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小米mix和小米的設計史

小米作為中國最大的硬體互聯網公司,在其成立的伊始,是與設計無緣的。

「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是小米最開始的信條。這句話可能被很多設計界的同仁視為真理,但是在一個商業公司的口中,這就話就是自己偷工減料的借口。

從小米1代開始,一直到三代為止,小米就一直採用OEM廠商提供的,沒有專利可言的外觀方案——只是因為小米的名氣比較大,所以本來應該叫「公版設計」的設計方案就改名叫「小米同款設計方案」了。小米正是通過縮減設計的成本降低了一部分價格,從而提高性價比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米作為互聯網企業,不僅僅有骨子裡的創新能力,也有滿足廣大網友需求的義務。從性價比起家的小米的用戶群已經足夠壯大,壯大到已經收納了很多期待小米認真設計手機用戶。

在這個時候小米以名為「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的小米手機4發布會為起點,開始了在設計上的探索。

小米手機4採用了不鏽鋼做為邊框,其整體的設計的和諧程度,這在當時的國產手機里可以說是沒有對手的。隨後的小米note,更是為了外觀犧牲了攝像頭素質。

當時,2014年年中的國內手機市場,在設計領域可以說是一片死寂——並不能說是從來沒有人有發過聲,只是三星還處在S5設計跑偏帶來的休整中,蘋果iPhone 5以來的外觀已經用了兩年,距離更新還有兩三個月。而其它國產廠商還處在設計的懵懂階段,基本上還在興奮地鑽研iPhone 5的金剛石高光倒角,所謂的「設計」只是把常見的手機設計元素糅合起來。

在這個時間上突然覺醒的小米可以說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即使是很平庸的設計也可以贏得不少口碑——更何況小米4已經不算平庸。

但是這對於小米來說不全是好事。當一個手機廠商的核心競爭力是外觀和設計的時候,要麼它轉向高端用戶,把設計和品質結合起來,要麼它就已經實際上沒有所謂的「核心競爭力」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手機這種高速迭代的產品,無論是廠商還是用戶,一個設計都不可能用很久——廠商要迭代,用戶要換手機。如果設計改變,那麼銷量就會受到影響,而設計又不可能總不改變。

換句話說,小米4的攻城略池之舉,看似把小米變成了一個有設計頭腦的公司的形象,實際上讓小米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小米可能成為潮流的最佳跟隨者,也可以跳一步,自己成為潮流的引導者。

小米選擇的是後者。整個2015年,與其說小米是沒有跟上時代的潮流,不如說是小米對自己的工程師價值觀過於自信而高估了自己對市場的操縱能力,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2015年之中,小米在它最擅長的領域步步挨打,被華為搶佔了大好河山。

而小米5的發布,便是這一切的分水嶺。市場所倡導而小米所缺失的純玻璃和金屬機身,完全版的指紋識別和把前面板塗黑的所謂「無邊框」設計,都在小米5身上得到了體現。但是小米也更進一步,做到了前無古人的,質感十足的楔形鋁邊框,甚至是一直被炒作但是鮮有人嘗試的陶瓷機身(高配版),咆哮著向世人宣告著「凡不能毀滅我的,都讓我,變!得!更!強!」,至少從宣傳圖上來看是這樣的。

事實上,我們後來知道,也就是在拿到真機以後知道,楔形邊框是不方便持握的。極端情況下小米5倒扣在桌子上的時候可能拿不起來。

但是這些不重要。小米5銷量幾何已經不重要了。

小米只需要給那些用嚴謹的公式算計著,小心翼翼地追隨輿論的風向買手機的廣大宅男屌絲一個買的理由就好——畢竟線上手機銷售就是這麼一回事,沒有人關心手機真正用起來怎麼樣。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也在悄然發生,就是小米找到了它設計的方向,即是,「以設計見長的廠商如何留住用戶」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果用戶真的是為了設計而來,那麼設計一改變用戶必然流失。但是這一點在中國並不適用,或者說任何一個國家的廣大群眾來說都是不適用的。因為他們並不真的懂設計。他們只知道少即是美,只知道新鮮的工藝就是高端,拿出去有面子就是有設計。

追逐設計的人群並不偏愛的某一款設計,而是追求抽象的他們眼中的所謂「有設計」,這樣廠家就可以進入一個舒適的正反饋循環,因為它無論怎麼設計都是在提高粉絲的好感度。

小米明白這個道理明白得有點晚了。小米的工程師和設計師,總是殫精竭力地考慮如何做出一款世人從沒見過的高端設備,因為他們把自己當成假想的消費者——他們自己首先是不能接受抄襲和借鑒的,因為他們知道全世界新發布的大多數手機——哪怕對方是一個廢物,抄襲它還算給它長臉。

簡單地說,對自己要求太高。

不過好在現在它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終於發現,國內的消費者,國內的米粉,國內的精英米粉,國內的在企業中高層供職的高級米粉,其實並不懂設計,也不知道除了國內手機市場以外的情況。「不是行貨的手機就不存在,愛一個手機就要用三四年用到吐為止,」持有這樣想法的人才是多數。

在這種情況下,引入一款國外的黑科技設備把它的IP在輿論中據為己有就是上上之選。

是的,MIX就是這樣一款產品。

這是日本手機廠商兼屏幕廠商夏普的一款產品。它發佈於2014年。

這款產品,發佈於2015年:

屏幕的頂端貼近邊緣的設計,所謂的三面窄邊框的設計,在國人眼中幾乎是第一次見到。米粉們驚呼小米的產品設計已經走向了國際水平的前列。

如果沒有前兩者的存在,小米的設計獨特的。但是綜合以往的產品來看,小米mix距離所謂的「國產自主創新」還有一段距離。

唯一的不同是小米採用的是全新的圓角矩形屏幕,但是這也是只有夏普才能提供的資源。

最有趣的是,小米mix的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雖然是現在工業設計界屈指可數的大師級人物,但是事實上我們從小米mix上並不能看出太多能給設計師發揮的空間。除了屏幕和配套解決方案是照搬夏普的設計之外,背面的攝像頭勾邊也是照搬夏普的設計。

唯一稱得上是小米創新之處的是可能就是一體式陶瓷機身了——但是殘酷的是這並不是設計師能夠左右的了的。在技術水平和供應鏈議價能力較低的時候,設計師的方案即使在物理上是可行的,也很可能最終無法採用。

但是目前來看,小米mix在輿論的造勢無疑是成功的。相信小米已經有比肩國際一線大廠的實力的人已經不計其數。

小米再一次證明了它是一家「會設計」的公司,然而靠的不是優秀的設計,而是靠引進成套的解決方案和聘請世界級大師並且採用最先進的外殼工藝,做了一台理所當然的產品:你難以想像採用夏普的圓角矩形屏幕再在外面畫一個矩形框起來;難以想像大師會允許在手機的正面出現小米的logo;難以想像陶瓷機身上還會有信號帶。

集合了這些理所當然,或者說迴避了所有的「難以想像」,便是今天的小米mix。

只是,理所當然的產品固然好,卻實在是設計師的悲哀。

另一方面,世界級大師參與設計的手機據我所知還有一個叫做infobar的系列。參與設計的大師名為深澤 直人。該系列是日本運營商auKDDI企劃,深澤直人負責工業設計和交互設計的一個只為標新立異的手機系列。如果你默認小米那種理所當然的設計才是大師級的作品的話,看到infobar可能會很詫異。

Infobar A03

不論美醜,infobar上展現的更多是向常見的設計語言挑戰的人文情懷,比如浮雕的按鍵和品牌logo,放蕩不羈的攝像頭開孔,以及跳躍的配色。

相比之下的小米mix,它並不能說服我它是工業設計大師的作品。

或許它只是,小米在經歷了2013和2014兩年的風生水起,2015年的驚魂未定之後的2016年秋季,對自己的一場救贖。

推薦閱讀:

位列世界五百強的富士康卻不甘於代工 收購夏普東芝是在下一盤大棋?
觸樂夜話:「這個遊戲錢不賺也罷」
夏普和三星兩家公司在液晶面板生產技術上有何差異?各自擅長什麼?
百年夏普是否有機會重回電視前五?
小米 MIX 與夏普 AQUOS Crystal 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TAG:手機 | 小米手機 | 夏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