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眾的人,永遠無法出眾

作者:二次元貓小姐(富書籤約作者)

01

這個春節還沒過完,小張夫妻倆就已經吵了兩次架了。

一次是大年初一,為了趕老家的同學聚會,小張拋下發燒的孩子跑了;一次是回到廣州後第二天,明明約好去東莞的舅舅家拜年,小張臨時接到電話說同事要辦生日宴,又跑了。

小張媳婦不明白,為什麼和同學同事的聚會就那麼吸引人?他們難道比親人更重要嗎?

小張反倒責怪媳婦不懂事:人家喊我是看得起我,我不能不給面子。當今社會,合群是一個人最大的能力,人脈是個人發展最重要的資源。

聽到這個故事,我啼笑皆非。

恕我直言,合群從來就不是能力的代名詞,一個人若是太過追求合群,這反倒是他向這個世界示弱的標籤。

據我所知,小張媳婦挺能幹的,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還承擔了家裡大部分的開支。每逢家裡有啥事,也都是她拿大主意,連公婆都說媳婦才是家裡的頂樑柱,自家兒子太不爭氣,沒個當老公和當爹的樣子。

而小張呢,頗有點爛泥扶不上牆的樣子,一直抱怨工作不如意,但除了現在這個單位似乎也沒別的地方可去,就一直在這兒呆著,五年如一日的打混。

小張何嘗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好,但越是挫敗,他就越好面子,總著想著其它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能耐,於是天天混跡於朋友圈和同事圈,造成一種很「吃得開」的假象,無非是想向人證明:

「看啊,我也是挺受歡迎的,並不是一無是處。」

一個人若是對自我的評價過低,就會強烈期待別人的肯定,希望自己被群體接受並喜歡。

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普遍不高,渴望通過群體的認可來體現自己的價值,於是特別愛追求合群。

他們以合群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不弱,其實,最先否決他們的人,卻是他們自己。

02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人處於什麼層次,他的朋友就會處於什麼樣的層次。

所以一般情況下,你與身邊的朋友本身就已經構成了與你能力相匹配的資源鏈接。

如果你覺得有一個群體非得讓你削尖了腦袋往裡鑽,那必定是你自己融不進的圈子。

就像《歡樂頌》里的樊勝美。

樊勝美一直認為,人脈就是一個人在富人圈子裡認識的人。於是,她自己想方設法地要往富人階層里鑽。

她用奢侈品A貨武裝自己,利用自己的美色來為自己拓展人際關係。但是,在她需要幫忙的時候,她費盡心思結交的各位「老總」卻唯恐避之不及。

雖然於對方而言僅僅是舉手之勞,但沒有誰願意做沒有回報的付出,或者是回報不等值的付出。

沒有對等的資源作交換,所謂的人脈不過就是一張名片、或者是手機里的一個電話號碼而已。

而她花約會、「掐尖兒」上的耗費時間和精力,遠遠比她換回來的「人脈」更寶貴,如果她能把這些心思都花在工作上,估計早就能憑實力掙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實在是得不償失。

樊勝美常把「他們」掛在嘴邊,她認為自己跟跟「他們」不一樣,她覺得自己對生活沒有選擇權,而「他們」卻有,橫在「我們」與「他們」之間的,是她最大的痛點:階層。

樊勝美擅長以財富來為別人劃等級,她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感到焦慮,羨慕所有比自己有錢的人。在她心裡,她是把自己劃在相對底層的位置的。

樊勝美有著深入骨髓的自卑,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於是削尖了腦袋往自認為體面的圈子裡鑽。

殊不知,越是追求合群,越是難以如願。你弱小的時候是你追求合群,你強大的時候是別人來合你。

人際關係永遠是能力的附加值,強求不來,尊嚴也是。

03

合群的「合」字,在關係平衡的時候,為「契合」。

頻率相同的雙方在同行的路上會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不需要誰刻意用力就能相互吸引。

而在關係不平衡、有強弱之分的時候,這個合字就會變成「迎合」。弱勢的一方為了維持與強勢一方的關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這方面表現得最明顯的,就是討好型人格。

我在之前上班的公司遇到過一個人稱「老好人」的姑娘,她的合群之路走得特別艱辛。

為了成人之美,她做出過不少犧牲,即使是心裡有委屈有憤怒也不敢正面表達;面對惡意冒犯,永遠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

她很怕得罪人,即使是對方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她也不懂拒絕。然而,她的討好並沒有讓她更合群,反倒是讓同事們一次又一次的去挑戰她的底線。

大家知道她有求必應,就經常把自己不想處理的事情丟給她。因為幫別人而熬夜加班,對於姑娘來說是常事。

最讓人看不下去的一次,是她與某同事出差回來,兩個人的業績直接掛在了同事一個人頭上,導致那個月她的績效不達標,同事的獎金卻翻了倍。

知道內幕的人提醒她要去把自己的利益爭取回來,她卻不敢: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同事,撕破臉了以後怎麼相處?

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時刻害怕被群體拋棄。

他們不夠自信,時刻恐懼自己成為異類而被群體攻擊,迎合大眾會讓他們比較有安全感。

他們討好別人時,內心的潛台詞其實是在對自己說:「我本是配不上去結交這些人的,只有我加倍的對他們好,才能維持我們的關係。」

作家李笑來曾說:「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對群體過份依賴的人,內心都太過虛弱。

04

當我們刻意去追求合群的時候,其實是給了自己一個「向上突圍」的心理暗示。

當「我要合群」這個動機出現時,我們就已經把自己擺在了比較低的位置,在向這個世界示弱了。

內心強大的人,都不太追求合群,因為他們明確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自小就不太合群,同齡的孩子選擇開電視看動畫片時,他卻熱衷於閱讀和計算,這為他日後的睿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即使是成為全球首富之後,他依然保持著獨立思考的習慣,嚴格限制自己的社交。他定居在偏遠的小城,嚴格限制自己的社交,把時間用來閱讀和思考。

比爾·蓋茨也是如此。他因為性格要強,自小就不太合群,但這並不能阻礙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他把與別人社交的精力省下來,一心一意的做自己的研究,在研究DOS系統時,曾閉關長達6個月,連自己的母親都沒見過一面。

比爾蓋茨一直保有一個習慣,一年兩次外出過思考周。在這段時間裡,他會在無干擾狀態下閱讀書籍和資料,以掌握最新的資訊。

哲學大師叔本華曾說:

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

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越是追求合群,越是會在無效社交上浪費時間,因此拖慢自己的成長速度;也會將思想聚焦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上,從而忽略自身的價值與需求;更會因為行為從眾而降低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

所以,千萬別想著通過合群來實現階層突破,它反而有可能帶來階層固化。

從眾的人,永遠無法出眾。

把交朋友的精力省下來,關注自身成長,你想要的,都會有。

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才是最大的本事。

作者簡介:二次元貓小姐,富書籤約作者,一個只寫好文章給你看的塌鼻子姑娘。微博@二次元貓小姐,簡書@二次元貓小姐。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合群婊:你合群的時候,笑得像個傻逼
我進步最大的時候,最不合群
為什麼獨來獨往就一定會被認為不合群,孤僻?
現在不污就不合群嗎?
這樣應對孩子不合群,比直接干預更有效

TAG:從眾 | 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