維一上身,就能吸引到大筆的資金投入,就能一下顛覆世界,這樣的想法不可取。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

在移動化、智能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屬於創業者的成功機會只會越來越多,將屬於自己的那個環節做到足夠優秀,你會發現,「風口」的位置其實就在身邊。

推薦閱讀:

風口上賺錢才不費力
遷徙力 #F1330
牌桌上的技巧,告訴你做代理如何日進斗金
人工智慧、區塊鏈…風口之下,小心風沙迷眼(下)

TAG:風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