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室內設計公司為什麼做不強、做不長、做不大?

一直在旁觀與思考:本土的設計產業爆髮式增長之後,設計創始人身退之時,是不是也是公司的沒落之日?各種問題頻現的情況不斷發生,而本土室內設計公司做不強、做不長、做不大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人」。

第一:絕大多數的本土室內設計公司都是以設計師出身的老闆為管理核心的,一切工作都圍繞項目的設計、以老闆(主創)為中心鋪開。恰逢其時的大好市場在經歷爆髮式增長並有了原始的積累後,隨著經濟環境的調整,室內設計企業也步入了不穩定期,許多問題已嚴重製約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一些更現實的問題出現:本土設計創始人太過靈魂和核心的地位和過於集權的模式嚴重影響了整個公司的發展,相比之下,國外公司則在創立之初就建立起合夥制等平台化運營模式,不會因為某一人的退潮而影響到整個公司的運營。設計師的單一思維性,往往是重設計輕管理,而領導者、管理者是完全不同的角色定位與分工,很多本土室內設計公司更談不上有什麼企業文化等。設計能力是公司的基石與支點,而公司運營的重點卻是在設計之外。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還需要專業人才的努力來分工協調。

第二:團隊是公司發展的堅實基礎。本土設計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才的供需矛盾以及人才安排利用的問題,其次,個人設計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湧現,低的准入門檻決定了他們能以更低的成本去搶佔市場,因為眼見「師傅們」也就是這樣干出來的,這實際上是對市場的一種自殘式的衝擊。有朋友說,招人是一種藝術,留人更是一種境界。招之能來,來之能留,留之能長久;而不是辛苦培養好了,要麼單飛,要麼去了別的公司。設計行業本來就充滿著「偶像」崇拜與「鍍金」之說,而一個公司更得有高高在上的成就和標杆,否則憑什麼去吸引新人和「鍍」人?!製造適度的社會影響力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公司「軟實力」需要下足功夫去打造。

第三:善待貴人。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未來拼的是整合資源與「借腦」的能力,造船過河不如借船過河,在打牢團隊基礎的同時,要重視身邊的「貴人」。往往是這些手握不同行業資源,能從不同角度對產業、公司發展有不同認識的「局外人」點醒「夢中人」,助力公司健康發展與影響力提升。

公司模式嚴重同質化、大數據與互聯網時代,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讓人們很容易就擦肩而過;被朋友記在心上,是一種幸福,因為誰都不願意在一個不靠譜的人身上浪費資源和精力;而充滿正能量、懂「共贏」與「分享」的設計師,必定得道多助。心態、思路決定格局、成就大小;懂得「分享」,方能與有夢想者同行。很多公司在嘗試「平台化、產業化」來聚設計師、做大與做強,前提是要有合作共贏、先人後己的商業思維。

中國人習慣「吃獨食」,企業但凡有點兒實力,便希望產業鏈上下游都由自己來做,所有利潤自己通吃,這種思路是做不成平台,做不了產業化的。所謂平台,是為別人搭建的,讓別人來賺錢的,只有在平台經營的合作夥伴是良性成長、平台才能生存和壯大;做平台同樣需要「以德服人」。只有在把夥伴們做不到的事兒或者比夥伴們自己單幹,性價比更高的時候才能成為真正具有吸引力的室內設計企業孵化平台,室內設計的產業化之路才可能持續發展。

未來中國的設計業最不缺的就是市場,國內交流互動氛圍好的幾個城市——深圳、重慶、成都,福州、廈門、杭州等都是整體設計勢力非常強的,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能持續提升與獲益。當下的設計行業,就是一個面臨轉折的「亂世」,機會對每個身在其中的人均等,不是看誰做什麼,而是看誰什麼時候做,提升硬實力,增強軟實力,兩者缺一不可,運用好了就是促進公司良性發展的巧實力。

一個能一直走在行業前頭的領軍人,才會是最大的成功者。

王建軍(文)----14年設計行業媒體人,專於室內設計管理研究與設計產業鏈資源整合


推薦閱讀:

【大百科】揭秘品牌推廣營銷,怎樣讓產品獲更大的重視度

TAG:室內設計 | 經營管理 | 品牌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