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之後,做到這三件事,比吃任何東西都補!

寒露後要做這三件事:勤保暖不露腿、19點後不進食、多喝水不憋尿。

勤保暖不露腿

寒露,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人體的陽氣逐漸收斂。此後不宜再「秋凍」,尤其要注意肩頸、腰背、腳部的保暖。這三個部位均處於人體陽氣運輸的主要通道上,且肌肉較少、血管豐富,是主要的生理支撐點,一旦受寒,便會引起諸多疾患。

暖 頸

現代人都是手機低頭族,有頸椎勞損的不在少數,再加上脖子本身就很嬌貴,一旦受寒,便可能引發血管的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不利於腦部供血,誘發頸椎病或導致咳嗽、感冒。

建議:戴條圍巾可有效保暖頸部。此外,宜經常模仿「烏龜伸脖」的動作,前後伸縮脖子,再左右轉動。

暖 腰

中醫認為,腰乃腎之府,腎是人體先天之本,喜暖怕寒,是人體重要的健康敏感區。對女性而言,由於處於帶脈區,腰部受寒引起的氣滯血瘀,會影響卵巢等生殖系統的機能,因此更需要注重腰部保暖。

建議:除了穿衣保暖外,時常用搓熱的雙手捂在腎俞穴上,藉助手掌上的熱量來溫暖腰腎,同時雙手順時針按揉。

暖 腳

腳部有200多個穴位,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人的五臟六腑在足部都有相應的敏感區或反射區。俗話說「腳冷冷全身」,寒露過後,一定要注意對雙腳的保暖。

建議:穿上棉襪厚鞋,防止受寒。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緩解疲勞的作用。泡腳時加些中草藥效果更好,例如川椒、乾薑、紅花、當歸、艾葉等。需注意的是,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的患者以及孕婦使用前應詢問醫生。

19點後不進食

一年24個節氣,一天24個小時,每個小時分別對應著不同的節氣:晚上19點是一日小節令中的寒露,此時之後不宜進食。避免晚餐吃的太晚給身體帶來疾病!

24小時對應24節氣

3點立春,4點雨水,5點驚蟄,6點春分,7點清明,8點穀雨;9點立夏,10點小滿,11點芒種,12點夏至,13點小暑,14點大暑;15點立秋,16點處暑,17點白露,18點秋分,19點寒露,20點霜降;21點立冬,22點小雪,23點大雪,24點冬至,1點小寒,2點大寒。

土耳其一項研究追蹤調查了721名平均年齡53歲的高血壓患者,發現晚上7點後進食、或就寢前兩小時內的進食者,夜間血壓不降、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進食者的2.8倍。其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會高得多。

因此,晚餐最好在7點前就要解決掉!過了7點,腸胃消化的黃金時段已過、胃液減少、胃動力變差,如果此後才吃晚餐,最好也少吃一些,5分飽就足夠了。

多喝水不憋尿

秋季天氣乾燥,需要多喝水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一旦缺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容易被粘稠的血液堵住,從而誘發心肌梗塞。尤其寒露後氣候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更要注意清晨和晚間適量飲水,稀釋血液,防止栓塞。

需要提醒的是,夜間不要因為怕冷而憋尿,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易誘發膀胱炎。高血壓患者還容易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請郎中(qinglangzhong)——小郎中與你一同分享健康,敬請關注。】
推薦閱讀:

怡禾weekly丨關於兒童輔食添加,你都知道嗎
眼保健 | 不要眼乾,要水汪汪
吃飯前如何快速、安全、有效的卸掉口紅?
科學貓科普 致發熱病毒還將肆虐西非,你怎麼看?

TAG:養生 | 節氣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