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可以這樣做農民,我最理想的職業是回家種田!

一次周五聚餐,酒過三巡,鬱結了一個星期的悶氣在吃吃喝喝間散的差不多了。

酒勁中,大家照例會聊起理想(幻想)。

A說,我就再拼幾年,攢點錢,然後自己開個小雜貨鋪,守著我的貓和雜貨鋪過日子;

B說,我要好好研究彩票,說不定哪天中了1000萬,先分給我爸媽500萬,剩下的錢老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C傷感地說,我要回家當農民,我在農村的戶口名下還有一畝五分地呢,我要面朝大山,春暖花開!

眾人紛紛嘲笑C胸無大志:

你以為當農民那麼容易嘛,你會種水稻嗎,會種玉米嗎?

你會晒成非洲人的(鄙視臉);

你以為當農民真的很有趣呀!

十點君我笑而不語,實際上,現在當農民還真的可以不晒成非洲人,也可以很有趣呢。

你印象中的農民,是不是一直是這樣的?——面朝黃土背朝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或者是《白毛女》中可憐的老父親,一年到頭,過年只夠給女兒買根紅頭繩。

生一場病就需要借高利貸,還得賣女兒還債。

或者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業集體化時期,大家一起幹活,一口鍋里吃飯,自家甚至沒有做飯的傢伙。除了睡覺,幹什麼事都在一起。完全沒有隱私和自由可言。

而農民伯伯們在陽光照射下,通常膚色都是古銅色;嬸嬸們比整日在筒子樓里不見陽光的阿姨們皺紋要深。

你肯定不知道,甚至不敢去想,當農民也可以是這樣的:美好,自由,還能不差錢。

我有一片花園,面朝菜圃春暖花開

80後男孩王梓天的日子,太讓人嚮往了。

2013年,他離開剛去了幾個月的帝都,回到家鄉安徽,在蕪湖的一個郊區森林裡,花幾百塊錢租了一棟房子和八百畝地。

在這八百畝土地里,他種滿了花。薰衣草、百合、大麗花、繡球花、劍蘭、姜花,香草......

他還種了很多時令蔬菜,各種品種的番茄、豆角、南瓜、黃瓜、茄子、西藍花......有的蔬菜長勢太好,一個人根本吃不完,於是就拿來送給鄰居。

每天早上,他提著一個籃子,在花園裡採摘盛開的花和蔬菜瓜果帶回家。

鮮花用來裝飾房間。剩下的則會用來製作花露、精華等護膚品,這也正是王梓天的身份——花農。

蔬菜瓜果就是自己的一日三餐啦。王梓天很會做菜,什麼義大利海鮮焗飯、茄子煲......光看圖片就讓人口水直流。

除了園藝,王梓天還喜歡攝影和鋼琴,所有的植物和美食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攝的。睡前,他會彈鋼琴,將所有的苦惱在一曲琴聲中釋懷。

有人喜歡高樓大廈,有人喜歡土地泥巴,選擇你更喜歡的,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去更舒適地做喜歡的事。比如戴帽子,擦防晒霜,除草戴手套。

懷特和他的10頭豬,14隻羊

十點君非常喜歡美國作家E.B.懷特。既喜歡他的文字,也喜歡他的生活。

懷特是美國大名鼎鼎的精英雜誌《紐約客》特約撰稿人,《紐約客》的稿費很高,也很受人尊敬。

懷特和他的愛貓

快40歲的時候,懷特突然迫不及待地要離開紐約,跑到緬因州去租了個農場,當起了農民。

在農場里,他從頭開始學習修籬笆、擠奶、撿雞蛋、餵豬,什麼都不會的他手忙腳亂,有時候還會遭到鄰居的「嘲笑」——一個文化人非要來嘗試生活。

不過懷特可不是三分鐘熱度,他從小就對自然特別嚮往,和父親每年都要帶他去緬因州度假一個月有關係。而長大後的他深受梭羅思想的影響,提倡回歸自然,過儉樸的生活。

懷特和妻子和羊咩咩

懷特對農事有濃厚的興趣,他不僅不辭辛苦地去做,而且興緻盎然記錄下來,還會深切地思考。

他種了蘋果、南瓜、西葫蘆、土豆、牛甜菜,捕撈鱈魚、黑線鱈和鯖頭魚,獵殺豪豬,用炭火育雛爐養小雞,生產幾百幾千打雞蛋,穀倉里剁了三噸乾草,養羊、養豬。

他還要給農場里的十幾隻母羊接生,「還是新手時,我常常得費一把力氣,將羊羔的嘴湊近乳頭,讓它咂奶。如今,我只須輕輕觸動羊的尾根。」

《夏洛的網》劇照

懷特實行的是多種經營,佔用了他不少時間,只能在農事之餘寫文章。散文集《人各有異》記錄的就是在農場五年的生活故事,有趣、平和、踏實,看得出來那些年他過得不錯。

農場經歷也給他開闢了新的寫作素材,三本兒童童話——《夏洛的網》《精靈鼠小弟》《吹小號的天鵝》就來源於此,至今都是暢銷書。

和朋友一起農民,不亦樂哉

去年,一部日本電影《小森林》(春夏篇、秋冬篇),一下子在朋友圈刷屏了,這部沒什麼劇情的電影,豆瓣有9萬人評價,竟高達8.9分。

《小森林》冬春篇海報

這部電影說的是什麼呢?

平凡女孩市子自幼生長在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村莊小森,這裡遠離都市,沒有工業化,去個小賣部都需要騎車走很久。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主要收入就是種植。

市子也曾前往東京闖蕩,但終究無法適應都市快節奏的生活,最終回到了媽媽早已不在的老宅,養雞、種植水稻和各種蔬菜瓜果......

童年時,市子的媽媽很會做吃的,她會利用田邊野地里的各種食材做出各種各樣的美食,市子學習母親的手藝,也開始做著各種各樣的美食。

將吃不完的新鮮番茄做成番茄醬,抹麵包吃;用山上打下來的野核桃做核桃飯糰;自己用火爐烤制麵包;把柿子晒乾做成柿餅......

除了市子,村子裡還有別的年輕人,比如佑太和吉子也選擇待在鄉下,市子在朋友們的陪伴下,享受著無憂無慮的人生……

《小森林》劇照

去年,作家綠妖受讀庫張立憲的邀請去台灣考察台灣的農業,她注意到,台灣的農民雖然也風吹日晒面色黝黑,但是看上去很快樂怡然自得,一點也不像內地城市裡出現的農民那樣,總是沉迷寡言,有種自卑感。

學者梁鴻也說她非常喜歡台灣農民的做事的誠懇和對生活的認知。

他們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開會,在集市上賣菜,耐心地呵護莊稼——種植、除草、收割,對那片土地的熱愛,從他的衣服、動作和一絲絲眼神里流露出來。

在他們眼裡,土地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為了保護環境,他們組成環境糾察隊,定期檢查各地的入水口;為了保護家鄉,他們反對建立大型水庫,破壞河流的自身循環......

所謂青山綠水、雞犬相聞的美好鄉村生活,其實背後是多少努力的結果,是一批年輕人選擇回到故鄉,保護當地環境,建設當地文化的成果。

或許「當農民不再代表階層與社會地位,而是代表以土地為對象的職業,一種身份,一種生活態度」;

當身邊不是日漸老去的鄰居和不願回鄉的年輕人,而是有一群同樣年輕的朋友;

當農事變得不再是唯一謀生的手段,種田之餘,還能享受閱讀、音樂、寫作的樂趣;

當鄉村不再只有被砍伐而變得光禿禿的山林,湖泊不再被填滿;

當作為農民不再只有辛苦和貧窮,不再只象徵著無知......

我們終將詩意地棲居,做一個快樂農夫。

更多好文好書,歡迎關注

十點讀書-知乎

微信 微博

深夜十點,陪你讀書。倡導美好的生活方式。

推薦閱讀:

「藏糧於地,藏富於民」。農民憑啥要為 「環保」 買單 ?
明後年農民的日子怕是只能更難過!
農民未來的出路在哪裡?全國農民將面臨5種結局,第4類農民最苦!

TAG:農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