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經典又雙叕被翻拍,會「二跳」的不止今日頭條
昨天,今日頭條的廣告「二跳」事件被央視新聞曝光,而我們當下的影視市場又何嘗不是「二跳」頻發。比如《絕代雙驕》《新龍門客棧》《新倚天屠龍記》《萍蹤俠影》《神鵰俠侶》《新白娘子傳奇》《鹿鼎記》等等,都要N跳翻拍了,所以,你們看膩了嗎?
文 | 阿萬
近幾年的電視劇市場幾乎都被大IP(IntellectualProperty,知識產權)劇霸屏了,大賣的電視劇基本都是由熱門的網路小說改編,《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誅仙青雲志》《如懿傳》《老九門》等等走「大IP、大流量」的風格。2018年的電視劇市場又變了,從網路IP轉向了翻拍經典,《絕代雙驕》《新龍門客棧》《新倚天屠龍記》《萍蹤俠影》《神鵰俠侶》《新白娘子傳奇》《鹿鼎記》《碧血劍》等劇已經開拍或在籌備當中,對於觀眾來講真是「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了。
行業現狀
細數當下的古裝劇市場,一直在被大女主、宮斗戲、和最新雄起的大男主題材霸屏。武俠劇的地位不斷在下降,但在翻拍劇中,武俠劇卻又是熱門。古龍、金庸、梁羽生作為經典武俠劇「三大巨頭」,作品真的是快被拍爛了。有網友細數,《神鵰俠侶》居然已經被拍了14版!不得不承認,正是由於現在的編劇市場很難再產出經典的武俠作品,才造成了翻拍經典呈井噴狀發展。
翻拍的頻率過高,問題也接踵而至、爭議不斷,主要還是因為質量堪憂,一提翻拍,就覺得有很大的心理陰影。對於觀眾來說,經典劇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觀眾對其有自己衡量標準,也早已審美疲勞,對於翻拍是一種考驗,讓觀眾再次接受新的談何容易,經典實在是難以超越。
另外,觀眾對劇情、情節過於熟悉,結局的走向和發展是什麼,觀眾心裡跟明鏡似的,儘管現在的翻拍重言情多於武俠,但終究還是「換湯不換藥」。
對於翻拍,觀眾之所以買賬,買的不過是「情懷」,觀眾期待的是懷念經典、超越經典,而不是「毀經典」「毀原著」。於製作方,翻拍經典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手法翻拍,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但市場的翻拍亂象不是在「復興武俠、重塑經典」,而是在消費經典。情懷不是萬能鑰匙,片方還需要搞清楚翻拍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翻拍成本低 缺乏創新
截止到2017年,一魚數據顯示,IP改編影視劇累計達到3271部,其中網路文學IP改編成的影視劇累計達到272部。2017年播放量最高的網路劇前10部中,網路文學IP改編影視劇達到5部。骨朵數據顯示,2016年IP改編劇播出數量為55部,較2014年增幅達189.5%。如今的IP劇正是看中了網路文學小說的粉絲基礎,用數據降低市場風險,相比IP劇,翻拍劇「也是熟悉的配方,也是熟悉的套路」。
在2017年的《貓片·胡潤原創文學IP價值榜》中,《斗破蒼穹》榮登榜首,《盜墓筆記》和《凡人修仙傳》分別位居第二第三位,網路小說IP價格遭到爆炒,知名作者的網文IP版權價最高可達5000萬元。新浪財經統計,2016年,前十大網路作家的平均年收入為3230萬元,是線下作家平均1730萬元的近兩倍。
製片人白一總在2015年就曾表示過,花500萬元購買了一部網路小說的改編權。相比水漲船高的網文ip版權費,翻拍的成本就少的多。
改編和翻拍IP的劇本易操作、成本低、投資風險小、宣發費用少,是影視製作方放棄原創,走捷徑的主要原因。如此大力的開發IP,也總有消耗殆盡的時候,原創內容又跟不上行業發展,逐漸形成了這種畸形的市場形態,不斷的改編再改編、翻拍再翻拍。
改編IP、翻拍經典已經成為市場上的常態,而原創內容卻變得越來越少,「急功近利」的心態比較普遍。「大IP」和「當紅小生」的搭配的確是可以帶來流量和收視,這就形成了近幾年風靡行業的「唯IP論」。
根據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後50年。合作作品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加死亡後50年,從最後死亡的作者的死亡時間起算。例如我們熟知的、被翻拍了無數遍的《西遊記》等,都早已超出了著作權權力保護期,成為了公共版權。
此外,近幾年金庸、古龍的文學作品改編費也沒有被曝出天價,金庸先生曾透露,在《功夫》上映之前,周星馳特地找到了他,為片中6處地方使用了金庸著作《神鵰俠侶》的知識版權,向他支付6萬元「版權費」,隨後金庸把這筆錢捐給了南亞海嘯災區。
演員「以新換舊」
不難發現,以前拍攝經典劇或者武俠劇,主角全部啟用當紅小生或者實力派演員,如今為了節省成本都是啟用新人。
細數最近播出和正在籌備的翻拍,一色兒「生臉」。新版《絕代雙驕》由胡一天、陳哲遠領銜主演;《新笑傲江湖》由丁冠森、薛昊婧主演;《新白娘子傳奇》由鞠婧禕、於朦朧主演;新《神鵰俠侶》由王俊伊、李凱馨領銜主演;新《倚天屠龍記》由曾舜晞、陳鈺琪主演,1994版周芷若的扮演者周海媚飾演滅絕師太。不得不承認這種「老帶新」 打情懷牌的方式,確實可以降低收視風險。
回顧這幾年的翻拍史,僅有去年的新版《射鵰英雄傳》獲得了口碑人氣雙贏,劇情走情感路線,豆瓣評分達到7.9,被網友稱為「可以忘掉83版的新射鵰、17版靖蓉戀像極了過去懷念或是嚮往的青春和愛情」,成功捧紅了新人男女主——楊旭文和李一桐。有了這麼個成功的案例,製作方們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只想著「捧新人」卻忘了還要「顧口碑」。
經典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想要突破只能從找契合度高的演員、加強演技方面入手。很多問題並不在於演員長得好看不好看,而是最起碼要先在形象氣質上複合原著,觀眾更在乎的是在於演員是否符合角色帶給人的想像,而不是「長得好看的新人」或者僅僅是「我要捧紅他/她」。
自2015年《電視劇管理規定》中的「限古令」和「一劇兩星」出台以來,這幾年古裝片在政策方面存在很大風險,「穿越」和「宮斗」戲更是越來越少、有些甚至不能再在電視熒屏上出現。現代劇和民國劇逐漸取代古裝劇在市場中的份額,去年年底,總局表示,在短期之內不會再審核批准四大名著的拍攝。市場和政策如此,古裝劇受限,電視製作方的態度表示——與其去創新,還不如直接買個IP或者直接翻拍經典,成功的機會反倒更大、安全性更高。於是如此惡性循環,武俠劇、經典劇翻拍的名聲就更臭了。
儘管目前條條框框很多、精品翻拍很少,對於翻拍作品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觀眾依舊期待看到更多的佳作湧現。一味的「走捷徑」並不能帶來高收視和好口碑,畢竟內容為王的今天,單純靠販賣情懷和IP的手段已經行不通了,行業畸形所催生的泡沫,終究會破滅。
翻拍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硬體升級,畫面、服裝、特效都可以做到更加精良,但另一方面,創作空間受限,既要推陳出新,又不能脫離原著、變成雷劇,觀眾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還是很高的,要知道理論和政策永遠是落後於市場的。
推薦閱讀:
※00後長大了,也會痛罵不斷循環的翻拍劇嗎
※你對中國版求婚大作戰持什麼態度?
※江南說要將龍族搬上熒幕,該怎麼看?
※《小戲骨》帶起「萌版」經典翻拍熱,但IP又能帶兒童劇走多遠?
TAG:翻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