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蒸籠頭」,寶寶睡覺出汗多也不用緊張!
「寶寶2歲半了,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是蒸籠頭,也即一覺醒來,脖子以上全是濕的,像水洗一樣。寶寶除了個子矮一點,其它方面身體比較健康,也很少生病。就是這個蒸籠頭讓人很鬱悶,尤其這個夏天,枕頭每天都要洗換洗。「
「陽陽吃完晚飯時候是最快樂的,那時爸爸媽媽都到家了。陽陽在沙發上蹦蹦跳跳的不過癮,把沙發墊子全部放到地上,來回的蹦跳。不一會兒,看他滿天大汗。天氣冷的緣故,頭上在冒熱氣了。終於理解什麼是蒸籠頭了。陽陽特別愛出汗,那天在看電視,跟著跳舞,不一會兒,也會滿頭大汗的。他外婆說,陽陽和舅舅一樣,小時後都是蒸籠頭。」
此種出汗,中醫謂之【蒸籠頭】,典型特點是脖頸以上有汗。小兒又處在生機蓬勃、代謝旺盛、活潑好動、腠理疏鬆的年齡階段,出汗常比成人為多,尤其頭額部更易出汗。當小兒入睡時頭部微汗出,無其他不適,乃清陽發越,俗稱「蒸籠頭」,為正常現象。若因天熱、室溫過高、衣被太厚、活動劇烈、快速進熱食、食辛辣之物等,引起汗出較多,亦屬正常情況。若年齡大了或小兒在安靜狀態下,不因外界環境影響,全身或局部汗出較多,則表明身體的不正常。
我們往往說頭竅偏涼的時候會很舒服,而蒸籠頭的人性格、脾氣都不好。發火的時候氣是上逆的,人們常說頭腦一熱利令智昏,就愛發火了!蒸籠頭也有區別,有的人是後腦勺很熱(就是我們的督脈和膀胱經);還有的人是熱在兩側,這兩個不太一樣!
- 熱在兩側的人脾氣會更急一些,因為剛好是膽經巡經的地方。
- 熱在膀胱經,膀胱經本身就是我們人體的一條陽經(還有督脈)。
所以這一般都有實症,比如最近有外感的風邪或體內有點實火的時候,癥狀就會明顯一些。如以下圖片,就是一個蒸籠頭的舌象。她睡眠不好、引起煩躁、也容易發火。中醫講:「腎主大小二便」, 腎陽不足的話下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引起便秘。而且事實我們也通過這麼多蒸籠頭也發現幾乎沒有便秘現象!
如果孩子不正常,即使是成人,不要著急,可重點推拿以下穴位調理蒸籠頭:
【清天河水】
清熱解表、瀉火除煩,多用於小孩外感發熱、內熱、煩躁不安等症。天河水位於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用一隻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後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橫紋推向肘橫紋,一分鐘200次的頻率,推3~5分鐘。心肝火重可適當延長推拿時間。
【膻中穴】
膻中穴是氣之會穴,為人體任脈上的次要穴道之一,按揉兩乳連線的正中膻中穴(心包經的募穴),也要較長時間,也是去除心包的積水、胸悶的現象。一次兩分鐘。
【肩井穴】
熱在關兩側的,可加揉肩井穴。膽有多清,腦有多清。當膽經氣血出現了問題,影響清陽之氣對頭的濡養,會出現上火、頭暈等癥狀。肩井穴的作用,就在於以一兩撥千斤的姿態來調節膽經氣血。對此,《幼科鐵鏡》中說得好:「肩井穴是大關津,掐此開通血氣行,各處推完將此掐,不愁氣血不周身」。簡單來說,揉按刺激肩井穴,可以讓膽經的清陽之氣如泉水一般湧出來,然後將郁滯的氣血滌盪開來,令全身的疏泄順暢平緩。它彷彿人體氣血的一個蓋子,提起來,鬱悶之氣就會宣解。這就是肩井穴的最大妙處。
【崑崙穴】
熱在膀胱經的,可加揉崑崙穴。它為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五行屬火,位於足外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凹陷中。有疏風通絡、活血止痛、安神清熱、舒筋活絡的作用。施術者用拇指指腹點揉崑崙穴。點揉的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使力量深達深層局部組織,以有酸痛感為佳。每天每穴壓兩分鐘,兩側崑崙穴交替點揉。
所以蒸籠頭一定要注意,都是氣機不降的表現。所以調理的時候要以調氣機為主。學習中醫育兒知識,關注頭條號「小兒推拿殿堂」,張家綱衷心地盼望更多家長用自己的雙手來守護孩子健康,讓寶寶可以快樂成長!
推薦閱讀:
※口腔潰瘍是小病!疼起來也要命!中西醫告訴你口腔潰瘍吃什麼葯
※治病的層次
※為何中藥問題頻發?——《鳳凰周刊》第477期《論中成藥臨床試驗造假,回扣驚人等內幕》
※中醫要發展,中藥加工方法需要現代化
※中藥毒性有點「冤」——對丁香園關於中藥毒性科普文的一點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