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門店還值得開嗎?
最初看到途牛開門市,那應該算是分區落地執行機構尚能理解;然後看到攜程在加拿大都開門市,有點懵;後來又看到同程在全國都開設門市,就徹底暈了……
開營業部、開門市,不是傳統旅行社乾的最苦逼的活嗎?大家都在說門店經濟衰落了,為什麼旅遊電商這麼高大上的企業,都逆襲去開營業部了呢?
這就要說到「電子商務」和「本地商務」的區別了。很多人以為,用互聯網做生意,就是電子商務。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游哥用最簡單的例子說一下區別:用互聯網賣電子書、賣服裝鞋子、賣零售類商品,都可以叫電子商務,因為只要配合上物流,賣到哪都一樣;用互聯網平台打車、送外賣、訂保姆服務、給孩子找家教、甚至是找律師買房子等,叫本地商務(美國叫法),因為有區域性服務概念。傳播到中國就被改名成為O2O了,中國人造出來的詞。
就拿攜程來說,如果單賣機票酒店,攜程沒有任何可能性去開門店,因為賣機票酒店的性質,跟賣服裝鞋子一樣,用電子商務的運營模式就可以了。但是賣旅遊產品,涉及到出發地服務的地域性,就屬於本地商務或O2O的概念了。
簡單說,本地商務就是就是「具有本地服務屬性的電子商務」。你打個車,這車沒可能從另一個城市開過來吧?你叫個外賣,也得是附近的餐廳吧?你叫個家政保姆阿姨,不會去看周邊省份的價位吧?同樣你出門旅遊,也得從你這個城市出發,尋找你周邊的旅遊專家諮詢吧……
在O2O商業模式中,把旅遊當作旅行(機票酒店)來賣,在商業模式上就已經犯下了最大的錯誤。
而恰恰,傳統旅行社做的服務流程本就是非常正確的!只是效率低了點而已。
講本地商務概念,很多人可能覺得有些虛幻。我們直接說對具體商務的影響吧:
電子商務幾乎關注的都是商品屬性;
本地商務除商品屬性外,還要關注社交屬性。
說到這,大家可能都明白了旅遊門市的基本作用。做旅遊,這裡說的不是機票酒店類要素資源的售賣,而是觀光度假類產品,俗稱的「旅遊非標品」,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1) 客源流量。在這個問題上,電商全勝。傳統門店所能獲取的流量跟電商比,那就是九牛之一毛。傳統旅行社門店幾乎不能再在門店上寄託流量幻想。
2) 社交粘性。在這個問題上,我可以說傳統旅行社完勝嗎?旅行社從潛在遊客剛開始有初始的旅遊需求時就介入服務流程,比電商不知道早了多少。但某些不大的電商也做了社交粘性的入口,如螞蜂窩等攻略入口。
3) 諮詢體驗。這也是傳統各旅行社的強項,也是同程等電商現在垂涎旅行社的核心點。一位普通遊客諮詢電商,跟面對面、一對一諮詢旅遊專家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語。
好了,我們的結論也就呼之欲出了:
1) 針對流量獲取。首先不要再試圖去找旺區和臨街鋪面,流量美夢不用再做,高租金你也承受不起。你需要找的就是商業大廈,因為你可能需要一個辦公的地方,假如你想做得大的話,組織一個團隊,進行系統化的培訓、系統化的銷售,還是需要辦公場地的。
2) 針對社交粘性。你需要想想,你怎樣把自己售賣的旅遊作為消費者生活的一部分,你怎樣將自己在什麼樣的場合展示給潛在消費者看?比如:在大型超市裡搭台、跟機票火車票售賣處聯合櫃檯、甚至跟社區小賣鋪合作給個位子,跟一切異業合作經營,都是一種很好的社交介入方式。
3) 針對諮詢體驗。這是最需要我們反思的作業環節,因為傳統意義上「人與人之間的鏈接」方式已經改變了,我們是否需要使用更多的社交工具,進行社群運營?微信群的諮詢、公眾號的諮詢、參與直播諮詢、專家一對一的諮詢,都可以作為「三位一體」的諮詢體驗模式。在這個環節中,你真的不需要什麼辦公場地。
開一個旅遊門市,如果你想達到展示和體驗的作用,那就盡量往社區開,盡量跟別的生活環節湊一起,盡量找小的地方、貼近用戶的地方開;如果你像通過管理來做大,那就找商業大廈,也比找旺鋪強!
當然最後加一句,往三四線城市、往郊區和鄉鎮去,那裡的機會更多。
---------------------------------------------------------
此文為看點海外游歌原創內容,特此聲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