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跨越瓶頸期——從新手到大牛
作為家裡的長女,我對排行中間的孩子有什麼感受真是一點都不了解。但作為一個心理學工作者,從我的職業初期過渡到中期時,我很快就明白「卡在中間」是個什麼感覺了。不論是在家裡排行中間的孩子還是處於職業的中期,你都不再是個「嬰兒」,不能再通過犯錯來學習,別人也不再會為你點滴的進步鼓掌。同時,你也不是那個年齡最長,最有成就,最能負責,最受仰慕的「老大」。這時候,你就處在一個「三不管」的過渡地帶。直到最近,我都沒想過夾在中間是什麼樣。而現在,就在我準備迎接第二個孩子時,也正是我的職業生涯步入中期的時候,我不斷地問自己:「卡在中間是個什麼感覺」?
有句話叫做「卡在中間,進退兩難」,中間狀態就是感覺被困在那兒,無法行動,好像抽到了一隻「下下籤」。不管怎麼說,中間孩子的標準配置就是不斷被忽視(而這種標配總是遭到我那性格開朗的二弟的強烈拒絕)。職業早期的心理學者總是很受關注,經常能讀到關於他們的特殊需要、發展中的挑戰等資料,還會有一些針對性的培訓項目和資助,而且APA還會專門邀請他們入會(其實這些我個人都非常喜歡)。相比起來,對職業中期心理學者的關注度大大下降,尤其是從初期到中期的過渡時期。就像家庭中的第二個孩子一樣,他們容易被忽視,好像他們突然間就可以搞定一切,從此不再需要關注和支持。到底一個職業中期的心理學者需要什麼?即將成為其中一員的我仍然沒有答案。
職業中期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在吸引著我,我忍不住猜想,這是不是一半源於我是家裡的老大,一半源於我是一個集體主義者,更傾向於忽略中間而關注兩極(例如關注剛入職的新手和已頗有成就的大牛)。然而現在,我已逐漸遠離新手的狀態,過渡到職業中期,我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了解到底該如何過渡,而且一旦真的進退兩難時,我該怎麼做。
根據有限的經驗,我發現從職業初期過渡到中期需要面臨如下這些特定的挑戰和發展任務:轉向內在,申張自己的權利,應對成功與競爭,平衡自由與責任,定義未來。
1、使用內部標準:用自己的術語來定義專業自我
在過去的七年里,我一直努力進入終身教職軌,這樣我就有可能獲得終身教授的資格。在這場競賽裡面,我努力使自己不被周圍人的看法干擾。贏得這場比賽的秘訣就是在各種干擾下仍然只緊緊盯著終點。對我來說,終點代表著馬不停蹄地完成那些我覺得有意義且為之驕傲的工作。在為終身教職奮鬥的過程中,你總是不斷地被別人評價,有些人是真心替你考慮,有些人是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們都會影響到你和你的未來。他們的評價很自然地使你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甚至影響著你對自己的界定(問:我是誰?答:我是那個你希望我獲得終身教職的人)。在走向終身教職的路上,向外尋求認可和自我引導並沒有什麼特別,但對職業初期的心理學者來說,在許多職業情境中,常常會感到新鮮,同時也容易受傷。當你還是一個職業初期的心理學者時,會感到在取悅他人和做自己之間糾結不已,無論這種糾結是真實的還是自己臆想的。
現在,我正向職業中期過渡,我發現自己變得更願意關注自己的內在世界,去尋求自我認可和自我界定。這不是說我不在乎別人了,只是我已經厭倦了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我開始從專業角度審視自己,每天工作結束的時候,我需要確認自己的工作成果,以及我選擇的方向。當我從使用外界標準過渡到使用自己的標準看自己時,會產生一種存在危機(從最好的意義上看),如果這種危機被成功地解決了,職業中期的心理學者就會獲得一種清晰的,源於自身的職業認同、職業自信和職業發展方向。
2、申張自己的權利
至今我還記得二弟發現他比小弟更有力量的那一天。二弟一直非常溫和,小弟比他更強勢。當小弟學會走路之後,總是去拿二弟的玩具,每次二弟都讓著他。但是終於有一天,當小弟將手伸向二弟的樂高海盜船時,在那一刻,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二弟用非常權威的聲音警告小弟:「這是我的玩具。」二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申張了他的權利。
作為一個職業初期的心理學者,你很容易覺得自己沒什麼發言權,你的自信心總是搖擺不定。在工作中你總是不斷地被評價,在一群有經驗的同事面前你很難說上話,很難找到自己的聲音。從職業初期向中期轉變時一個很重要的內在變化就是發現並主張自己的權利。擁有權利即擁有自信。這種權利是對自己價值的認識,是了解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必要時能夠將它表達出來。主張權利意味著不斷發現那個弱小的自己。主張權利意味著在某一刻自己可以保護自己的「玩具」。這對我來說很困難,但每一天,我都會離那艘樂高海盜船更近一些(事實上二弟從來沒讓我碰過他的海盜船)。
3、應對成功與競爭
當我使用「俄底浦斯」這個詞時,請不要誤會,因為事實上在你開始進入職業中期時,你已得到些許專業上的成功並不得不容忍一些無法預料的嫉妒,這時的確會有些「俄狄浦斯」 之類的表現。當你初入行時,一般不會對周圍的人構成威脅。由於你的資歷很淺,你會更依賴和恭敬。慢慢地,你不斷豐富自己的履歷,培養自己的專業聲望,建立專業自信,並逐漸獲得自主權。對於一些人來說——儘管這樣的人很少,你的成功仍會激起他們的競爭心理,因為他們擔心你會取代或超越他們。在心理學這個領域我還是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真誠地去指導新入行的同仁,並為每一位新人的成功而感到喜悅。然而,我很震驚地發現,當你慢慢開始在專業領域嶄露頭角,有些人會有意無意地表現出敵意。我十分不情願地承認,面對競爭與嫉妒,我個人的反應是產生負罪感並貶低我所獲得的成就,我目前正嘗試通過所謂的「健康自戀」來阻止並替代這種感覺。也許學習如何應對我們所獲得的「成功」,應對這些「成功」引發出的別人的複雜情感是從職業初期到職業中期轉型的一部分。正如埃里克森(1950)所說,勤奮感的獲得來自於成功地獲得主動感,或是克服自卑感和內疚感。
4、平衡自由與責任
現在我已經獲得了終身教職,並且逐漸轉向職業發展的下一個階段,我可以更自由地嘗試冒險。我從未由於擔心而迴避參加那些有風險的項目(其實這些項目才是最有趣的);但是,一個職業新人,一般更願意在專業領域謹慎行事。對我這樣一個在學術上處於職業初期的人來說,我更願意做一些容易出成果的研究項目。對於一些在私人機構執業的同行來說,由於害怕不能幫到那些有挑戰的來訪者,會更願意接手那些「有把握」的來訪者。然而,當你獲得敢於冒險的自由時,你的責任感也會隨之增加。當我擁有更多的自由去做出自己的選擇時,也伴隨著一種要做出更為明智的選擇和絕不可以浪費機會的強烈責任感。我也感受到對我的合作者、學生和項目資助人更大的責任,我知道我需要高質量地完成工作。
5、結論:定義自己的未來
我和我的小弟有著相似的脾氣和性格,二弟卻和我們有很大差異。當我激動時,他十分理智;當我反應過度時,他非常平靜;當我固執己見時,他能屈能伸;當我有些神經質時,他處之泰然。我傾向於分析一切,而他認為我是無中生有。當我把一些個人問題看得很重並感到委屈時,他只是聳聳肩繼續前行。無論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習得,在很多方面,他總是表現出「陰」的一面,而我和小弟卻表現出「陽」的一面。我認為我的兩個弟弟都非常出色(如果小弟有機會讀到此文,我發誓下一篇一定是關於你的),但我最佩服二弟的就是他絕對是在做自己並且一貫如此。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學到怎麼擺脫進退兩難的困境。這個困境其實是給我們一個定義自己的機會。你已不再是家裡的小寶寶或者職業初期的新人,你也不是最年長的孩子或是成功的資深心理學家。你不再適合於一個已經定義好的框架或角色,相反,你可以自由地成為你自己。也許職業中期正是我們定義自己在職業上想發展成什麼樣、未來走什麼樣的職業發展道路的時機。給「夾在中間」一個好說法:它逼迫我們放慢腳步,仔細思考我們將如何發展自己的專業,如何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
來自於網路
本文最初發佈於東方明見心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合作:dfmjxl@126.com
微信搜索公眾號dfmjxl,關注並獲取更多幫助諮詢師成長的內容與信息。
往期回顧三招提高諮詢效力:知乎專欄20年當事人心理治療進展研究的10大啟示:知乎專欄我是個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師嗎?:知乎專欄「足夠好」督導中的五要素:知乎專欄心理治療中的自殺問題之我見:知乎專欄高臨床勝任力的兩大方法:暴露不足和同伴督導:知乎專欄向督導報告多少?這是一個問題:知乎專欄最好的督導實踐長啥樣?——美國督導新指南:知乎專欄心理治療中的倫理究竟是什麼?:知乎專欄社交媒體帶來的倫理挑戰:知乎專欄優秀治療師看天賦還是靠努力?:知乎專欄推薦閱讀:
※小豬佩奇的性格是什麼樣子?
※冥想有什麼用處?
※如何評價《人肉叉燒包》?
※如何緩解求職時的心理壓力?
※談判之要義——你的最佳替代方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