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理財,比「收益」更重要的是…
說到理財,大家往往最關心「收益」。各大銀行、借款平台與基金公司深諳其道,宣傳自家產品的時候都會把最吸睛的「收益」放在極其醒目的地方。比如我寫文章的時候隨手截的這張屏。
一年上漲43.88%,有幾個人不心動呢?
前幾天一個朋友問起我最近的收益,然後喵就把自己的持倉截圖給他看了(當時發給他的是沒打碼的圖)。
然後這個朋友也沒有細問就把畢業以來的全部積蓄砸入了股市,並且用大部分錢買了其中漲幅最高的那一支,結果第二個星期大盤就一片飄綠……他最看好的那支股票,給他帶來了數萬元損失。
我聽說以後痛心疾首,直呼「你怎麼可以把所有錢都放在股市裡!」一來是我證券賬戶中本金比他少,受波動影響沒那麼大;二來是我買的股票組合有漲有跌,加上以前的收益,總數至少還是正的。然而朋友就沒那麼幸運了。。
考慮到只看「收益」有許多坑,今天有必要來和大家聊聊「比收益更重要的事」 。
1.歷史收益並不能代表未來
前一年還在上漲的股票,第二年就有可能跌;連續兩年都表現平平的股票,未來也可能大漲。即使是同樣一支股票,你在不同點買入結果也是不同的:可能你同事買這支股票賺了錢,等你建好倉就一路飄綠。
買股票最重要的是分析公司賺錢的邏輯,去研究財務報表,研究護城河,研究市場容量,研究行業政策……最後得出一個「靠譜」的結論。所謂「分析10小時,估值10分鐘」 ,這才是買股票正確的打開方式。
2.合理進行資產配置
所謂「資產配置」,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理財本身不是為了窮其一生有花不完的錢,而是為了能夠更幸福地生活。在投資股票、基金等高風險理財產品的時候,我們不能盯著收益覺得「投入的錢越多賺得越多」,也要想到「投入的錢越多,萬一跌了豈不是虧得很慘」。因此,找到一個合適的比例決定「用多少錢買什麼」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這張圖叫做「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是一種常見的資產配置方式。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把資產分成4個賬戶,按照固定比例配置四個賬戶的資產,才能保證資產穩健增長。
第一賬戶是「日常開銷賬戶」,目的是維持短期開銷,通常為3-6個月的生活費。比如說生病、離職但短期內還未找到下家、旅行等等「日常生活外的支出」,都需要動用這個賬戶里的錢。它可以讓你在面臨短期風險時不至於驚慌失措。
第二賬戶是「保障賬戶」,專門解決突發的大額開支,比如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佔總資產的20%。保險的目的就是保障,為了發生風險時能夠最大限度地給予我們經濟上的支持,不至於因為一場意外或者罹患重病耗盡所有積蓄,讓原本遭遇不幸的家庭因為貧窮而雪上加霜。其實這個賬戶是最容易被年輕人忽略的。剛擺脫月光的時候可能並沒有多少閑錢,攢夠了「日常開銷賬戶」以後,就要開始考慮為自己購買保險啦。這個後面我們細說。
第三賬戶是「收益賬戶」,就是「生錢的錢」。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但高風險的產品並非都有高收益;太少的話,帶來的收益微乎其微。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先測一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一般各種理財APP都會先讓你測試才能買),再決定買哪些、買多少。這部分的比例根據風險承受度不同有幾種不同的演算法,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給的比例是30%,「五五法則」給的比例是50%,還有一種風險承受度更高的演算法是(100-當前年齡)%(比如說25歲,高風險賬戶最大佔比就是總資產的75%。但不管是哪一種,都一定要認真學習投資知識才能去購買,否則大概率會成為股市中「七虧兩平一盈」中的那個「七」。
第四賬戶是「保本增值」的錢,比如養老金等,大約佔總資產的40%。這部分資金不可以隨意動用,不能雙十一來了買買買或者想出去旅行就花掉了。怕控制不住自己的話,可以採用定投的方式買靈活性較差的定期儲蓄或基金。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較低,擔心買太多股票和基金會損失本金的話,可以在這個賬戶里多放一些錢。
大家不必拘泥於公式的具體配比,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比如說我每個月的收入除去日常開銷,結餘部分1/3會放置到證券賬戶買股票、基金,2/3用來買債券、貨幣基金等低風險投資品;每年發年終獎之後會繳納重疾險和意外險的保費,不影響月度現金流;餘額寶存放了6個月左右可以隨去隨用的生活費。
3.保險
這裡要特別介紹一下「第二賬戶」——保險。上個月有一篇刷屏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記錄了岳父「從流感到肺炎、從門診到 ICU,29 天陰陽兩隔的經歷」,讀之令人唏噓。隔三岔五也總是能看到朋友圈裡輕鬆籌的信息,募捐的對象常常是我們的身邊人:風華正茂的年紀,在夥伴們都開始全新的人生旅程旅程的時候,卻要孤獨地走向死亡。
沒有人希望不測發生在自己的家庭,但是,如果能夠有一份重疾險或者意外險分擔不幸的話,受傷或生病的親人就能得到更好的治療,也不會為了給一個人治病而傾家蕩產,留下悲痛欲絕的至親難以維持生計。
很多人購買的第一份保險,往往就是因為親戚或者朋友是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或者身邊的人覺得某種保險產品特別好,然後熱情地向你推薦。但事實上,保險有許多坑。比如說,家人生病,拿著重疾險保單去理賠,卻被告知不在理賠範圍內;再比如說,買了看似「划算」的返還型保險,結果算下來利息還不如定投基金高,保額也沒多少。
保險有很多種類,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有三種:壽險、重疾險和意外險。
購買保險有幾條重要的原則:優先購買消費型保險而非返還險;先大人後小孩,優先保障家庭經濟支柱;不僅要有保險,而且保障的額度要足夠;保障全面:考慮各方面的風險,在配置壽險、重疾險和意外險的前提下,再考慮醫療住院險;保費適當:保費開支要在一個合理範圍內。
這裡只是說一個框架,具體險種購買過程中還有很多注意事項,篇幅限制不詳細介紹了~之前專門寫過一篇介紹保險的文章,教給大家如何正確決策,少花冤枉錢,買到最全面的保障。關注公眾號【小貓倩倩】(yqq-lc),後台回復關鍵詞【保險】即可查看。
推薦閱讀:
※你的身邊發生過哪些真實可怕的事情?
※所理解的愛情與婚姻(第四次發了吧)
※城中村如何防偷防盜?
※大學期間有女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單身狗的反義詞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