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拆掉思維里的牆讀後感

拆掉思維里的牆讀後感

在年前整理書籍的時,無意中看到了一本在五年前讀過的書。《拆掉思維里的牆》,直到今天才有時間好好地研讀起來……思維里的牆猶如電腦中的垃圾不斷地給我在成長的路上製造各種各樣的垃圾、挖各種各樣的坑等著我。拆掉思維里的牆就像一把巨大的鎚子砸掉我舊守的觀念思維,讓我學會出現在問題時,不是盯著問題本身。鑰匙一定在別處。

讀後感一: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隸。當讀到這個標題時候我為之一驚,我一直都是安全感的奴隸呀。從來沒有主動過做自己,就算知道自己的方向還是不敢前往,不敢放棄曾經擁有的一切。更不敢放棄部分的安全感(太在意別人的感受了特別是家人)。特別的害怕自己的親人好友利用自己打著愛的名義來傷害自己。所以一直躲在安全感的牢房裡不敢出來,所以拚命工作學習來掩蓋自己內心的脆弱。現在想來實在是太可怕的事了,自己原來一直都是安全感的奴隸。(原來認為事業有成,有房有車就會幸福感可言)現在只能對自己說呵呵……書中提到不管你在中國的哪一個城市,只要你還準備結婚,還有一個工作,而且父母安在,那你或許想過這件事情:在這個城市裡我是不是要買房?怎麼樣才能買到房?什麼時候買?父母出不出錢?因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都沒有人願意嫁給你。即使老婆願意,她的家人呢?別人會怎麼看?孩子以後怎麼辦?是呀,一想到種種的因素,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結婚(前提是必須要有房子)。所以大學畢業開始就努力賺錢買房結婚,一直朝著這個大多數人為止奮鬥的目標不斷地努力前行。而且忘記了自己當初為何要去北方讀大學呢,就是不想過爸媽那樣的生活(一輩子都為別人而活)。卻沒想到在畢業的時候卻是又回到了起點過著爸媽一樣的生活。去一所當地的小學(教師)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就是想爸媽安心。就連結婚也是這樣,選擇了爸媽喜歡的人呵呵……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爸媽親人安心。總覺得他們當年養大自己真的好不容易,爸爸的身體各種各樣的不舒服等等。。。就像笑來說的那樣,一切的根源都是過去的積累。(我就是一個大大的安全感的奴隸)才會導致別人說什麼我就做什麼,別人想我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就過什麼樣的生活。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是件很可悲的事)。

買房就意味著要花掉了自己未來10年轉換工作方向與創業的機會(因為在中國,普通人買房賣夢想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雙方父母出錢資助,這種人的前途和發展基本上是被父母控股,我就是這種人。)經濟不獨立就一定意味著夢想不獨立——你住著別人的房子,還有什麼好說呢?第二種人就是犧牲了太多的發展機會,典當夢想來成就一套房子。我們真正的是買房子嗎,不……而購買的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安全感」。我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於是覺得有一套房子,會讓自己內心安全一點。畢竟,在這個大城市,有一個棲身之處,會讓人覺得心裡踏實。而且真正的安全感卻是來源你自己(成長)。因為你從來不知道自己內心的世界,也沒有認真對和自己對話,和自己做朋友。靜靜地呤聽自己的聲音,而是不斷地用物質來填滿內心的空虛,時間長了都習以為常,認為那就是安全感,那就是幸福。在這個跌跌碰碰加速進入信息時代的社會,安全感真的可以安全地來自於一件物品嗎?即使說房子真的可以換回來安全感,那麼出賣夢想來換?真的值得嗎?我正在走在踐行的路上,在2017年找回曾經的自己,自我迭代,主動地放棄部分的安全感,活出全新的自己。

推薦閱讀:

真正決定人生高度的,是你的行動力
反思的深度,決定你的認知高度
成功的最大敵人,是你的情緒失控
做事的速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代理人模式:知識體系和自查原則(上)

TAG: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