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孝武帝剛愎多疑,王僧達羞辱皇親

孝武帝劉駿為父親服喪期滿後,就開始過上了荒淫無度、奢侈糜爛的生活,他隨心所欲地大興土木。作為他心腹大臣的丹陽尹顏竣自認為是劉駿當親王時的舊臣,所以,一連幾次誠懇地勸諫。他進言直切、誠懇,無所保留和迴避,劉駿不僅沒有採納他的忠言,反而對他漸漸不滿起來。

但顏竣認為自己才能卓越、才華蓋世,而且他和孝武帝的交情,是其他文武官員無法相比的,覺得自己應該在朝廷永遠把持大權。但是,當他所建議的事情,大多被孝武帝拒絕接受後,顏竣開始懷疑孝武帝有意要疏遠他,就上書請求調到外地郡府任職,以試探孝武帝的想法。結果孝武帝同意了他的請求,任命他為東揚州刺史,顏竣這才開始害怕起來。

當時在劉宋雍州境內,設有很多僑郡縣,刺史王玄謨向孝武帝進言說:「僑郡縣沒有真正的領地,新設立的和過去的相互交錯在一起,十分混亂,田賦捐稅無法按時徵收,請求在這些新僑郡縣中整頓戶籍,讓百姓納稅服役。」

朝廷於是頒下詔令,將雍州的三個郡十六個縣合併成一個郡。這些郡縣的流民不願意歸屬於當地的戶籍,就製造謠言,謊稱王玄謨打算起來反叛朝廷。當時,驃騎將軍柳元景家族勢力強盛,族中兄弟很多人在王玄謨手下做官,這些人也想利用這些謠言聲討王玄謨。

王玄謨命令大家安靜下來,再解除大家的疑惑。隨後,王玄謨派人騎馬飛奔回建康,向孝武帝詳細陳述了事情的始末。

孝武帝知道所謂王玄謨圖謀反叛的消息是假的,就派吳喜專程前去安慰王玄謨,並告訴他說:「你都已經是七十歲的老翁了,謀反想要得到什麼呢?君臣之間,足可以相互作保。姑且跟你開個玩笑,讓你把緊縮的眉頭展開吧。」王玄謨生性嚴肅,從沒有隨隨便便開過玩笑,所以,孝武帝就藉此事跟他開玩笑。

孝武帝將六弟竟陵王劉誕任命為南兗州刺史,太子詹事劉延孫為南徐州刺史。當年,宋高祖劉裕曾留下遺言,認為京口是戰略要地,距離建康非常近,除非皇室近親,其他人不能駐守。

劉延孫的祖先雖然和高祖劉裕是同一宗族,但是,劉裕是彭城支系,劉延孫的祖先屬於莒縣支系,因此,兩家從來不談論血緣關係。孝武帝命令劉延孫去鎮守京口後,才頒下詔書,跟劉延孫家合為一族,並讓各個王和劉延孫之間排列輩分和長幼。

孝武帝在深宮之內荒淫無禮,醜聞流傳民間,他的六弟竟陵王劉誕卻是生性厚道,待人溫文有禮,而且,在誅殺太子劉劭和討伐丞相劉義宣的戰事中都立下了大功,因此,大家在心裡都暗暗向著他。

劉誕私下募集了許多有才能、有勇力的人,又收藏了精良的裝甲、鋒利的武器,孝武帝劉駿因此對他是既害怕又猜忌,所以,他不希望劉誕還留在朝廷,先是下令讓他鎮守京口。隨後,又嫌京口離建康太近,把劉誕調到了廣陵。劉延孫反而成了他的心腹大臣,鎮守京口,以防備劉誕。

彭城平民高闍、僧侶曇標用虛幻的語言胡言亂語、煽動人心,同殿中將軍苗允等人秘密勾結,陰謀叛亂,擁立高闍為皇帝。事情被發覺後,全部被抓起來處死,同時受到牽連被斬首的人有幾十個。

其中中書令王僧達,出身琅琊王氏,是王導的玄孫,自幼聰明伶俐,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個人卻是行為放蕩,不拘小節。

孝武帝剛剛登上帝位之時,曾提拔他做僕射,官位還在顏竣、劉延孫二人之上,因此,王僧達自負才能和門第,認為當世之人沒有誰能比得過他,一二年的功夫,他就被提升為宰相。

不久,王僧達卻被貶為護軍將軍,因此,心裡鬱郁不得志,幾次上書請求到外地任職。孝武帝很不高興,從此以後慢慢地把他降級,五年之中,連貶七次,最後,還被彈劾。

王僧達既覺得恥辱,又心懷不滿和怨恨,每次寫給孝武帝的奏章,言辭之間多有不平,又特別喜歡指責朝政的弊端,孝武帝已經對他積滿了一腔怒氣。

孝武帝的母親路太后出身微賤,其兄路慶之曾經做過琅琊王氏門下的馬車夫。陸氏發跡後,路慶之的兒子路瓊之曾經帶領大批隨從,盛裝去拜訪王僧達。王僧達壓根不把他放在眼裡,半晌才輕蔑地說:「當年我家有個馬車夫叫路慶之的,跟你是什麼親戚?」路瓊之又羞又愧,慌忙告辭。

王僧達這還不罷休,又讓人將路瓊之剛剛坐過的床扔出去用火燒掉。路太后得知此事後非常震怒,讓孝武帝替路瓊之出頭。不過當時劉駿說:「瓊之年輕,無故去王僧達家,被辱也是理所當然呀。僧達是高貴的公子,怎麼可以因為此事而加罪與他呀!」

路太后自然是不依不饒,孝武帝內心雖然也是對他極為不滿,但是不好因此而治王僧達的罪。這時,正趕上高闍謀反,孝武帝於是順勢陷害王僧達與高闍是同謀,將他逮捕送交廷尉,命令他自殺,年僅三十六歲。

當年,孝武帝劉駿還在江州之時,戴法興、戴明寶、蔡閑幾人擔任典簽一職,待劉駿登基做了皇帝後,就把這三人全都任命為南台侍御史兼任中書通事舍人,後來,這三位都因為最初起兵討伐劉劭時參與了預謀,被賜為縣級男爵,蔡閑因為已經去世,被追贈了這一爵位。

當時,孝武帝因為要強化皇權,所以親自上朝處理政務,而不信任手下的大臣們,而對心腹、耳目就不得不全部依賴他們。戴法興非常熟悉古代歷史和當代政治,一直受到孝武帝的親近和厚待。魯郡人巢尚之出身寒門,他通覽文史,深受孝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中書通事舍人。

凡是官員的遴選、免職、賞賜、誅殺等重大事情,孝武帝都要和戴法興、巢尚之商量討論,宮廷內外事務大都委託給戴明寶處理。在當時,三人權力重大超過所有人。

戴法興、戴明寶大肆收受賄賂,凡是他們推薦上的官員,從來沒有不通過的。天下趨炎附勢的人都集中到他們那裡去爭相巴結,家門外像鬧市一樣人來人往,他們的家產也都積累到了千金。

吏部尚書顧覬之偏偏不巴結戴法興等人,侍中蔡興宗和顧覬之關係不錯,但他嫌顧覬之風骨氣節太硬,顧覬之對他說:「辛毗曾經有句話:『孫資、劉放頂多讓我當不上三公罷了,大丈夫欲為公而毀其高節邪!』」(辛毗,三國時期曹魏大臣,以風操遒勁著稱。孫資、劉放,曹魏時兩位權臣,大臣都與之交好,只有辛毗不去巴結他們。)

顧覬之自己經常認為:「人的天賦才能和人的命運好壞,上天都是有定分的,不是靠才智、聰慧就能夠改變的,所以,人只應該恭良克己、嚴守正道。但是,愚蠢的人並不完全了解這一點,他們只是一味地胡思亂想,總想能僥倖得到這些。結果白白地使自己在正直的道路上走偏了,而對自己的得失其實並沒有什麼用處。」


推薦閱讀:

蕭道成代劉宋建南齊
北涼姑臧城外的真相
【南北朝】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南北朝.梁】遺腹之子,逃奔北魏

TAG:魏晉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