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生物學停滯的三十年,被坑最慘的是他

蘇聯與美國的太空競賽總是看得人熱血澎湃。

但在生物學領域,蘇聯完全被美國吊著打。

蘇聯學術其實不弱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拿到手軟,生物學領域也有名家坐鎮。

研究狗拿了諾獎的巴普洛夫、致力於讓人民吃飽的瓦維洛夫、用數學做生物的柳比歇夫……

生物大廈頃刻倒塌,這全拜蘇聯科學院遺傳研究所,那位不學無術的所長李森科所賜。

嘴強萬人敵

他自稱是蘇聯名望最盛的農學家——米丘林的弟子,但兩人根本沒有師徒名分。

他還將孟德爾遺傳學批成「資本主義科學」,推崇自己那套「共產主義進化論」。

逼迫全蘇聯的生物學家以他為榜樣,憑一人之力讓蘇聯生物學倒退30年

李森科之後,蘇聯生物學界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人物。

他為何一邊毀了蘇聯生物學,一邊還能博得斯大林的歡心?

那是因為他所捆綁的米丘林,曾經改變了蘇聯的果業。

一般人都以為名師之後必無虛名,誰能想到米丘林從來沒有這麼一個劣徒?

蘇聯愛國電影中米丘林的形象

米丘林只有初中文憑,園藝知識全靠自學。

就這樣一個民科,指出了孟德爾遺傳學之不足,為俄羅斯培育出300多種高抗高產的果樹品種。

他與李森科完全兩個極端,勤懇踏實兢兢業業,是個令人尊敬的農學家。

伊凡·米丘林

結果在李森科的影響之下,米丘林的學說被曲解,從此成了「蠻橫的偽科學」

___________

米丘林,一個出生在園丁之家的男孩。

從小他就有個特別的愛好,他喜歡四處收集作物種植,塞進了他的口袋裡。

看到小小的種子逐漸出芽、長高、出葉,他的興奮感都會滿溢而出。

他還跟著父母學習各種種植的知識,這樣的生活一直維持到初中畢業。

俄羅斯氣候寒冷,米丘林家的果樹種植收入越來越少。

家裡再沒錢供他讀完高中,在叔叔的安排下,他來到鐵路站台當助理。

他一直省吃儉用,外快賺的錢也都存了起來,5年後他用第一桶金租下一座莊園。

為了照顧好自己的莊園,他開始自學許多果樹栽培的技巧。

他踏遍附近的園藝場,還會去一些稍遠些的優秀果園和學校求知。

越看他越發現,俄國的園藝水平之差,理論與技術都到了完全停滯的地步。

品種稀少,種植管理也很困難,全國60萬公頃的果園種植總面積中,超過3/4的種植面積都是不足0.25公頃的小園區,種植的品種同質化很嚴重。

俄國氣候、土壤條件惡劣,無法套用許多國外的先進技術,既使引入優良品種也禁不住天寒地凍地折磨。

整整十年的時間裡,米丘林的研究毫無進展,倒是積累了不少種植經驗,為他嘗試雜交育種提供不少幫助。

他一舉培育出兩個適合種植的櫻桃品種,這也是俄國水果種植歷史上第一次人工雜交選出優良品種。

多刺櫻桃,圖自:米丘林《Principles and Methods》

這事在俄國可是大事,登上《俄國園藝學報》、《農民》等雜誌頭版頭條。

米丘林他想要收集更多的種子嘗試更多的雜交組合,以科學探險者的身份踏上旅途。

最終在朋友和崇拜者的幫助下,他收集了來自韓國、黑龍江針葉林、喜馬拉雅山、天山等地近600種水果品種。

米丘林(左)與其他教授

在新一輪的選育嘗試中,他發現有些果樹種在肥沃的黑鈣土裡,營養豐富卻不耐寒。

他抓住一閃而過的念頭:會不會是充足的營養讓這些果樹生長太快,來不及「學習」如何耐凍?

米丘林選擇了一塊略貧瘠些的土地,他在這塊土地建起了一塊果園。

他嘗試用環境脅迫苗木,果不其然,植物對寒冷的忍耐能力變強了。

米丘林生活與工作的地方

植物受脅迫時,寒冷就好比抗生素,而植物就像細菌,生存的本能讓它「學會」抗寒。

但米丘林發現另一種抗寒的可能:在嫁接時砧木不同苗木的抗逆性也大不相同,甚至在其後代都略有體現。

在果樹栽培上,為了保留親本的優良性狀會用到嫁接技術。

因為許多果樹具有自交不親和性,假使果園內有一顆果樹果實鮮美,但因為自交不親和性,就只能和劣等母本結合才能產生後代,就無法保證基因優良。

嫁接技術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無性繁殖的方式,靠著親本的一根根插條就能不斷培育新的優良後代。

砧木與接穗需要緊密貼合

但是,如果只要嫁接就使作物獲得砧木的屬性,那豈不就是所謂「獲得性遺傳」?

這與主流的遺傳學觀點大相庭徑,但事實就擺在眼前,儘管這種嫁接獲取的屬性很有限,卻實打實地打了孟德爾的臉。

通過嫁接、環境脅迫提高抗性,甚至改變性狀,這便是米丘林賴以培育新種的理論。

他的果園品種越來越豐富,曾有人說過「全俄國的果園也不及米丘林的三分地」

就連美國農業部的技術人員都主動聯繫米丘林想要高價購買那些新品種。

在發財致富的機會面前,米丘林卻主動拒絕了對方提出的要求,他認為這項園藝技術屬於全民族,不能用來換錢。

但這份愛國心卻被俄國的官僚階級所辜負,他們不願提供哪怕一年3000盧布的研究經費,還派人監視他。

直到蘇聯成立,列寧十分欣賞米丘林在農業上的成績,不但提供資金、物質,還增派人手。

這是米丘林科研工作的第44年,他擁有了自己的學生,果園內第一次同時進行幾百個試驗。

以米丘林學說為基礎,蘇聯學者將800個品種進行雜交,近10萬種雜交組合,最終產生了30000個新雜交種。

而米丘林本人更是研發300多種經濟型水果品種,獲得了列寧勳章。

1934年,米丘林與共青團員聊天

其實米丘林學說雖然認同「獲得性遺傳」,但這也是在果樹嫁接的前提下。

他也曾說過:「我毫不否認孟德爾定律的價值,相反的,我不過是堅持對它加入一些修正和補充。」

日本遺傳學專家Shinoto通過茄子嫁接雜交獲得了嫁接雜種,孟德爾支持者Ohta在1967年嘗試辣椒嫁接雜交也得到了新的品種,這些都證明了米丘林學說的正確性。

以米丘林命名的米丘林國立農業大學

現有的觀點認為,春季萌芽期前後,砧木中的遺傳物質伴隨這樹體貯藏營養上運而進入接穗的生殖器官。

處於感受態的接穗生殖細胞和胚胎細胞,無意中便會將這些遺傳物質整合進染色體組。

由此可見,孟德爾挑明了用進廢退的不足,而米丘林指出了孟德爾的局限性。

米丘林性格謙虛深受其他學者尊敬,蘇聯優秀遺傳學家瓦維洛夫雖然與他持有不同學術觀點,兩人感情卻一直很好。

米丘林提倡學生自主思考,他曾說:「懂得我的理論和方法的不算我的好學生,推翻我的理論和方法的才是我的好學生。」

直至最後,他都保持勤奮的工作態度,每年他都會收到上萬諮詢信件,而幾乎每一封他都親自回復,因為信的那頭都是亟需解決問題的人。

自此為止,米丘林仍是世人尊敬的科學家。

而他離世之後,卻被李森科坑得名聲盡失。

___________

19世紀20年代,蘇聯橫空出世一位農學家李森科,聲望直追米丘林。

根正苗紅的李森科

他提出名為春化處理的方法,只需用高濕度和低溫處理冬小麥種子,就能增產兩三倍。

對於捨棄農業發展工業的蘇聯而言,李森科一看就是「專家站台農業發展」的最佳選擇。

但春化處理真的這麼厲害嗎?其實冬性作物都需要經歷持續的低溫才會開花結果。

這是越冬植物的自然習性,否則會大大延遲開花,乃至只長莖葉不開花。

春化作用確實能夠提高產量,但絕不是李森科吹噓的「兩三倍」之多。

圖為擬南芥,左邊未經過處理,右邊經過處理後開花

身處神壇就要有神的樣子,為了圓上自己的彌天大謊,他開始引經據典。

普通的春化處理技術開始跟拉馬克學說聯繫上,結合用進廢退提出,連續多代春化處理後的作物就會越來越高產。

他還引用了拉馬克學說另一個核心理論——獲得性遺傳。

獲得性遺傳在拉馬克的學說之中,也是為了彌補用進廢退的不足。

用進廢退很好理解,例如長頸鹿不斷伸頸去夠樹葉,就會進化出長脖子,魚要是努力上岸跑,魚鰭就終有一天會變成腿。

但是魚爹的再努力把魚鰭練成出腿,不肖魚兒子沒能繼承也是白搭。

所以「獲得性遺傳」應運而生,上一代鍛煉所得會烙印在基因中,繼承下去。

只要每一代努力鍛煉一點,3億7500萬年不斷拼搏,魚總能化成人型。

就這樣一個禁不住推敲的學說,在孟德爾遺傳學為主流的新時代,居然借著社會主義還了魂。

李森科自稱米丘林傳人,將米丘林學說從果樹版「獲得性遺傳」,直接說成是全棧「獲得性遺傳」,提出了遺禍後世的「李森科-米丘林學說」。

不僅如此,他還將孟德爾遺傳學說成了是資本主義的形而上學,只有米丘林學說才是「純種共產科學」。

一個只有軀殼的學說能與遺傳學兩強並立,還得靠斯大林給予了他政治支持。

在斯大林的光輝下,他走上了人生巔峰,先後當選烏克蘭科學院院士、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院士,還當上了敖德薩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所的所長。

為了將所有人蒙在鼓中,他動用一切政治資源,反對他的人不是入獄、就是出了意外,「斯大林紅衣科學主教」之名震撼全世界。

李森科的科學獨裁不僅影響著蘇聯的生物學發展,許多社會主義國家深受影響。

在當時,中國課本上明明確確寫著:最偉大的生物學家——「米丘林和李森科」

袁隆平年輕時就被坑過,他相信不同植物嫁接在一塊就會產生全新物種,他把月光花嫁接在紅薯上、把番茄嫁接到馬鈴薯上、把西瓜嫁接到南瓜上……

在他屹立近30年時間裡,西方世界的生物學飛速發展,DNA雙鏈結構的發現更是確定了孟德爾遺傳學之正統。

而蘇聯生物學卻仍在固步自封,甚至呈現倒退的情況。

沃森與克里克發現DNA雙鏈結構

蘇聯經歷了斯大林時代與赫魯曉夫時代,而蘇聯科學界卻只有李森科時代。

直到1964年,李森科因為赫魯曉夫下台,終於失去了他獨裁者的地位。

這場腥風血雨終於落幕,但米丘林也徹底和李森科捆綁一起,成為了偽科學的實例。

李森科坑了蘇聯30年,但真的要說坑得最慘的,還是米丘林。

逝者已矣,卻還要為蘇聯生物學界畫上一個句號。

能者多勞,也不該這樣辛勞。

*一個彩蛋

你想看的李森科:一個沒有建樹的學者竟是蘇聯首席科學家,一人掀起了長達30的科學「迫害」

*參考資料

А. Н. Бaxapeв, 《Замечательная жизнь и работа И.В. Мичурина 1855-1935》. 1936.

Ivan V Michurin, Principles and Methods(1929).

劉用生, 李保印, 李桂榮, 周秀梅. 嫁接雜交與果樹遺傳的特殊性. 遺傳HEREDITAS. 2004.


推薦閱讀:

扒一扒古人是怎麼給地「澆水」的
有機、綠色、無公害,你會區分嗎?
農機小課堂 - 教你學會看拖拉機的型號
【智慧農業】無人機是開啟智慧農業的鑰匙
吃轉基因有害?科普這麼多年咋還有人信!

TAG:蘇聯 | 農業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