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內心的衝突和情緒化
情緒化的人最容易沉溺在理想化意象之中,他們開心時誇大優勢,失落時誇大劣勢,果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卡倫.霍妮是20世紀女性心理學方面的傑出代表,優秀的心理分析學和心理治療專家。她在《我們的內心衝突》開篇的序言中點到兩個非常值得借鑒的觀點:
第一,「童年經驗確實重要,但是人們的生活最終會受到更大範圍的影響。」
大學時期我非常推崇心理學作者武志紅的博客,也是因為武先生,我開始審視那些從小到大的童年陰影,重新審視自己和父母、周圍環境、人的關係。那個時候的我,就好像一直在黑暗裡行走剛剛找到一絲光亮的人一樣,拚命的往前跑。我耗了非常多的時間在圖書館裡,用筆記本寫信,想像所有的信都是給母親寫的,因此寫的格外真誠。
在筆記本里我梳理了從小到大那些對我影響深刻,卻讓我沒有勇氣再次揭開的事件、寫了那些我從小到大厭惡甚至痛恨的人,既有對母親的埋怨,也有多父親的怨恨。那是非常負面的一本筆記,後來被我燒掉了,因為我不會想要打開第二次。後來的後來我就因為壓力的加大開始真的控訴母親,我永遠記得母親在我面前委屈的流淚,也記得她只要說起我在筆記本里覺得小時候對我的虧欠就會眼紅。
可奇怪的是,儘管父母已經意識到了童年時代對我的冷淡或者簡單粗暴,我並沒有因為他們對我越發的寬容或者說理解而變好,也並沒有因為直面了自己童年記憶以來就不願意提及的事物、衝突而變得更加勇敢,寬容。再後來,我大學畢業,工作,有了男朋友,我開始忘記了大學那一段歇斯底里的時光。大學畢業以後,我重新開始閱讀卡倫霍妮,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因為接觸事物多了,我反而能夠理解或者說整合系統化接受霍妮的想法。
也是因為霍妮,我開始重新審視性格的缺陷無法逆轉,無法面對的衝突和痛苦統統都是童年的經歷造成的看法。我必須承認,是武志紅先生讓我第一次有去看自己內心衝突的勇氣,讓我去尋找內心痛苦最本質的源泉。可是,說實話,到現在這個時候,我已經不大看得進去武先生的文章。因為我逐步從自己的經歷中了解到,你內心的那些矛盾、衝突、痛苦,在成長的過程中來源於更大的範圍、更大的世界。
卡倫霍妮提到:「如果孩子沒有受到嚴格的束縛,順其自然的發展,那麼以後的經歷,尤其是青春期的感受,能影響他的人格發展。」換而言之,和父母的童年關係造就了你最初面對世界的態度,可是在面對社會成長的社交中才是你性格的直接模型。
第二,不同於盲目的樂觀主義或者弗洛伊德的人性觀和悲觀主義思想。卡倫霍妮提到:「人具有發展的潛能而且能發展良好。我相信只要人類繼續生存下去,他就可以改變且正在改變。這一信念隨著我對人性理解的深入而日益增強。」
這一點,我和霍妮抱有相同的想法,與其悲觀的接受性格決定命運,命運不可逆轉。我更相信人有改變自己的慾望和潛能,只要付諸實踐於正確的方式,那麼,人是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性格,緩解自身的衝突。
卡倫霍妮一生著作不多,卻本本精品,但涵蓋的思想卻始終如一,只是在每一本中對一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看了一本,對於其他本也就能了解個大概。有興趣的同學不妨找其中一兩本來看,我是從《我們時代的神經質人格》入門,以後我又看了兩本霍妮的書,還是覺得《我們時代的神經質人格》寫得最好,語言最為清晰通順。本文並不涉及《我們時代的神經質人格》,而僅涉及《我們內心的衝突》一書中理想化意象章節,用來對霍妮進行介紹。
(一)理想化意象
(攝影師 Meg Cowell 作品)
在女性中,「經常會創造出一種自以為是的意象,這種意象是她覺得自己能夠或者應該的形象。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這種心目中的形象與實際狀況相去甚遠,而這種想像中的形象無論有多少異想天開的成分,對於她本人來說,卻堅持它的真實性,這就是理想化意象。理想化意象越不現實,患者就越敏感脆弱,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承認。我們具有的品質,是不需要旁人來確認的,正是我們堅持自己根本沒有的品質,在受到他人的懷疑時,我們才會表現得極其敏感和小氣。」
理想化意象使人能夠抗衡他所不能接受的真實形象,但是由於太過於高估自己,他甚至開始怨恨和鄙視真實的自己。達不到自己設定的大而全的形象,他就會焦躁不安。於是,他在自我欣賞和自我鄙視之間搖擺,理想化自我和真實自我讓他左右為難,找不到什麼中間地帶可以容身。深陷理想化意象的人會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他可能會非常的「好」,但如果沒有找到舒服感,便會來個180度大轉彎,瘋狂地反對「好」。其實,讓人自我鄙視的形象跟理想化自我形象一樣遠離真實自我,這是被貶低的形象。
有一些深陷理想化意象的人在遇到現實的挫折後會立刻疏遠人群,迴避到自己的小空間中呢?這是因為在自我的小空間里,矛盾被稀釋化,正如在真空中不會感受到冷熱一樣,無法與外界產生矛盾的關係讓他覺得安全。
(二)王巍的故事
(吶喊 )
理想化意象缺乏能動性,不同於基於真實狀況的自信和自豪,也不是人努力追求的目標。真實的理想具有能動性,能激勵人們依靠努力不斷前進,是促進成長和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力量。而理想化意象僅僅是覺得自己應該是的形象,它可能在希望自己是美麗淡雅的百合花的同時也希望自己是妖艷熱烈的玫瑰,在希望自己是聰明勤奮的天才同時又希望自己是派對、社團的主力人物。理想化意象的自我矛盾性讓理想喪失了束縛力。曖昧不清的理想不可能給人指明清晰的發展方向。痴迷於理想化意象的人除了自己虛構的自我偶像之外,生命一片空虛。
王巍是一所普通高校在讀大四的學生,從接到學校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起王巍就聽人說一定要進入學生會,如果要想在學校中引人注目,做出自己的一片成績。後來一打聽,學校最出名的就是校學生會秘書處,於是王巍果斷的報名,在經過面試以後王巍幸運的被秘書處錄取,王巍野心勃勃的要在秘書處大幹一場。然而,第一次參加培訓時他發現比他優秀的人太多了,比他善於溝通的人太多了。即使是個word表格的調整都有七八個人在爭著做。大家都在積極主動的認識新朋友,互相交換號碼。王巍從培訓開始就選擇了最後一排沒有人的角落,於是沒有人來跟王巍主動要號碼,王巍就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心想這些人看上去真是心機重而且都很傲氣啊,我不要跟他們接觸,不跟他們接觸也沒有關係。第二次,王巍負責到團委和其他同學一起做excel表格,枯燥,乏味、簡單,而且教做表格的人還盛氣凌人的自視甚高。這是王巍心中的印象,他覺得這和自己想的怎麼不一樣,怎麼這個工作那麼卑微,想像中的大家一起解決困難,奮發向上,想像中的大家團結一致呢?王巍開始在心裡產生了退卻心理。再後來,王巍甚至連秘書處每周的例會都不參加了,秘書處的活動一概請假。終於,在第一個學期的中期考核中,王巍被委婉的要求退出秘書處,退出以後的王巍心中難受極了,我是多麼差勁的一個人啊,居然會被退出。
在這樣的自怨自艾中王巍度過了大學四年,每次在圖書館看書或者上網看到名人採訪,或者聽說哪個同學榮獲了什麼什麼獎勵,王巍就開始覺得只要自己願意,一定能做出跟他們一樣的成績。王巍在網上看到寫出的著名評論,看到專欄作家們寫的自己的求學經歷與對寫作的執著,就激發起試著去看大部頭的專業著作的興趣,他甚至幻想起自己每天在圖書館裡刻苦的閱讀,終於成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但實際情況是他卻每本都淺嘗輒止,看不懂大部頭著作決定先去找些雜誌看看,看著雜誌他心中的想法是,等看完雜誌我一定能看。王巍去翻那些著名公司的招聘,看這些公司名人的微博,想像中自己的夢想就是到這些公司去做出自己的事業。然而在興緻勃勃的前往公司招聘會,看到里三排外三排圍起來等待招聘的學生,王巍又覺得這簡直就是民工招聘,和自己想的不一樣,於是在招聘會的中途就走了。
看見微博上的 nike running 就覺得自己只要努力,將來有一天一定能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於是搜集了N多的和跑步有關的微博,視頻,甚至買了跑鞋,有一天,王巍終於下定決心去操場跑了一圈,卻發現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啊,說好的微風呢,說好的舒適呢,而且操場上跑步的人怎麼個個長得不是丑就是胖的。這一次以後王巍再也沒有去跑過步。終於大學畢業了,身邊的同學有的如願以償的進入了名企,有的也腳踏實地的去了小公司上班,有的成了公務員,有的進了銀行,只有王巍沒有任何收穫,這個時候的王巍又開始自怨自艾,我好差勁哦,我的能力差,我溝通能力不強......
(三)我們時代的理想化意象
(鋼鐵俠海報)
理想化意象是霍妮在神經症探討中提出的概念,可是我覺得也同樣適用於普通人,只是普通人的理想化意象不像神經症患者的理想化意象那樣會達到偏執甚至毀滅人格的程度,完全可以換一種說法叫沉迷於幻想。在這裡就普通人探討理想化意象,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
理想化意象廣泛的存在於女性群體,或者可以說我們這個時代之中,信息化科技在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時也給予人類更多的野心與慾望。我們被更多人的成功吸引,網路上散播著各種各樣關於一夜成名的故事,關於冒險家的倖存的故事,關於如何成功的觀點和言論。有太多的文章、媒體、領袖出來發言我們該如何做如何做。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來不及吸收就已經遺忘。
我們來不及停下腳步靜下心來仔細的思考何為夢想,何為可行,將對夢想的渴望付諸實踐,而是容易花更多的時間在幻想上面,畢竟幻想最容易,既不需要付出汗水,也無需面對挫折,只需要付出發獃的時間就足夠。流行的勵志書籍和心靈雞湯也並不能讓我們行動起來,因為流行的觀念,並沒有內化成我們的思想。流行的思想不會導致衝突和內心的掙扎,但同時,也很難幫助我們做出抉擇。
沉迷於幻想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沉迷於幻想的人往往給自己樹立了一個高大完美的形象,但是就好像吸毒一樣,神經的麻痹永遠只是暫時的,在清醒的時刻,人永遠要面對自己。面對自己需要得到他人認可和尊重的需要。只要無法分清幻想和現實,在面對真實自我時就無法接受有人喜歡自己,有人討厭自己,無法接受自己身上也有瑕疵與缺點。無法接受自己只是普通的人,只能感到厭惡和不可接受。就好像永遠在幻想要減肥的胖子當真的意識到自己真真切切是個胖子的時候對自己無以復加的厭惡,就好像動了千百次刀仍然對自己不滿意的整容美女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整了千百次還是沒有成為最完美的人,為什麼身上還是會有如此多的瑕疵,似乎自己的每一個瑕疵都成為了不可饒恕的,直到把自己整成怪物。
(四)情緒化與理想化意象
(電影《我想和你好好的》海報 )
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最容易沉溺在理想化意象之中——情緒化的人,在我看來,容易情緒化的人都很敏感,敏銳的感覺或許能讓情緒化的人更快更容易的接受新事物,體驗萬事萬物的樂趣與情感,可是也讓情緒化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惡意、冷漠,更容易讓情緒化的人感到無聊和乏味,甚至對於最小的衝突和潛在的他人不愉快都能敏銳的知覺。
情緒化的人基於敏銳的情感情緒,更容易在心目中為自己樹立起完美高大的形象,從而滿足自己的情感體驗。為了滿足自己完美的理想化意象,情緒化的人在開心的時候更容易將自己偽裝成心目中的高大全的形象,在心情很好,很開心的時候情緒化的人容易迫切的想得到他人的歡心。他迫切的渴望尊重和讚美,於是容易表現出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然而這種偽裝只是暫時的,當直接面對現實、面對衝突時,大量的情感力量就會爆發,情緒化的人就會失控,隨著矛盾的不斷激化,最終表現為煩躁倦怠。也許情緒化就是沉迷於理想化意象最典型的表現。
在豆瓣的情緒化小組,我搜到了我看過的對情緒化最精準的描述:「一個人過於敏感,容易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發生較大較明顯的情緒波動。情緒化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遇事非大喜則大悲,他們容易因小事而大發脾氣;不過,同樣的,也極容易因喜樂而手舞足蹈。他們快樂時的天真浪漫,固然讓人感染了喜悅,滿心歡喜;但是,他們憤怒時的火暴脾氣,卻也令人走避不及——周遭的人,很難適應這種大起大落、摸不著邊際的情緒發泄,紛紛敬而遠之,故使他們的人際關係很難維持。情緒化的人不是不願控制他們無端的情緒,而是根本難以控制,所以,喜怒哀樂對他們來說,往往是身不由已的。」
在豆瓣的情緒化小組中,名為霓虹為線的網友提供了不再情緒化的8個小招。儘管在結尾霓虹表示這八招對他沒有太多用處。可是配合著理想化意象的理解,我仍然找到了我覺得十分有用的建議:
一是如果經常覺得精疲力竭,高興不起來,如果你總像太陽一樣,努力把溫暖傳遞給每一個人,最後才想到自己。那麼這種看似偉大的犧牲有時卻是「雙刃劍」。不僅會榨乾你的精力,到最後還會傷害到你周圍的人。
二是學會說不,在施予援手前先問自己:「我是不是有能力幫他」,情緒化的人為了滿足內心高大健全的理想化意象,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因為覺得拒絕就是對自己友善的否定,很害怕引起別人的反感,害怕心中理想化意象的破滅,因此在別人的請求時往往不加思考的答應,事後卻又往往對別人的請求感到吃力,力量不足以幫助別人的情感體驗又讓情緒化的人感受到自我的否定。
在王菲《給自己的情書》里有一些很好的歌詞:「你要強壯到底再去替對方設想,你要別人憐愛請安裝一個藥箱,做什麼也好別為著得到讚賞。」簡直就是情緒化人群面對理想化意象的真理。
相傳刻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中有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
這也就是在理想化意象中我想說的,不要仰望得太高,那樣,貶低的只是自己。專心地記住你所熱愛和讓你開心的,不要貪心地四處遊盪。
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有明確清晰的理想,可是為什麼要有清晰明確的理想呢?
你每天清晨看見的第一縷陽光,腳下踩著的每一寸土地,就是你的生活,你的希望。
文/oneforpiece
原題《理想化意象與情緒化》
註:挑選優質文章,與你共同學習。重在分享,尊重原創。
1.圖片來源於網路。作品版權及觀點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2.所有轉載均標明原始來源與原作者,如儘力核查未能發現原始出處和原作者,則默認「來自網路」。若有疏漏歡迎原作者及時聯絡署名或刪除。
「公益100」心理服務活動內容:每周抽取3位100元心理公益諮詢服務,諮詢時間為1小時,由專家級別老師進行面對面諮詢、電話諮詢、網路諮詢3選1。參與方式:微信留言報名、簡訊報名 13391966074(回復:公益100+姓名+報名電話)
推薦閱讀:
※有效運用情緒結構管理情緒
※什麼是負面情緒?怎麼消除負面情緒?
※高情商的入門級技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情緒的「節律」
※掌握情緒,挽回幸福感情幸福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