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不上房價的年輕人,還追得上夢想嗎?

最近看了太多關於房價的文章,反而更加焦慮。

舉些例子:

1

《中國最優秀的年輕人終將大部分被消滅在北上廣深》

短期而言,一線城市已經到達階段性頂部,但未來5-10年還會上漲50%。而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就是緊縮的土地政策所帶來的殘酷生存空間競爭。

[歸結為,國家做得不好。但是別忘了緊縮的土地政策正是用來抑制城市蔓延的。]

2

《中產焦慮:除了買房還能買點啥?》

房子還能買嗎?如果不買房子,手裡的錢——不管是多是少,又該如何跑贏通脹,獲得增值?

既然如此,當下,除了房,還能買點啥呢?林采宜說:「還是適當配置以利率債、貨幣基金等低風險資產為基礎的理財產品,在目前的宏觀周期下,相對風險較小。

[最後給出了一個這樣的建議?錢生錢的收益已經從10%降到4%了……]

3

《我賣了北京的房子移居大理後......》

不平的是什麼?是你跳下一趟賓士的列車,然後眼看著列車駛向繁華,拋下你遺世獨立,感受一種世間的一切繁華都與我無關的悲戚。

人生大多數東西,沒得到時以為得到了該有多幸福啊,可真得到了又覺得不過如此。在想要的慾望和得到後的無聊之間不停切換,一生就過完了。還有少數人得以跳出這套路,其中有一位,半生沉浮之後跟我說過一句話,人生在世,除了修行,別無他路。

[熬一鍋雞湯安慰你]

我想我無需贅述,這場房價的廝殺里,那種瀰漫性的焦慮心態和找不到出口的恐慌。

這場廝殺里,沒有人是局外人。

作為一個學城市規劃的女生,一開始進入大學的時候,這個行業欣欣向榮。

而在大學畢業的時候,行業進入了寒冬。

我沒有選擇工作,而是繼續讀研。然而即使是隔著象牙塔也能感受到那種寒冷。

師兄去深圳工作,然而他說,不要去深圳,工資沒高多少,但是卻買不起房。廣州多好,至少還有希望買房。

一邊是規劃的現實,現在不需要建那麼多新的城市了,規劃項目也少了很多;

一邊是房價的非理性增長,彷彿在昭示一個巨大的城市缺口。

不,這僅僅是幾座城市的繁榮掩蓋下的大多數城市的凋敝。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小城市開始成為一個標籤,出身小城市意味著帶有貶義的鄉土氣息,而居住在小城市就意味著整個經濟的繁華不再屬於你。

細想之下,也是大城市的繁榮之下,掩藏的是小城市的凋零。

而另一種凋敝,是我們這樣的年輕人的理想。

「無論職業如何,地位如何,手中可支配的金錢數量如何,每個人心底,都潛藏著一種害怕被時代拋棄,害怕在日出月落中就悄無聲息變成窮人的恐懼。」

這是一個僅有房市非理性繁榮的時代焦慮。

年輕人是一個尷尬的階層。

具備了學歷知識的你,可能真的需要非常非常努力,才能跳出原生階層。

而我所指的年輕人,就是就是一個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年代群體。

或許你剛出校門,拿著一份過得去薪水,過得不錯但是每月幾乎沒有剩餘。

或許是像我這樣還在繼續深造學業,但是看著自己的同齡人已經開始謀劃創業,謀劃投資,心裡有一絲慌亂。

或是手裡慢慢有了一定積蓄,有了穩定的收入,是咬咬牙加上父母的積蓄付了首付,從此成為,還是去實現自己環遊世界的夢想,創業的夢想。

香港把買第一套房稱為「上車」,也就是你要買了房才可以安穩地活在這個城市裡,追上她膨脹的步伐。

有時會聽到老師說,你們晚生了十年。

不僅僅是說建築規划行業,可能說的也是時代的機遇。

是啊,好像晚生了幾年,連上車的時候都錯過了。

我們所焦慮的,就是在象牙塔里,就已經錯失掉了依靠自己變成中產階級的機會。

財富越來越多地聚集在更年長的人手裡吧。

但我們還在交公積金,為年長的人醫療買單,卻不知道到自己的時候會不會出現醫保危機。

某種程度上來說,年輕人不再迷信體制。

可能也漸漸不再相信勤勤懇懇工作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夢想如何被房價架空?

選擇比努力重要?

不知道什麼時候,那些原本安貧樂道的知識分子也開始痛心疾首,講求理財的重要性。

那安心於自己手頭那件事的人,不管是依靠何種手藝為生,即使可以無限接近於自己領域的大師,大概也接近不了一套北京三環內的房子。

夢想就一定要在一線城市實現嗎?

想要留在一線城市的,無非希望過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或自己下一代有更多選擇。

空間即是權力。佔據了最優的空間,就擁有了最優的資源。權力不再是以統治為表現,而是滲透到空間,滲透到我們的語言行為之中。

我不認為大城市和小城市有優劣之分,但是放下本能的對權力的渴望實在太難。一場通過房價來廝殺的空間權力博弈,如果到我們這裡,只剩下回到家鄉一條路——那並不是我們心中對未來可能性的期望。

我們留下的理由,就是心中的遠方和詩,以及對這座城市繁華的貪戀。

時代空前的自由,權力的滲透卻從四面八方包圍了年輕人。

我們可能哪裡也去不了。

即使只是想過普通平凡的一生,即使不求富貴只想要任性地不停漂流,你也不得不注意到,房子如同一輛開往繁榮的火車,而你連票都買不起。

恐慌之中,末班車票價飛漲。

大城市生存指南

不過本著傳播正能量的宗旨,現實再糟糕,也要繼續生活,繼續浪~

以一個非專業的視角,我斗膽提出若干可能的生存指南,應該也好過等待遙不可及的政策。

(1)買小面積的房子

其實,你可能只需要三十幾平方米甚至十幾㎡就可以過得很好了。

現在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共享社區、共享生活方式。我們現在已經不需要買車,有滴滴、優步;同樣有各種外賣的APP。

我們不再在家裡接待會客,更願意在咖啡館、酒吧。

工作、學習、娛樂越來越少地在家裡進行。

而家庭也一直在變化,從以前的三代同堂,到核心家庭,甚至在大城市,年輕人幾乎都是一個人居住。

家的概念也是在變化的。

從一個關起門來的家,變成了以熟悉的公共空間,工作場所的半公開化的「家」。

我們在規劃里,理想著建立一個開放交流的社區,那麼我認為對於年輕人是最需要的。

以封閉的集合住宅形式出現的家的模式,大概是工業革命的時候開始,也就是十九世紀末、大概一百多年前慢慢開始的。工業革命的時代到底具體發生了什麼?其實是我們的工作方式變了。工業的生產方式會導致污染和雜訊,需要把工作生活的地方隔離開來。

但是如今,功能集中,明確分區的方式越來越受到詬病。在一百年前的中國人,其實個人空間是很小的。而今天,我認為很多功能也不必要在家裡進行。

那麼,其實你並不需要買兩室一廳才會幸福。

甚至,你居住的地方簡單到只有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個淋浴洗手間就可以滿足需求。

或許有人會詬病這種對於人的尊嚴的壓縮,把人的居住空間極度壓縮。

我並不贊同這種把面積等同於尊嚴的說法。

家的確不應該很小,但是可以把家的概念擴大化。

如果你覺得你常去的咖啡館,餐廳,公園也是家的一部分,那就並沒有。

不妨稱之為一種擁擠文化

我知道你們都想到了1970年的中銀大廈。為了解決城市問題,建築師都科幻了。

一個泡沫破滅的前兆。

事實上我也認為自己的構想是烏托邦式的,真的出現了這樣的房子,並不是一個能夠體現普羅大眾對幸福追求的東西。

香港通過壓縮人均居住面積容納了如此驚人的密度。

我們卻是被房價逼到降低人均居住標準的

深圳的6㎡鴿籠房,雖然被叫停了,暫且把它作為一個預兆吧。

可能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啟。

2拒絕買房

我有個朋友,在一家知名諮詢公司工作,單身,漂亮,高薪。她一直沒買房,而是選擇了租城中最好的房子住。昨天她跟我說,她考慮國慶節後、春節之前有計劃地離開北京了。

「北京的房價太瘋狂了,雖然我掙得是不少,但我離能在北京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越來越遠了。甚至想租一套體面的房子,成本都已經高得誇張了。」她這樣說,並用一句痛心疾首地話做結:「我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在我每個月工資超過每平方米房價的時代,在北京買下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這位本該是中產階級代表的朋友,就這樣被高漲的房價不得已擠出了北京。

引用的這段話的觀點呢,是勸你買房的。

但我一直有個觀點,如果不買房是為了把錢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實現自己的一個小小的,可能不那麼實用的夢想,那我覺得是值得的。

環遊世界

去國外求學

開一家青旅

成立一個工作室

但是如果只是在吃吃喝喝中度過的人生,的確是應該買房。因為你沒有對自己進行投資,也沒有實際的投資,拿什麼抵抗未來的風險。

在追求夢想這件事上,風險是一定有的。

但說不定值得一試,也許就實現了呢。

3逃離北上廣深

我的導師一向鼓勵他的學生畢業後回到家鄉。

很有可能對於個人價值的實現來說,在家鄉可能會更大。

有一個師姐,就在規划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從深圳撤回重慶,在山上開了一家旅社和書店,以重慶獨特的有文化氣息的地點,一時在朋友圈大熱。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在家工作的人,搬到了離市區很遠,但是淘寶還可以到的地方,過上了寬敞明亮的房間還有院子的生活,並且沒有感到生活上的不便利。

但是,前提是,你徹底拋棄學位房。

最終,資源的不平等才是北上廣最可怕的東西。

前兩天我在韓國釜山出差,導遊把我們帶到海雲台一帶,指著一處「釜山最好的海景豪宅」說:「瞧,那套房子買下來要人民幣3000萬。」

一起去的中國遊客全笑了:「最好的豪宅?3000多萬?這擱海淀區,也就是兩套老舊小區的學區房價格吧!」

原生階層真是可怕的概念呢。

4嫁給(娶)有房子的人

這是一個並不政治正確的辦(dú )法(yào)。

不過,看一下我師兄親身示範的對滴滴新政策的調侃。

一個一線城市的戶口誘惑力,使得人們前所未有地追求著外表,為了在一個愈發殘酷的婚姻市場里佔據先機。

一個20多歲女青年成為人生贏家的捷徑,就是「奶茶妹妹」這樣。

所以找個好(fù)人嫁了吧!高生育率還可以刺激經濟吧,國家也開始宣揚母親的正面形象了。

在這裡講女權並不太合適,但是我的確認為以一套房子作為結婚要求,很大程度上也是出賣了女性自己的理想。把自身的生育價值作為財產交出去,也刺激了對所謂「剩女」的歧視。

但在當下,急於擺脫變成窮人的恐懼,才是她們最需要的。

甚至是全社會最需要的。

夢想的形態,就是一張搭上通往繁榮的列車的車票。

沒有房子,意味著你只能努力奔跑。

而努力又是什麼?

理想

其實我時常在思考,我們這一代人是不是已經開始失去了改變世界的機會了。

大師之夢,中產之夢,大城市之夢,可能都隨著泡沫消失不見。

資本只會越來越集中。

對於小城鎮出身的你們來說,可能從未擔憂衣食。懷著夢想成長,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相信自己會找到更加精彩的人生。

教育能夠完成的功能是塑造你,使你自己成為一個可以賺錢的工具。中產階級之路大抵如此。

然而飛漲的房價,卻顛覆了你的價值。

在一個倡導選擇比努力重要的社會裡,我們都在焦慮,是不是自己已經永久地錯過了那班列車。

引用一段最近很火的話:

晚安北京,

每次都想擁抱你,

可我一無所有。

原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ID:ylzw28


推薦閱讀:

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更經不起誘惑?
為啥為下一代要留在北上廣?如何死守北上廣?
春節回老家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應該選擇大城市奮鬥還是小城市安逸?
怎麼看《脫口秀大會》撒貝南那期『北上廣愛來不來』這個主題?

TAG:中國房價 | 北上廣 | 年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