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分鐘,教會你如何購買筆記本電腦
↑↑歡迎觀看視頻版↑↑
現在的電腦和手機的功能原理大部分是一樣的,所以也推薦參考我之前的《手機購買指南系列》視頻中對於CPU、內存、屏幕等方面的簡單說明。
先來看筆記本的構成部分,首先當然是最重要的
CPU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大串型號
intel core i5 - 7200U
這什麼意思呢?
這個intel代表的英特爾公司,相信大家都表熟悉,另外還有另外一個生產CPU的,叫AMD公司,目前主流筆記本很少有使用AMD CPU的,所以就不說了。
這個core翻譯過來就是酷睿,相信大家也比較熟悉,intel公司旗下的一個CPU品牌。之前還有奔騰系列,和低端的賽揚系列。
intel core i5 - 7200U
i5是系列名稱,另外還有i3,i7,以及低功耗無風扇的m系列等等。
這個最前邊的數字7,代表的是第幾代,比如6,就是去年的,8,是剛剛發布的。200,代表的是具體的型號。
這裡的U這個後綴,代表的是低電壓的意思,
各個後綴按照性能從高到低的排序是這樣的。
X > K > 無後綴 > HQ > T > U > Y
筆記本上最常見的後綴,除了這個代表低電壓的U,
還有HQ(代表的是不可拆卸的四核),就簡單的理解為性能比較好的就可以了。
至於其他的後綴,分別是什麼意思,大家碰到了自行百度一下即可。
那麼這些參數里,重要程度怎麼區分呢?
情況很複雜,重要性也不是絕對的,大致是這樣的,
後綴最重要,帶HQ的要遠強於帶U的,性能差距大約有40%到翻倍。
然後是第幾代,通常肯定越新的越好,8>7>6,之前的幾年,一直到第7代,進步都很緩慢,都是每年不到10%的提升,因此英特爾一隻被戲稱為牙膏廠,但是今年的第8代可能是由於被amd逼的,提升很多,官方宣稱有40%的幅度,實際應該30%,35%的樣子吧。而且,畢竟越新的往往技術和工藝越先進,並且電腦的其他方面也會新一些。
然後是看系列,這個順序很明顯i7 > i5 > i3 > m
其中m通常是無風扇設計,用在上網本上,性能較弱,當然m也有很多種,我這裡就不展開了。
最後才是這三位數字,不是很重要,通常差異小於10%。
當然,剛才也說了,綜合起來比較複雜,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我們來找幾個型號簡單的對比一下,打個分。
我們以i5-7200U,這個目前五六千元輕薄本用的最多的CPU,為100分。
這裡的分數只是個大概,為了簡單,我就不區分單核多核的問題了,只需要知道通常單核的差距不大,多核差距較大就可以了。
i5-6200U,上一代的類似產品,90分。
m系列,我就不細分了,大約50分吧,不同的型號會有浮動。
i7-7500U,高配輕薄本用的CPU,相比i5提升並不多,不到10%,姑且算110分吧。
i5-7300HQ,入門級遊戲本最常用的CPU,這個優勢就比較明顯了,大約140分。
最新的第八代cpu,目前還基本上沒有具體的機型。
i5-8250U,提升非常大,大約140分 ,和第7代HQ版的i5差不多了。
i7-8550U,大約150分。
i7-7700HQ,高配版遊戲本最常用的CPU,大約180分。
但是還要注意,m系列功耗只有5w,因此可以不要散熱風扇。
低電壓的cpu是15w,而HQ版的高達45w。當然,這裡標的都是最高功耗,實際使用中cpu不可能一直滿負荷運行,性能表現越強的時候,功耗越高。
雖然性能的強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來了,但不可以忽略的是,在工藝相同的情況下,通常性能越強,也意味著耗電量更高,發熱更大,所以也並不是只要有錢,無限的追求高性能就更好,性能和功耗之間的權衡和取捨,就要看自己的真正需求了。
之前有小夥伴吐槽,說我憑感覺打分,不負責任 ,其實並不是的,我還沒那麼大本事能憑感覺打分。我是參考了網上的天梯表和很多其他評測的數據,誤差肯定是有,但可以了解個大概,換算成百分制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
如果大家需要詳細的資料,可以掃碼或搜索,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bonjour呼呼,在後台回復「CPU」三個字母,就可以得到目前最新的CPU天梯表,包含了單核性能,多核性能以及功耗等3個技術指標,供大家買電腦的時候參考。當然也歡迎留言跟我互動,目前人還不多,我基本上每條都會回復。
還是需要說一下,日常使用不是跑分,比如CPU性能提高30%並不會讓你聊QQ的體驗有什麼明顯的提升。
就相當於有的車,能坐7個人,有的只能坐5個,但是你平時車裡只會坐2個人,你選7坐的也許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只會帶來油耗高的缺點。
來分別看下具體的情況,大原則肯定是盡量買最新的。
其中m系列,除非你是對性能沒有一點需求,就看個網頁,聊個QQ,並且你對輕薄有極致的要求,否則不推薦m系列。
低電壓版的i5是最好且最穩妥的選擇,性能足夠,各方面比較均衡。從上邊的表裡可以看出,低電壓的i7比i5領先的幅度很小,通常不到10%,而價格通常要貴500-1000元,還帶來了功耗上的劣勢,個人覺得不是很划算。
HQ版通常用在遊戲本上,性能要比低壓版強很多,i5和i7之間的差距也會拉開。當然同樣的,性能越強,功耗越大,所以還是要考你的具體需求,CPU通常在渲染的時候比較重要,而對於遊戲體驗,主要都是靠顯卡,尤其是那種第一人稱,畫面很精細的,並且這類遊戲主要看CPU的單核性能,而CPU的單核性能差距並沒有那麼大,詳情請參見天梯表。比如HQ版的i5和i7,多核性能差距很大,但單核差距很小。因此在玩遊戲上體驗是差不多的。當然也有一些地圖很大,數據很多的比如很多沙盤類遊戲,會比較吃CPU。
總的來說遊戲還是主要看顯卡的,所以如果你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應該把錢用來提升顯卡上,而不是CPU上。
那麼具體來說下
顯卡
3D建模很吃顯卡,但是我估計這並不是大部分人關心的問題,大部分人要顯卡主要還是為了打遊戲,英雄聯盟這種不能算遊戲,現在的集成顯卡都基本上可以玩,只是團戰的時候可能會有點卡頓。
大家都知道顯卡分N卡和A卡,N代表nVIDIA(英偉達)公司,這個A本來代表的是ATI,後來被AMD收購了,正好大家都姓A,不過目前主流的筆記本也很少有用AMD卡的,這裡也就不說了。這個GeForce就相當於酷睿,是nVIDIA公司旗下的一個品牌。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
那麼具體型號怎麼看呢,我也不想說的太詳細太啰嗦,挑重點的來說簡單的說下,
首先,有GTX的比沒有的強。
最前邊的數字10,和CPU類似,代表的是第幾代,這個是第10代,960代表的是第9代。輕薄本經常見的MX150顯卡我不知道為什麼換成這樣的命名了,反正它其實就是1030,也是第10代的。
後邊的這個數字50,代表的是性能的高低,和CPU不同的是,這個數字在顯卡里是最重要的,比如1060比1050數字看起來好像差不太多,但性能要強出一倍,遊戲本通常在50以上,輕薄本通常在50以下。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
最後的後綴比較麻煩,具體的最好自行百度下,經常見到的比如這裡的Ti,是加強版的意思,比如1050Ti,性能介於1050和1060之間。
另外,有一種最新的比較特殊的後綴,叫Max-Q。
簡單點來說,就是把筆記本設計成這個樣子,讓輕薄本也可以塞下高性能的顯卡。而這個maxq的顯卡對比普通的1060顯卡,性能下降了15%左右。。但是功耗卻降低了50%之多,這筆買賣顯然是很划算的。然而這只是官方標稱的。實際測試下來,功耗只降低了百分之二三十。
我們還是來找幾個常見的顯卡來打下分
我們以五六千元左右輕薄本最常使用的MX150為100分。
集成顯卡不細分了,大約50分吧,940MX大約70分, GTX1050,150分,GTX1050Ti,200分,1060Max-Q,250分,GTX1060,300分。
功耗,我也標在下面了。和CPU一樣,這個也是最高功耗。大家可以看出來,顯卡的差距比較大,比cpu的幅度大很多。
我這裡只舉出了比較常見的顯卡,需要詳細資料的,和剛才一樣,請掃碼或搜索來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bonjour呼呼,回復「gpu」三個字母,就可以得到目前最新的顯卡天梯表。
屏幕
大小方面,輕薄本比較常見的13寸,遊戲本比較常見的是15寸。
屏幕的素質最主要的是先看是TN屏還是IPS屏,TN屏只是在響應時間(也就是屏幕是否有拖影)這個問題上有一些優勢。
而且其實現在的IPS拖影問題也完全可以接受。
重要的是IPS的顯示效果要好很多。
可視角度也好很多,TN的屏角度稍微偏一點,效果會很糟糕。
色域,這個我在手機的屏幕那期詳細說過。但是目前的筆記本電腦,幾乎沒有使用oLED屏幕的,也不存在色彩過於鮮艷的問題。我也不啰嗦了,簡單的來說,目前常見的是NTSC45%和72%的色域,效果差距也是挺大的。
解析度問題上,目前主流的都是1080P的屏幕,對於筆記本這種小尺寸的屏幕,其實沒什麼問題。
也有一些使用了2k的屏幕,確實2k能更加細膩,會讓眼睛更加舒服,這不是手機,2k絕對是能看出來區別的,你可以對比下你自己的手機和電腦屏幕,很明顯能看出來手機顯示的要細膩很多。但是高解析度優勢主要體現在文字和圖標上,如果你是希望看電影效果好一些,那跟高解析度的關係並不是很大。
另外在windows系統下,很多第三方軟體對於2k和4k的屏幕支持都有些問題,字體太小,或者像這樣由於軟體或者網站沒有進行高解析度的優化,反而比1080P還模糊等。所以,如果你有非常重要的軟體要用,買電腦是否選擇高分屏,最好專門去做下功課。
有關鏡面屏和霧面屏,簡單總結一下,就是鏡面屏效果好,霧面屏不反光。自己考慮想要哪種就行,個人感覺並不是特別重要。
是否觸屏,其實電腦主要作用是為了解決手機無法解決的問題,加上目前大部分電腦都不是觸屏的,所以第三方的軟體也很少專門去做相應的優化,所以目前來看,觸屏的意義不大。
總結一下,屏幕,盡量選
IPS
72%NTSC色域
有這兩項,就差不多了。
內存
內存和硬碟,都是1要看大小,2要看速度。
關於內存大小的作用,請參考我的視頻,手機購買指南的第一期,簡單來說就是夠用就好。速度方面,雖然內存是DDR幾,頻率多高,是不是雙通道等確實在性能測試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對於電腦的整體性能來說,內存速度並不是短板,所以還是重點看大小吧。
按夠用就好的原則,通常推薦是8G,如果你極度想省錢,也沒什麼大的需求,那4G也勉強夠用。如果你經常用PS,視頻編輯等經常需要處理大量素材的軟體,那麼上16g內存也是值得的。
硬碟
剛才說了,同樣的,1要看大小,2要看速度。
大小我相信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越大裝的東西越多,一般機械硬碟比固態硬碟容量更大,我就不詳細說了。
主要來看速度,硬碟的速度,就類似於手機圈,華為的UFS、eMMC事件。
其實在手機上,這個速度體現並沒有那麼誇張,但電腦上可就不一樣了。
目前來看,cpu和內存的性能都很好,電腦整體性能的中,硬碟才是最能體驗出差異的存在。
你可以理解為,硬碟就是木桶原理里,最短的那一個板,所以硬碟的提升,能直接提高桶的容量。
比如開機速度、解壓縮速度、PS、視頻編輯的流暢度等,畢竟電腦要經常進行大量的數據讀寫操作,所以硬碟速度很重要。
硬碟的各項參數很複雜,大致分為三種,
HDD機械硬碟
SSD固態硬碟還要細分為兩類,
SATA通道的SSD
PCI-e 通道的SSD
咱們還是打個分吧
差距還是很大的。
所以不要以為只要是固態硬碟就沒問題了,還要關注是不是PCI-e的。
另外還有一種比如128G固態+1T機械的組合,把系統,常用的軟體放在固態上,把電影,照片,音樂等放在機械硬碟上,也是不錯的選擇,兼顧了速度和容量。
介面
標準的USB,耳機孔,相信大家都懂的。
RJ45,也就是網線介面,大家也都懂。
SD卡插槽,攝影愛好者用起來會比較方便。
當然這些,通過USB轉換也可以實現。
HDMI和miniDP介面是外接顯示器用的。
這裡要說一下,外接顯示器,對於顯示器、筆記本、以及連接線都有要求,缺一不可,如果有這方面需求建議一定要詳細的看各個說明書。注意,一定要支持60hz刷新率,30hz基本上是沒法用的。
其實大家最需要注意的應該是雷電3介面,就是新款macbook上用的那種,形狀和安卓旗艦手機上的介面一樣,也就是USB type-C。但是要注意,並不是所有這個形狀的介面都是雷電3,一定要看詳細說明,比較簡單的判斷方法是看有沒有那個閃電的標誌。
雷電3的介面,速度有40G每秒,而普通的type-C速度只有5G或者10G每秒。
雷電3的優勢,是因為這種介面日後統一的方向,可以代替其他所有的介面,蘋果就是這麼做的。它可以傳數據、可以外接顯示器、可以代替電源介面、還可以外接顯卡,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可能的話,選擇電腦的時候,雷電3介面的優先順序是很高的。
重量
輕薄本和遊戲本之間重量的差距,大家一眼也就看出來了,我覺得這個不需要說什麼。
續航
從CPU和顯卡兩個的耗電大戶來看,很容易可以得出結論,輕薄本的續航比較好,標稱一般都在10個小時,實際情況7個小時左右吧。遊戲本的續航就比較差了,大約4個小時左右吧。
散熱
由於體積的問題,輕薄本的空間比較緊湊,所以散熱通常也比較差,遊戲本相對就會好一些。
鍵盤
同樣由於筆記本的空間有限,鍵盤的手感多多少少的會受影響。
專門提一下,新版的macbook的蝴蝶鍵盤,手感極其糟糕,鍵程極短,感覺像是在敲桌面。
其他的吧,都差不多就那麼回事,也不會有太大的差距,目前比較公認的是thinkpad的鍵盤手感比較好。
另外,15寸以上的本通常會有數字小鍵盤,自己看需求。
音質
聽個響就得了,不是沒區別,是沒必要在這上邊下功夫,想要好音質,帶耳機或者外接音箱才是王道。
大概的數據差不多了,我們下面來看具體的選擇問題。
之前在說手機的時候提到過,這類產品,有一個特性,就是有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區間,筆記本也一樣。我再重複一下,能力允許的範圍內,盡量不要把價格限制的太死,盡量去追求經濟學裡的所謂邊際收益最大的產品。
比如,一個價值100分的產品,賣100塊錢是最合適的,那麼會有這樣的效果
有人說,我想要120分的產品,那麼抱歉,120塊錢是買不到的,你得花150。
也有人說,我嫌100塊太貴,只想花80塊錢。但是,少了20塊錢,你的產品價值並不是80分,而是被減少到了50分。
目前來看,輕薄本的性價比區間大約在五六千,遊戲本大約在七八千。
而且,在同樣一個價位,往往是不能兼顧的,你還需要選擇,比如,是把錢花在CPU還是顯卡上,還是花在屏幕上,還是花在讓筆記本更輕薄上。
按需求,把購買筆記本的人分為三類,分別是:
1,普通用戶
這一類,只需要用個辦公軟體,做一些文字,表格,幻燈片的處理,簡單的上網,聊QQ,玩個小遊戲,遊戲最高需求不超過英雄聯盟。
對於這一類用戶,我的推薦是5到6千的輕薄本,目前最好的選擇是低電壓版 i5的CPU,8G內存,256G的固態硬碟(盡量選PCI-e通道的),NTSC72%的IPS屏,940M或者MX150的顯卡,玩個普通遊戲也沒什麼問題。
如果預算有限,比如需要控制在4000以下,就需要作出一定的犧牲。
兩種選擇,一是需要犧牲筆記本的輕薄性,會相對會笨重,還是可以選擇i5,但是其他配置上就得有所妥協,比如較小的內存、集成的顯卡、機械硬碟、不太好的TN屏幕等等。
或者你實在對性能沒要求,也可以忍受一定的卡頓,也可以選擇輕薄上網本,m系列的CPU,性能較差,但可以保證還是輕薄本,屏幕效果可以,硬碟也基本上都是固態的。
還有一部分人對預算不敏感,那麼可以購買更貴的輕薄本。
比如和Surface Pro系列、Thinkpad Carbon等。還可以注意下有沒有雷電三介面,提高下日後的擴展性。
2,高性能需求用戶
分兩類,第一類是遊戲玩家,這部分主要關注的是顯卡,CPU其實HQ版的i5就可以了,升級i7對玩遊戲的意義並不大,這些錢用來把顯卡從1050升級到1060效果會好很多。另外,很多遊戲本,為了做出更好的價格,經常會在屏幕上縮水,比如很好的CPU和顯卡,但是配了一塊低色域的tn屏幕,要注意一下。當然,你也可以為了便宜一些,故意選差一些的屏幕。
第二類,比如圖形視頻工作者,那麼我相信顯示效果好的屏幕,你還是需要的。其他細節上也有很大的區分,你要考慮下自己到底是更需要CPU,還是顯卡,還是內存和硬碟?
比如你只需要渲染,顯卡無所謂,主要看CPU性能;還需要3D建模,好的顯卡也是需要的;經常處理大量素材的,你需要更大的內存和更快的硬碟。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高性能需求的用戶,通常對外接設備也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也需要注意下是否有雷電3介面,這個介面的意義甚至值得犧牲部分性能。
3,MacBook用戶
專門分出了一類,因為真的很特殊。
我之前總結了買iphone用戶的三個心裡(詳細的在手機購買指南系列第六期,品牌大亂斗里說過)
1,不差錢,省心
2,ios操作系統
3,為了要蘋果的logo,裝X
但是對於MacBook用戶來說,第一條不存在的,因為MacOS用起來可不省心。
沒法玩主流的遊戲就不說了,常用軟體經常沒有Mac版,甚至找個好用的視頻播放器都很費勁,靈活性也比Windows差很多。
而第三種心理,對手機來說,完全沒問題,我也表示過支持。
而對於電腦用戶通常意味著要裝Windows,買了MacBook裝Windows真的是極其不推薦的,一方面是浪費,畢竟價格貴太多了,另一方面對筆記本的硬體還有一定程度的損傷。
所以,我建議你買MacBook的理由,應該是你非常需要MacOS。比如你需要Keynote來做幻燈片,你需要Final Cut Pro來編輯視頻等等,另外Adobe公司的軟體,在Mac上也有很好使用體驗,加上極其優秀的屏幕,使MacBook成為了很多圖形工作者的最愛。
另外還可以參考你的具體使用場景,如果你身邊的人大部分都在用Windows,那麼推薦你也用Windows,如果身邊大部分都在用Mac系統,那麼你也用Mac也會很方便。
推薦閱讀:
※EVGA SuperNOVA 1000 G3 電源評測
※數字考古:100件作品背後的數字藝術史
※滑鼠產品評測?
※為什麼每次開機都要按F1?
※羅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