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構建現代漢服體系

民族服飾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但是因為斷層,我們不能像日韓那樣在現有的基礎上構成體系。又因為漢族體量大,歷史悠長且社會環境變動大,所以產生了多種派系。

小將的方案是根據當代漢族人具體的穿衣需求,通過對歷代漢族服飾原生態審美的綜合提取,組合來構建。元素重組表面上看起來可以涵蓋漢族歷史上的輝煌時期的各種經典款式,實際上卻難以有機融合形成一種統一的風格,以遠離我們這個時代的周和漢的原生態審美為指導更加難以適應現代審美,從中體現出了他說法的自相矛盾。況且,元素重組的方式有無數種,不可能以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標準去決定什麼該提取、什麼該剔除,這違背了民族服飾的集體主義。另外,過於久遠的款式或者說形制元素也很難和後世發展以及現代繼承的工藝結合起來,舉個例子,補子怎麼用在淺交領上。這顯然也違背了服飾的發展規律。

既然元素重組不可行,那麼應該選擇什麼時代?首先民族服飾必須是工業化之前不能受西方影響過多,所以民國被排除了。儘管農村地區的服飾風貌保存較好,但是受地域環境影響太深,無法代表主體漢族的特色,只能是民俗服裝。第二,民族服飾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民族精神,但是晚清的服飾它背後所處的時代顯然不能。再往前就是清早期清中期,清中期女子禮服異化的厲害,男子服飾更是經歷了強制改變,可以選取的也只有清早期的女子服飾,男子服飾則要到晚明找。康雍乾時代至少在官方評價很高,晚明雖不能比肩漢唐盛世,但也並不差。所以禮服正裝以晚明和清早期為主體,而吉服便服把宋代及明早期的經典款式補充進來,一是為了彌補元代,二是本身適應現代,風格也相對統一,三也可以體現明早期的輝煌和宋代經濟繁榮的社會氣象。實際上,交領襖衫作為兒童的服裝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誠然,任何一個時代的服飾照搬到現代是不合適的,不能滿足現代的審美和需求。故應在原有款式基礎上按照功能場合需要,使用合適的布料,在花紋上創新,合理使用袖型等一些細節上的調整。

剩下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場合適合什麼樣的款式。在研究和服體系的時候,我發現他們的服飾等級(格)與衣服本身的特點有極大的規律。比如,男裝是以紋章、顏色、花紋、布料區分格的高低;女裝分為已婚未婚,又以袖子大小(或顏色)、花紋、布料區分。類似這樣的規律在歷代漢人男裝上也可以有一定的總結,衣裳制>深衣制>(不分交領、圓領)通裁緣邊直裾式袍服(不開叉或有擺)>通裁直裾式袍服(不開叉或有擺)>通裁直裾式袍服(開叉)>短衣,以及黑色>深青色>紅色>其他顏色。按這個規律,把晚明男裝代進去,結果就顯而易見了。女裝方面,發展到清代,披風逐漸禮服化,豎領大襟或對襟的襖衫則是各個階層的代表性服飾。

最後是婚服的問題,按照現今孑遺的婚俗傳統,是大紅官服和鳳冠霞帔,儘管已經嚴重戲曲化以及受到旗人禮服的影響,據此似乎應該恢復它的本貌以明制婚服為準。我國民間一直有著攝盛的傳統,假借官員命婦的低等級禮服為婚服,以獲取「當官」的殊榮。實際上,攝盛是依託於封建社會的階級地位差而實現的,且只取當朝之服。因此,從攝盛這個角度而言,在現代以明朝官員命婦的常服作為婚禮服是沒有意義的。那麼,不如另闢蹊徑,從婚禮的意義出發,在前代禮服中重新選取合適的禮服組合成共和國制的婚禮專用禮服。婚禮屬於《周禮》五禮中的 「嘉禮」,即美好的禮儀,周代的婚禮安靜而肅穆,後世則體現出更多的隆重與喜慶。忠靜冠服是嘉靖仿古玄端深衣制定出來的法服,玄端是周天子的燕服、諸侯士大夫的禮服。雖說明代忠靜冠服的形制與古制偏離甚遠,但通裁直裾式袍服與深衣組合,其莊重感亦不輸衣裳制,倒是有些類似於漢代禮服。從它的新名稱來看,皇帝賦予它的意義核心是忠君思想,為了摒棄它自身的階級屬性,我們可以結合三拜禮,賦予新含義——一拜,對天地,做人要坦蕩;二拜,對父母,要孝敬;三拜,對妻子,彼此之間要忠誠。服飾本身也突破一些限制:補子的內容自由設計,比如「鴛鴦」寓意婚姻幸福美滿;衣身顏色可以是深青色或玄色;素帶上可綴玉片,亦可掛玉佩。新娘服用大衫霞帔和通袖袍,大衫體現了儀式的隆重感,大紅通袖袍則增添了吉慶與華麗。這樣既不失禮制,又兼顧傳統,但費用也勢必非常昂貴,所以希望新娘禮服可以部分租賃,包括大衫霞帔、翟冠和?髻。

對於傳統意義上的婚服,我考慮了兩種,男裝都是襕衫,相比於明官員常服,使用人員範圍更加廣泛。女裝其一是通袖袍,不用過多解釋,作為婚服從明代一直延續到民初;其二是八團豎領披風+雲肩,這裡包含的三種元素皆由明代發展而來,八團豎領披風從清中期伊始成為普通漢女的婚嫁禮服,是後世裙褂的源頭,雲肩在晚清也常用於禮服,將兩者結合起來,更顯華麗。這樣整體花費較低,新娘可以擁有一套完整的屬於自己的嫁衣。

婚禮流程方面,現代親迎、正婚禮及設宴均在同一天。親迎婚車代替坐轎騎馬(農村地區可保留),免去過於喧鬧的敲鑼打鼓吹嗩吶;正婚禮一般在酒店,有錢者可吟詩奏雅樂。

男子服裝

禮服

  • 小禮服

道服,大袖袖寬2尺1寸,用於典禮儀式中的重要人物,如新人的父親、贊禮等

襕衫(建議改為內擺),大袖袖寬1尺6寸,用於成人式、大學畢業典禮

  • 常禮服

道袍,琵琶袖袖寬1尺6寸,袖口6寸,用於宴飲、雅聚、盛典、節日拜訪等正式場合及典禮儀式中的次要人物,如儐相、執事等

吉服

帶補子的道袍,用於傳統節日、生日和壽誕(補子可另外製作縫製)

便服

交領、圓領長袍,衣長到踝,窄袖袖口4-5寸,束腰用帶鉤或絲絛,穿布鞋,用於逛街、遊玩、非正式聚會等場合。

註:用好的面料如織錦緞也可作正裝用於部分正式場合及傳統節日。

PS:此圖領圈畫的偏大了,圓領形態參照明女袍,較之男常服袍沒有那麼圓;扣襻位置在腰側;開衩在胯部以下;內襟用一粒紐扣。

便服交領長袍的理想穿著形態(大袖換作窄袖)

女子服裝

禮服

  • 小禮服

團花直領披風(暗紋12團),大袖袖寬2尺,用於典禮儀式中的重要人物,如新人的母親、贊禮等

豎領披風,大袖袖寬1尺5寸,用於成人式、大學畢業典禮

  • 常禮服

豎領襖衫(對襟/斜襟),琵琶袖袖寬1尺5寸(對襟1尺4寸),袖口5.5寸,用於宴飲、雅聚、盛典等正式場合及典禮儀式中的次要人物,如儐相、執事等

吉服

帶補子(圓/方)的襖衫配馬面裙,用於傳統節日、生日和壽誕,特殊的如百子衣、百家衣

便服

衫(交領/豎領/圓領對襟/直領)、襖(交領/豎領/圓領對襟/直領),窄袖;馬面裙、其他裙式;馬甲(或叫比甲,無袖或半袖的方領/圓領夾衣);褂(長袖方領/圓領罩衫或披襖),用於逛街、遊玩、非正式聚會等場合,可以和時裝混搭。

註:半袖馬甲的袖型有喇叭型和直筒型,分別搭配琵琶袖和窄袖的襖子;直領衫可對穿交。

家居服

男式:窄袖交領短衫+【直領短衫(長袖或半袖)】+褲;

女式:抹胸(或弔帶背心)+直領短衫(不掣襟,袖長不過腕)+褲。

宜居家、散步時穿著,散步可穿木屐(參見潮汕地區);進入公共場合需穿襪履。

註:褲子可為傳統褲或現代褲。

半袖直領夾衫

祭服

明制祭服,用於大型公祭

深衣,大袖袖寬50-75cm,用於小型祭祀與家祭,不分男女

婚服

男:忠靖冠服(補子可定製);女:親迎時?髻霞帔通袖袍,禮堂婚禮翟冠大衫霞帔,敬酒時?髻通袖袍

男:襕衫(藍底黑緣),簪花披紅;女:大紅通袖袍、官綠襕裙或大紅彩繪(或彩綉、彩織)八團豎領披風+雲肩、緣襈裙(裙門為月洞樣),可以蓋喜帕

喪服

傳統喪葬禮依各地風俗,可五服,可披麻戴孝

騎射服

曳撒(去擺)、貼里,衣長小腿肚到踝,窄袖,束革帶,穿皂靴

其他

披風,或稱氅衣,不同於作為女性禮服的團花披風,無團紋的直領披風作為秋冬禦寒外套,僅室外穿著,男性穿於道袍、道服外,女性穿於豎領長襖外。

防雨雪外套,明代有斗缽式雨衣,但不知其詳。清代出現了斗篷,具體標準目前仍需參考物進一步研究。

汗衫的款式有交領、直領和圓領對襟三種。交領使用窄袖,後兩者長袖、短袖或無袖皆可,無袖的也稱為汗背心。作為貼身內衣,顏色多為白色和麻本色,使用系帶、布扣或兩者相結合。直領版型多樣,下圖作為參考

短袖直領汗衫(男)

短袖直領汗衫(女)

短袖圓領汗衫(男)

圓領汗背心

直領汗背心(男)

直領汗背心(女)

內外搭配(由外至內)

忠靖冠服,玄端,深衣制中單(無緣邊),襯道袍,交領汗衫、袴

新娘禮服,(大衫),通袖袍(開衩處有褶),長襖/衫、官綠裙,汗衫+抹胸、袴

深衣,襯道袍,交領汗衫、袴

襕衫、道袍或道服,襯褶袍(順褶或工字褶),汗衫、袴

直領披風,豎領斜襟襖衫,(圓領襯衣)、馬面襕裙,汗衫+抹胸、袴

豎領披風,圓領襯衣、馬面襕裙,汗衫+抹胸、袴

豎領襖衫,(圓領襯衣)、馬面襕裙,汗衫+抹胸、袴

注意長襖和短襖搭配的馬面裙裙襕不同形態

布料紋樣

禮服吉服用絲綢類傳統面料或合適的現代高級面料,冬季可夾棉、絨或仿皮草。男裝便服(包括家居服)以棉麻為主,女裝不拘。汗衫用純棉或棉麻混紡,夏季可用紗;

女裝便服可使用提花、印花、手繪及刺繡等工藝,紋樣傳統與現代並足,在傳統審美(包括紋樣布局方式)的基礎上發展,可適當吸收清代及民國的紋樣和裝飾手法,如博古紋、漁林耕樵紋。家居服可用格子紋、條紋等現代紋樣;女裝亦可裝飾領抹。

戲曲腰包(魚鱗百褶裙),這張清晰的表現了魚鱗褶的形態,花紋可以無視

月洞+橫襕+緣襈的組合

緣襈月洞裙

大型祭祀(從尊《周禮》的角度,我更希望祭服是爵弁服,但我朝畢竟不是民國)

通贊:八品祭服(明制)

正獻官(初獻、亞獻、終獻):八品祭服(政府官員可以穿正裝披黃色祭巾)

分獻官、讀祝官、督察監事、糾儀官:九品祭服

陪祭者及參祭人員:深衣幅巾或正裝禮服披黃色祭巾

執事(司洗、司樽、奉爵):內使圓領衫

禮生(或儀仗):內使圓領衫(盔甲、飛魚服)

樂舞生:大紅圓領袍,胸背繪大朵紅花,文舞生及樂生戴黑介幘,武舞生戴武弁

成人禮之冠禮三加(推薦)

初著采衣(直裰),一加,道服方巾;再加,襕衫儒巾;三加,深衣幅巾

釋義:道服由忠靜冠服衍生髮展而來,即玄端之制,代表回歸初心;襕衫為士子制服,代表成年後具有公民政治權利;深衣為祭服,代表擁有祭祀權。

特別說明:成人式為市政府每年固定日期(高中畢業典禮之後為宜)為年滿18周歲(9月至次年8月生)的青年人舉辦的儀式,主要內容為市長演講,不包含冠禮與笄禮,需要提前報名;成人禮,即冠禮與笄禮,在18周歲生日前後一周內為宜,可個人或者集體組織舉辦。


推薦閱讀:

臆造形制發展史
中國漢服與日本和服的區別?
雙宋結婚韓星為啥穿黑衣服,是習俗還是其他?
漢禮策劃師——職業化道路將是漢服復興的下一個新動力
漢服復興是一種歷史的趨勢

TAG: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