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惡的哲學追思
1、何為平庸?百度詞條解釋,平庸,是指平凡的人做著尋常的事,一生碌碌無為,尋常且不突出,總是依附如風,無法鶴立雞群,做到萬眾矚目。這個定義有沒有什麼問題?彷彿沒有什麼問題。難點在於,在具體判斷一個人時怎樣才算平庸?再進一步追問,我們判斷一個人平庸時到底得依據什麼?
2、很顯然,無法準確判斷一個人是否平庸,單靠表象來評價一個人是難以服人的,有時候外表的平庸更襯出內在的偉大。我們的感官並不是稱職的精神審判官。一個在戰場上殺人如麻的劊子手,生活中可能是一位溫柔體貼的丈夫和慈眉善目的父親,他甚至可能處處表現出人道主義的情懷。我們可能認為這是變態和精神分裂,但當事人卻覺得他是在奉公守法,盡職盡忠扮演自己的人生角色,所以我們眼裡的平庸者可能會為自己的平庸感到自豪。
3、當一個人覺得平庸理所當然時,他的罪惡感——不論他口頭上如何自認有罪——都已經不存在了。也許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會自覺心中有愧,但如果毫不影響他白天所做的一切的話,這種愧疚之情有什麼意義呢?因為說到愧疚,誰還沒有點兒呢?
4、根據詞義可以揭示,平庸與平凡是有區別的。平凡是一個中性詞,可褒可貶,平庸則是一個貶義詞。當我們說一個人平庸時,指責已經暗含其中,有時乾脆就是毫不含蓄的指責。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平庸概念,是在具體情境中逐漸形成的。
5、當我們指責他人平庸時,我們自己能倖免嗎?就平庸所造成的實際損害來說,我們確實可以避免平庸。即使處在極端的情況下,比如在敵人以死威脅時,我們也可以作出不殺戮的選擇,儘管這非常難,而且也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去權衡。但無論如何,法律上的損失確實可以避免。然而,精神上的平庸就不好說了。
6、阿倫特認為平庸之惡的根源在於不能或不願進行獨立思考。這裡懶于思考確實經常是一大因素,有時還是最根本的因素,但這絕不是唯一的因素。自甘平庸的人是很少的,即使命運坎坷如斯多亞哲學家愛比克泰德那樣的遭遇,人們骨子裡也潛伏著反平庸的因子,而許多人之所以最終活成了平庸的模樣,僅僅因為懶得思考?這裡,我們不妨再進一步追問:為什麼這些平庸者懶得思考?
7、為什麼這些平庸者懶得思考?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它看起來遠不像表面的那樣簡單。如果僅僅把平庸歸結為懶于思考而隨波逐流的話,簡直是在為平庸者辯護,彷彿無知者就天經地義地無罪似的。
8、一個人為什麼會懶于思考呢?因為懶有懶的好處,這種好處使他認定,與其思考,還不如不思考,也就是說,平庸者認為不思考的好處要大于思考的好處。但這裡真的是不思考嗎?未必。他的不思考,完全可能是出於明哲保身,也就是說,為了自身利益,平庸者有意擁抱了平庸,有人稱這種平庸實際上屬於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類。但這不是那種高調的利己主義者,此平庸者深知,大眾是難以容忍那種高調的自我的,並且由於自身缺乏領袖的魅力(要不然他就不必甘於平庸了),所以他最終選擇「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9、平庸有時是出於懶惰,因為走自己的路會有更多的艱難困苦,所以他選擇走「群眾路線」;平庸有時是出於恐懼和缺乏安全,因為做自我有更多的風險,會遭更多的打擊,所以他把真正的自我交給外在的力量來支配。
10、平庸者不是沒有自我,相反,他可能有一個非常哲學(大智慧)的自我,但他表現給人的,卻恰恰是一個近乎無我的自我。平庸一定是淡漠無情的嗎?未必,但不論他如何有情有義,卻始終把苟存看得高於一切,當需要承擔抉擇的責任時,他辯護說:「那是不得已」。更糟糕的是,有時他骨子裡也認為自己的不作為的過失實乃情非得已。平庸者即使講很多話,他的心也是沉默的。
11、平庸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個體在社會打磨下逐漸形成的。這裡說的社會,大致說來包括兩部分,一是體制,一是社會印象。
12、體制一詞,我著眼於它的哲學內涵,即一切外在的強制都可稱為體制,所以很明顯,體制不僅指政治體制,經濟體制,也包括教育體制,工作體制,等等。純就個體而言,沒有誰會全身心的喜歡體制,因為人天性討厭強制,而渴望為所欲為,因此,體制下的生活,必定存在異化現象,也就是說,壓抑是必定存在的,雖然壓抑的程度各各有別。但這意味個體不認同體制嗎?相反,大部分人非常認同體制,因為體制存在的潛台詞是:體制中蘊涵著比個體不受約束的私慾更大的善,不管你認不認可,喜不喜歡,你都必須遵從它,否則,你就很難在同胞中立足。所以在體制中生活,對恐懼的意識已經難以避免。一方面,體制給我們在家的舒適感,另一方面,由於我們天性渴望為所欲為,我們又得小心活在體制中。
13、社會印象主要由個體對外界的感知並內化而形成。社會印象側重個體對社會的接納。這部分是非強制性的,所以比起體制,社會印象對個體的影響要溫和得多,但它施加給個體的影響毫不遜色於體制的影響。如果說體制必然是公共的,社會印象則是私人領域。而我們知道,即使身處大庭廣眾之下,我們的內心也按照它獨特的個性運轉著,所以對個體來說,最普遍存在的是社會印象。社會印象就像空氣,個體可能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實在在充滿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並維繫著我們的精神生活。這或許是構成平庸的最大因素,因為它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並與我們的大腦融為一體,就它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來看,它才是最極端可怕的。
14、社會印象和體制並不是分割的,二者表現在外雖有差別,實際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有時它們單獨對平庸者發揮影響,有時又合二為一來推動平庸前進。對於這個剪不斷理還亂的領域,目前我還找不到恰切的語言來描述。但它們的基因,卻是人人都有的。
15、人間需要法律和強力來維護正義,所以我們可以需要裁決那些罪大惡極的平庸者,但內在地看,誰也免不了平庸之罪。因此,嚴格說來,誰都得提防平庸之惡。如果說時刻提防平庸之惡對多數人顯得過於嚴苛的話,至少,我們需要把它限制在不給人帶來明顯傷害的角落。
16、沒有罪惡感,這本身就是惡的象徵。如何反抗平庸之惡?先跪下!
17、遠離平庸之惡,出路在哪裡?約翰鄧恩的詩句或許是最好的回答:
沒有人是自成一體、
與世隔絕的孤島,
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份。
如果海浪衝掉了一塊岩石,
歐洲就減少。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
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而鳴!
推薦閱讀:
※【學心理,救自己】系列之解讀「人生腳本」(四) | 「差不多就行」與「平庸腳本」
※怎樣評價甘於平庸的人?
※我覺得我身邊的人都極度平庸 我該怎麼辦?
※當你「還不錯」時,是什麼給了你動力走向「優秀」?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丨圈外孫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