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約談了大約100個人,TA們都有同一道傷口

從2015年至2017年,兩年的時間裡,我和友人在上海發起了一個「城市樹洞·真人版」活動,期間約談了大約一百個1985-1995年間出生的人,偶爾有一兩個是1997年。(活動性質非心理諮詢)

他們來自各個城市,從事各行各業,或在上海工作,或短暫路過停留。機緣巧合下,我們有了一面之緣。

當時的活動貼是這樣寫的:

在這座城市,每個人都背負著太多的東西前進,快樂的,悲傷地,惱人的,憤怒的……我們有時候被支持,大多數時候感覺到孤單。這一次,你可以對著一個會給你溫暖回應的傢伙,說盡你最深沉的秘密,最荒誕不經的夢境……

他們中,有的來自很富有的家庭,有的出生紅色世家,大多數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家。其中獨生子女占多數,均受過高等教育。有完整家庭,離異家庭,重組家庭。

許是陌生人潮里僅有的一面之約,大家都坦坦蕩蕩,格外赤城。

「那天我值夜班,老廠房,凌晨一兩點的時候,我打開窗戶,爬上去朝下撒了泡尿。然後,我就很想從上面跳下去。」他說,說起撒尿那段有些不好意思,隨後的話語里,帶著假意輕鬆的深沉。

「我有時候想,他們把我生出來是不是就是為了讓我幹活的。」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對我,我已經這樣卑微了。」

「我很容易被那些自由獨立精彩的女孩子吸引,但也總是和她們處不長久。」

「原來我的爺爺還是一直在影響著我,即使他已經去世好些年了。」

「夢裡是迷宮樣的廢棄大樓,一直有人在追我,這個夢我做了好幾年。」

「你看著我的時候,我渾身不舒服,我很不習慣別人盯著我,也不習慣兩個人之間沒有話說,這讓我太難受了。」

「我覺得我的父母還好,典型的中國式父母,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我和他們相處的還可以。但是我和我女友的父親很不愉快。我們也因為這個分開了。」

「對我很好的男生我有點不以為然,但是他不理我時,我特別忍不住想去找他。」

「我不喜歡我父母的處事方式,什麼吃虧是福。可他們這樣子是很客觀的事情,我沒有辦法改變。」

「我不喜歡我的父親,很多特質我都不喜歡,可我漸漸發現,我身上充滿了我討厭的他的點。」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發起這個活動,一杯茶水的價格,一個多小時的對話。發起的時候,我是有清晰的理由的,只是後來,這個理由就越來越模糊。我被他們吸引,全情投入。

我聽到了一百個不一樣的故事,故事裡的人物總是繞不開那些人,他們有著共同的稱呼,爸爸,媽媽。

許多心理學家說,一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和主要照料者之間的關係非常大。我們童年時期主要的照料者給到我們的回應、愛、支持將持續地終生的影響我們。影響我們自信、自愛,以及愛人

這100個人里,大多數人家庭完整,也有在社會上很有成就的父母。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的有些波折,有的順風順水。可是長大後的他們,雖然各項社會功能都很健全,可以勝任自己的工作,也能建立不錯的人際關係。但是卻都或多或少在親密關係里遇見了阻礙。

沒有什麼,比和另一個人建立親密的關係,更加可以檢驗一個人的人格健康水平了。假如親密關係不良是一種肉眼可觀的病症,那現在,大概瘟疫橫行。

何以,「愛」成了一種匱乏?

我粗粗算了算,1985-1995年生的人,父母的出生年段大多在1960-1975年,偶有偏差。也就是說這100個人的父母曾經歷了共同的文革(1966-1976年)。那是一個匱乏的年代,不僅僅是知識的匱乏,語言的匱乏,還有愛、尊重、接納的匱乏。馮驥才在他的書《一百個人的十年》里寫道,幾乎沒有一個人的命運不受其惡性的支配,儘管災難已經過去。

那時候的人們,連愛都是沉默的,壓抑的。

我們好巧不巧的佔了文革後第一代的位置。

匱乏具有代際的傳遞性。

性是天生的,愛是後天的。母愛、父愛是在母性父性的基礎上,習得的能力。許多父母是不會愛孩子的,她們甚至很少思考這一點。餓了給吃冷了給穿,不是愛,因為養豬也是這麼養的,但是養豬的人愛豬嗎?不愛,是愛那背後對豬的期待

可是不可否認又無比悲哀的是,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在那個年代,他們也就5-15歲的樣子。那時候,沉默是最安全的,因為禍從口出,人們每天活在不可預知的危險里,被放大的恐懼,還有惡與罪。

成為父母的他們,只是按部就班的成為父母,然後按照自己最熟悉的模式撫養著孩子,他們在無意識中朝不保夕的恐懼里疲於奔命,很少停下來認真的聽一聽,孩子這個時候的哭聲和一個小時前的哭聲是不是一個意思。

而行為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太常見了。

「我媽媽說,做家務的孩子讓人喜歡。每次我洗好碗後,她都誇獎我很久。」

「我是在大院里長大,那時候各家父母都會把小孩拿出來比較。」

「我媽經常和我說家裡窮,我也一直覺得家裡窮,然後在同學面前很自卑。但其實我們家和其他人家條件差不多。」

「小時候我不想做作業,我媽就把我的作業本撕了。」

「我想過活著的意義,我覺得很沒有意義。」

「我媽說你現在沒有小時候聽話了,我呵呵。」

「我父母幾乎不誇獎我,我考了第一名,他們會說要每次都是第一名才好。」

匱乏具有傳遞性,沒有被好好愛過的人,也將不會有足夠的能量來愛己愛人。在愛匱乏、要求卻很多的環境下長大的下一代,內心的匱乏感同樣影響著他們愛自己、愛別人。他們會在一次次的重複性體驗里,不斷地體驗著早期的創傷情感。

「我和對方總是不能有更親密的身體接觸。」

「和你說了這些,我突然發現,我前面幾段戀情模式幾乎是一樣的。」

「我的一段戀愛,感覺越談身體越虛弱,有個玄學很厲害的朋友告訴我,我遇到了蜘蛛精,然後我就和她分手了。我是相信那個朋友的。」

「我一個人去旅行,去西藏,去國外,去更遠的地方。和陌生人接觸聊天讓我感覺好很多。」

兩年,我見過許多人,聽到許多故事。也曾試著將這些故事單獨整理,但是為了避免暴露隱私,許多細節被刪除和反覆修改,結果整個故事都變了樣子。最後只得作罷。

有時我寫著,忍不住停筆,想:我們的很多感覺有時候是遲鈍的,一開始覺得沒有什麼,只不過留一次眼淚,委屈一陣子,過了也就過了。等某一天驀然回首,那些小事,變成了心上一道道傷口,變成和自己、和另一個人之間的巨大鴻溝。它就在那裡,但我們束手無策。

弗洛伊德曾說:人生最重要的只是愛和工作。愛是一切恆久動力的保障,是一種需要去習得的能力。那些因為愛受傷的心,卻需要在愛里去修復。

是非常不容易。

作者:劉婷

原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啞巴心理


推薦閱讀:

結婚門當戶對很重要麼?
當抑鬱症患者們分手。
為什麼現在的女生越來越難追了?
面對父母逼婚,你該怎麼辦?
如何分別這個人是真愛還是只是佔有慾作祟?

TAG:情感 | 親密關係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