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中美裂紋告訴我什麼?|艾問人物
3月22日,特朗普總統簽發備忘錄公布對華301調查結果,成為美方加劇對華貿易摩擦的標誌性事件。隨後的17天里,「中美貿易戰」已然上升為全球熱點事件的No.1。一場由暗轉名的貿易戰,是對中美關係自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最深刻、最嚴峻、最複雜的考驗。
中美關係被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經貿關係則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每一次中美關係的轉圈,都離不開經貿關係的穩定器作用。如今這個「壓艙石」出現裂紋,會發生怎樣的變數?
先後擔任過柯林頓政府財長、哈佛大學校長、奧巴馬政府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的勞倫斯·薩默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未來25年內,中美兩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為雙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兩國必須基於互信開展合作,共同推動世界向好發展。
艾問人物 創新創富:國際關係不確定性背後,是全球化的斷裂?
許多人認定,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與第二大經濟體的正面摩擦是一場不會產生贏家的「戰爭」。貿易戰一旦啟動,在商業利益、社會情緒等諸多外溢因素的裹挾下,誰也無法預測爭端的走向,不僅對中美兩國無益,對全球經濟秩序同樣無益。
德國《明鏡》周刊網站近日刊登題為《全球化的敵人》的文章稱,這個世界似乎正在關閉,而這一切都不是在經濟危機的高潮中發生的。當前全球經濟正在蓬勃發展,但一些強大的力量正在反對進一步全球化。
看似是美方挑起的雙邊貿易之爭,但背後卻映射著全球化浪潮的倒退。不可否認的是,全球化在經歷了21世紀初的蓬勃發展之後,已經進入了長達10年的瓶頸期。麥肯錫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的跨境資本流動縮水了65%。
「全球化和去全球化聽上去是好與壞的選擇,一種更平衡的說法是改革後的全球化,或者叫全球化2.0。在過去的25年中,我們見證了很多發展,中國的經濟也增長的非常快,美國經濟發展的也很好,全球經濟都因此而受益。」
—— Keith E. Williams, UL公司 CEO
《艾問人物》:既然全球經濟都因此受益,為何曾經全球化的開拓者,如今卻蛻變為反對者?
究其原因,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實際上是在追求跨國資本自身利潤的增長,漠視了發展的普惠性,這就極有可能導致世界範圍內的發展失衡現象,國家間的發展鴻溝加深,導致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的發展落差,與推行全球化的初衷相悖。
鑒於參與西式全球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國家意識的回歸湧現為當代世界思潮的一個新動向。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重回以國家對抗為特徵的封閉、隔絕時代。
《艾問人物》認為,要打破舊的全球化秩序,並不代表否定全球化本身。
當前絕大多數的國家都彼此關聯,廣度和深度均達到了空前水平,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型依存關係。全球價值鏈的產生和拓展,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國際分工體系,各國佔據鏈條中的重要一環。雖然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兩種力量的交鋒會尖銳複雜,但全球化的客觀性不會讓倒退成為客觀事實。關鍵在於,什麼樣的全球化才能適應當今國際社會的現實需要?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說過一句話,「全球化沒有輸家,如果有,一定是國內政策出了問題。」
艾問人物 創新創富:推進全球化,中國有多努力?
「中國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沒有成功的中國,世界就不可能繁榮起來,反之亦然,中國的成功也需要其他國家的發展來支持。」
—— David A. Ricks, 禮來公司主席兼CEO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世界的發展相互依存。正如David在發展高層論壇上所言,沒有成功的中國,世界就不可能繁榮起來。
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以上。再往前看,2012年至2016年主要國家和地區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美國為10%,歐盟為8%,日本為2%,中國達34%,超過美、歐、日貢獻之和。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全球的碎片化趨勢愈發明顯的背景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即以「通」為綱,構建不設門檻、不搞排他的泛區域經濟合作,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夥伴。
加入世貿組織10多年來,走出去和引進來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兩步,這對參與到全球化浪潮中的國家和企業來說,意味著無限的機會。
據相關研究報告,中國企業在美投資項目現已遍布46 個州和425 個國會選區,為美國創造超過14萬個就業崗位。據美中貿委會估算,2015年美對華出口和中美雙向投資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2160億美元,支持了美國內260萬個就業崗位。
另一方面,中國已宣布全面放開製造業,並加快金融、電信、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服務開放。對全球企業的包容,使得外國投資者有機會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紅利。
全球化企業在中國的落地生根已經走過了三個時期:
① 外資企業在華工廠的大規模興起,對廉價勞動力的掠奪期;
② 中外合資企業遍地開花,互利互惠的共贏期;
③ 投身到以中國為核心的新經濟圈,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期。
「我們的投資主要是在珠江三角洲、人民幣全球化、』一帶一路』三個方面。例如』一帶一路』,沿線有65個國家參與進來,構成了全球經濟非常重要的份額,這一定是個新趨勢。」
——Stuart Thomson Gullive 滙豐控股前CEO
《艾問》創始人艾誠認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國一直在幫助「全球化」穿越各種不確定性,因為歷史不會倒退,因循守舊只會固步自封。
推薦閱讀:
※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的決策動機
※引玉|北極:下個世紀是「俄羅斯世紀」?
※【當代|第16期】從「白羅斯」更名事件一瞥俄白國家及民族關係複雜的歷史淵源(蘇聯解體前)
※平成終了,日本也像天皇一樣垂垂老矣
TAG:國際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