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揭陽炒茶
潮汕出產的茶葉除了鳳凰單叢,還有一種俗稱「炒仔」的土茶也很特別。這種土茶主要流行於揭陽市,其中最出名的當屬玉湖鎮的「坪上炒茶」,揭西的五房、大溪等鄉村或農場也有種植生產,因此又被稱為「揭陽炒仔」。
? 實際上炒仔茶的分布範圍還要更廣一些,同屬揭陽的普寧市裡湖鎮就出產有五峰山炒茶。
惠來縣的四香果林場雖然與普寧市隔著一座大南山,但當地的制茶方法與炒仔茶並無二致,茶葉都是摘後即炒。甚至屬於潮州市的登塘鎮,也以出產炒茶聞名遠近。
? 炒仔茶可能是受到烏龍茶的影響,用的雖是綠茶的做法,追求的卻是烏龍茶的沖泡效果。因此復炒和烘乾的溫度和時間要遠比龍井茶高而長,成茶色澤黃綠呈深灰,多數表面還帶有一層因長時間高溫「輝鍋」乾燥所產生的白粉。
沖泡後茶湯黃褐明亮,有些陳茶的湯色甚至與岩茶或熟潽相當,紅艷明亮,滋味芳烈,回甘力強,喝後容易肚餓。
清光緒《揭陽縣續》記載說:「茶山中土茶味微苦,炒熟性極溫,土人呼為炒子茶。然唯山中人嗜,揭所飲啜皆建茶也。」按潮汕方言「子」字文白異讀時的俗音即「仔」,所以「炒子茶」即為「炒仔茶」無疑。
從這段記載我們還知道,炒仔茶一百多年前的境況跟現在差不多,同樣只流行於特定的區域和群體。在清雍正《揭陽縣誌》中,又有「山中土茶味微苦」的記載,說明炒仔茶的歷史極其悠久。
以「坪上炒茶」為例,其製作工序古樸而又極其考究,素有「五房好『風來』(菠蘿),坪上好茶師」之美譽。坪上綠茶的製作主要有下面幾道工序:
1 摘茶
要求於早上霧氣尚未散盡前摘取,摘茶葉以嗚咀甲形(即二葉一芽),一年間採摘的茶又以清明期間採摘最好。
2 殺青
將摘取茶葉放進鍋里搓揉至濕潤為度,再用茶擦雙手慢慢揉捻,每3分鐘必須散開打松1次,然後再揉,約一搓茶不低於30分鐘。
3 炒茶青
將「殺青」好的茶葉放進鍋里,用火炒至干茶為止,然後放置冷卻約24小時。
4 篩選
將炒乾的毛茶分為三類篩選,即茶心、茶末、老葉。
5 升茶(即復炒)
將篩選好的茶心放進鍋里用文火炒,至少不低於8個小時。
由於炒制時用足重火,炒仔茶的茶性由苦寒變為溫厚,即使多喝也不傷胃,不過茶葉的苦澀味和火氣卻也難以消除。
喝炒仔的山民發現,如果將茶葉貯存為陳茶,則炒仔茶的這些缺點就會逐漸消失,陳放越久,茶葉色澤越加烏潤,湯色越加濃厚,滋味也越加甘醇。
不過一般家庭儲藏茶葉不容易,因為成本和儲存條件是很複雜的,所以有普寧池尾貴政山的陶制茶罐,十分適合用於儲藏茶葉。
揭陽炒仔,實為很有地方特色的炒青綠茶。
「揭陽炒仔」同樣秉承了潮汕茶文化的優良傳統:高沖低斟,郭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到處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並發揮得淋漓盡致。
人們飲茶通常講究「搶新」、「嘗新」,而「坪上炒茶」則是愈陳愈醇、愈陳愈佳,每戶茶農都有貯存茶葉的習慣,把老茶視為珍品。非至親、至友、貴客絕不輕易拿出。
「坪上炒茶」還可用於製作蜜茶,將蜂蜜在鍋里煮沸後冷卻,再與老茶一起攪拌均勻後,存放半個月即可飲用,用於待客,甘甜、清爽,沁人心脾,清涼解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