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同樣的東西,為什麼你和別人相差那麼多?
「這個講座講得好精彩啊,乾貨滿滿,特別棒!」我在北京看了張萌的線下分享會,跟同事說。
「那你跟我講講,都講了什麼,那麼精彩?」同事問。
我支支吾吾,「額......她很厲害,年收入千萬......她堅持了十八年早上五點鐘早起,她對自己的時間管理非常高效......」
「你不會就聽了這些東西吧?我聽不出哪裡比較特別的地方。」
以前的我經常這樣子。看起來很積極,很努力,然而並沒有什麼進步,也沒學到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但是現在的我,會去思考——
1)她為什麼要每天堅持早起?而且堅持那麼多年?這個有推崇的意義嗎?
2)她在台上對觀眾所轟炸的成就是不是營銷?為了賣她的書?
3)她怎麼管理自己的時間達到高效的?
4)從她的經歷里,能借鑒什麼經驗?
5)她所介紹的方法,哪些能真正用到自己生活中,從而改變自己?
真正的提高自己成長,不是去聽了牛人的講座,像打了雞血,就幾天里鬥志昂揚,過幾天又忘了。
關鍵在於你是否復盤。
什麼是復盤?
其實這個詞本來是圍棋中的術語,在精彩對弈之後,棋手會把對局的整個過程重新在演練一遍。
在這個過程,發現之前下棋沒注意的東西,比如自己哪一步下錯了,對手的真正的進攻防守思路,找到最好的走法,然後提高自己棋藝。
簡單來說,復盤就是——將自己做過的事情,重新推演,從中發現失敗的教訓,總結成功的經驗,轉化為真正自己的東西。
個人認為,復盤其實分兩種,一種是知識類的復盤,一種是做事的復盤。 知識類的復盤:
你聽別人的精彩演講,老師的優秀課程,你存下的PPT,你抄的筆記,你錄的錄音,還有甚至你做的思維導圖,如果沒有經過復盤,其實都不算真正你自己的知識。
不要為了筆記而筆記,做筆記和思維導圖的根本原因,就是讓自己更容易消化記的知識。
有些人看完一本書,聽完一個課程,記完筆記就扔一邊了。
為什麼有的人上課從來不做筆記,考試仍然那麼好,原因就是他在課堂上的時候,早就把知識消化為自己的了。
無論是你做筆記還是畫思維導圖,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自己更好的消化和記憶。
所以,當你上完課,聽完講座回來後,別趾高氣揚地覺得自己學了很多新東西,這些暫時都不是你,需要你去內化,轉為為適合自己用的。
就如上次我聽完北京知識IP的講座,內容很多,而且附帶一些營銷性質,年輕人很容易受鼓動,卻不能踏踏實實地去做點對生活有實質性的事情。很多並不是都對你有用,有些只是讓你打開新認知,比如什麼是個人品牌,比如自由職業者的工作和生活具體是怎樣子的,對這個你有了新的認識。你要自己去斟酌,去思考,篩選出對自己真正有意義的內容。
有可以用到自己生活的:
——比如早上五點鐘早起。利用早上一大塊沒有人打擾的時間,專心閱讀和寫作,是個很棒的習慣。
——比如他們這些牛人對時間的高效利用方法,以及強大的自律培養起來的生活儀式、優秀習慣。
當然,適合自己非常重要,如果自己真的不適合早起,那麼晚上專門設置一段沒有人打擾的時間,用來閱讀和寫作,也是一樣的。早起並不重要,早起了做了什麼有價值事才是重要的。
復盤文檔,最好寫下來
以下步驟,是結合我自己實踐和亞里士多德鍛煉自己批判性思維的方法
做事的復盤的步驟:
為什麼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仍然沒有長進,依然重複同樣的錯誤,說是悟性差,其實更多可能是沒有學會做事復盤。
什麼叫閱歷?不僅要經歷,還要會從中閱讀教訓和經驗。
1.確定目標
回憶一下,在最開始做這件事的時候,你的目標和期望是什麼?
目標定得精確、具體、靠譜嗎?
2.評估結果
如果滿分100分,你會給自己打多少分?
差了多少分?這些分差在哪裡做不好?
如果能夠再提高10分,你希望提高在哪裡?
3.分析原因
腦海里再現當時的情景,分析整個事情的每個環節和過程:
內部因素:如果重來一次,自己有沒有更好的做法?是自己什麼原因導致問題的?
外部因素:是什麼外部原因導致出現問題的?是別人的原因嗎?是環境的原因嗎?如果再次遇到這樣的事,要怎麼辦?
4.總結經驗
如果下次碰到類似的事,怎麼才能避免今天遇到的問題,怎麼才能做得更好?
一般來說,如果復盤得出的總結,太過具體,往往是不能帶到未來的——也就是對未來決策沒有指導意義。比如說,總結自己去年的投資經驗,可能會得出結論,要是去年投資雄安的房地產就好了,那現在肯定賺翻了。
好的結論,往往是抽象的,能夠脫離具體歷史情境的結論。
而且好的經驗總結是,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
人對生活的創造,一般經過兩個步驟,大腦一般經過構思,然後實踐做成一件事。但是,如果你再加上復盤,多了反饋和總結,那成長的速度,那真的是一日千里。
看完這篇文章,你會不會復盤,把本文的方法,化成自己所用呢?
推薦閱讀:
※我在應試教育上略有點小成功的原因(高效學習)
※如何讓自己看書不犯困?
※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的軟體有哪些?
※為什麼我們需要模仿?—寫給在PPT設計半山腰上的朋友
※右腦開發 如何鍛煉右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