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報的邏輯(轉)

以下內容轉載自 周報的邏輯 - 純銀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摘自一封內部郵件,公開也無妨。

最近新同事加入很多,按照我的要求,入職半年內需要發送周報給我,半年後自己選擇是否仍需發送。這裡有個看起來很愚蠢的問題。

為什麼要發周報?

行業內可能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周報就是流水賬,是主管顯示權力的手段。最後還就真把它給搞成了一封流水賬,或寥寥數語。但這是錯誤的理解。

在職場中,有一條冷酷定律,叫做「如果主管不知道你做了某件事情,相當於你就沒有做過這件事情」。聽上去不近人情,其實完全符合實用邏輯。工作分很多類別,有結果容易顯露出來的,比如策劃案;有不容易顯露出來的,比如市場調研和用戶維護;有重複性較強的,比如內容審核和數據統計;還有種情況是任務周期較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讓別人了解進展情況。

大家並不是為了上司而工作,但對於工作的結果,我們都希望得到一個公正的評價

各家公司里常有一些私底下的議論,比如說,誰誰誰天天圍著上司轉,誰誰誰很會搞上級關係等等。在今年的「暢遊人事門」里,有自稱暢遊員工的人匿名抱怨道:

公司中馬屁精當道,領導任人唯親,認認真真工作而不會拍馬屁的,幾乎不太可能績效被評為「A」。以剛結束的第一季度績效評比結果為例,某部門天龍八部項目組成員,一共6個A級以上績效的,5個都是整天圍著領導轉、天天往領導座位上跑,去「彙報」問題的。所以,在這裡工作,跟對領導實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你是一心做技術而不會拍馬屁的,千萬別到這裡來。

對於這段「曝料」,我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很不以為然。善於讓上司發現自己的成績,聽到自己對項目的看法和建議,這當然是一種職場優勢,難道讓上司成天找你談心詢問工作詳情?下級經常抱怨上司不重用自己,甚至不了解自己,但人和人之間的作用力是相互的。為了讓上司重視和了解自己,你又主動做了什麼?如果別人在這一點上比你溝通得更多,他可能就會更受賞識,繼而變成你心目中的「馬屁精」。

話雖如此說,考慮到主管的忙碌情況,以及職場中常見的內向與謹慎,每個人都和上司多多接觸也不太現實。因此才會出現周報這種形式,方便主管用最低的成本掌握每個人的工作情況。

周報通常被拆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周工作進展。如果是上司已經知道的成績,一筆帶過即可(別記流水賬)。關鍵是介紹上司可能不清楚的部分,比如器材資料庫的更新情況、自定義分類的審核情況、VIP用戶的維護情況、市場調研的進展、統計項整理的進度等等。如果你不講,我連這個事情有做沒做都不知道,多半要當你沒做。結果你委屈,我也心裡不踏實,覺得諸多事項怎麼就沒人管了,大家每天都在瞎忙些什麼。

第二部分是下周任務安排。嚴格來說,這部分並不是給我看的,而是給自己看的,寫在周報里只是為了向上司證明自己有計劃,有妥善的安排。合理的計劃決定時間管理水平,時間管理又決定工作效率的高低。這個淺顯道理大家都懂。

第三部分是本周工作的感慨,包括對工作的思考/疑問/不滿/建議等等。其實主管都愛看這部分,因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個人,但大部分周報都不愛寫這玩意兒,覺得犯傻氣,沒話說,如果平時發言也不多,更容易被當作是「不積極,沒想法」。這時你可能又委屈了,甚至還悲憤了,但你不來主動溝通,我又從何得知你「很有想法」或是「有所不滿」呢?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很多很雜,沒時間頻繁找你開會或是私聊,周報是上下級之間高效率的溝通手段,也是你得到上司理解、幫助最便捷的工具。

所以我對新同事有硬性的要求,入職半年內必須發送周報,第三部分的感慨不低於300字。大家都知道我現在分管多頭,特別忙,不一定能及時準確地掌握你的工作情況。周報可能是除了每周兩次例會之外,我了解你和進一步幫助你的主要方式。未必長篇大論,寫長了我看著也累,意思到了就行。

此外,養成每周定時進行自我總結,下階段規劃的習慣,其實也是件好事。藉助周報的形式,每周拿30-60分鐘出來做一次工作梳理與思考,對建立全局觀,加強條理性有非常大的幫助

推薦閱讀:

我做遊戲特效師的那些事(一)
周報的邏輯·續(轉)
第二封信:關於工作/轉行

TAG:工作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