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和順從孩子的區別,90%父母沒搞清楚。

昨天晚上,小寶和我說:「媽媽,我今天沒有看動畫片,我想看《黑貓警長》,看完了,你再給我講桑椹的故事。」(回家的時候,買了點桑葚,然後和他說洗完澡給他講關於桑椹的奇妙故事。)

我說:「可以。你看完一集動畫片,然後我給你講故事,然後就到睡覺時間了。」

他滿口答應了。但是等到看完動畫片了,他開始和我討價還價:「媽媽,我想再看最後一集。」

我說:「如果你再看一集,就佔用了桑椹的故事時間,你可以選擇再看一集動畫,故事挪到明天講,也可以選擇不看第二集,今天就聽故事。

他堅持要看動畫片,也答應看完第二集就睡覺,明天再聽故事。

他看完了第二集《黑貓警長》,我準備關電視。他又央求我「媽媽,不要關,我還想再看最後一集,看最後一集我就睡了。」

我搖了搖頭,很淡定的和他說:「我們剛才已經商量好了,看完第二集就睡覺的。」

果不其然,這孩子馬上翻臉:「我討厭你。我說了我看最後一集,你都不讓我看。你這樣,我很傷心。我傷心死了。」

他blablabla期間,我一直沒怎麼說話,他逐漸冷靜下來了,然後他開始轉移焦點:「媽媽,我想聽桑椹的故事。」

我突然好像想起什麼事情似的說,「對哦,我明天有件事情——是給你講桑椹的故事。」

他看著我,明白了,沒什麼好說的了,在我旁邊開始安靜的睡覺。

孩子像這樣的情況,大概每個家庭都有,討價還價、不順他的心就發脾氣等等。對父母而言,一開始還能「尊重」,心情好的時候也能「尊重」,但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聽話,挑戰底線,就把尊重拋到腦後,開始凶孩子,甚至一頓當街打罵。

這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我們的錯,不是說要尊重孩子嗎?怎麼尊重之後,就變得無法無天了呢?

我想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隱約也會感覺到,自己是在尊重還是還是在盲從?我們的迷茫,在於我們對我們自己的孩子不夠了解,對孩子的發展特點也不夠了解。

比如說,孩子到了口腔敏感期,什麼東西都往嘴巴里塞。這要擱以前,大人們都是不斷的阻止孩子,「這個不能吃!」「這是你能吃的嗎?」等等,甚至一看見就打孩子的手,打孩子的嘴巴,以此希望孩子記住,很多東西是不能往嘴巴里放的。

但我們現在了解到,孩子存在一個口腔敏感期,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發展過程。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發展,那如何尊重呢?就是孩子想吃,就讓他吃唄。他只有通過「嘗遍世界」,才能感受世界,才能與世界發生鏈接。

但新的問題來了,那很多東西不能吃,咋辦?也尊重他,讓他吃?當然不是,這時就是我們父母「教育」作用凸顯的時候,我們尊重孩子,呵護孩子對世界的探索,但同時應該給他一個安全的範圍和正確的指引。

嗯,鼻子好吃嗎?

這時候,我們應該給他一些有趣的牙膠,乾淨安全的玩具、各式各樣衛生的安全的物品,磨牙棒等等讓他去體驗。保證基本的衛生,保證安全,剩下就應該尊重呵護孩子的自由和探索權利。

所以,從盲目壓制——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指引孩子,有一個過程。尊重和順從是兩碼事。

幼兒發展遵循普遍的基本規律,具有獨特的心理發展和生理髮展特點,有需要的父母可以參看《捕捉敏感期》《兒童心理學》等書籍。但即便看了書,也很難說一下子就能掌握尊重和順從到底該如何把握。

尊重孩子體現在態度上——溫柔而堅定。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難點,有時候實在是搞煩了,很難控制住自己。我自己也經歷過很多次暴脾氣的時候,在時間來不及的時候,孩子各種磨嘰,在已經拒絕的時候,還各種央求,有時候甚至是針鋒相對。

但現在通過閱讀和不斷的和孩子相處,我越來越感受到一點。當你越了解孩子,越理解他的時候,你就會越來越少的發脾氣。因為了解,所以,我知道哪些是孩子的權利,哪些是必須我作為父母應該把握的原則。

我越來越多的和孩子說「可以呀」,越來越少的和孩子發脾氣,因為我知道,發脾氣也沒有用,一時的威嚴只會讓他轉入地下行為,並且身心受到壓抑。

尊重孩子體現在行為上——讓孩子參與。我們常常感到孩子很煩是因為我們認為「孩子這麼小,不可以做這個。」「孩子這麼小,懂個屁。」所以,我們操碎了心,孩子卻並不快樂。

比如說,該不該讓孩子進廚房這件事就讓人很頭疼。小寶奶奶每次看到孩子跑進廚房就會大聲喊:「廚房很臟,不要進去。」但孩子對廚房充滿了好奇,他想知道義大利面在廚房裡面是怎麼變大變軟的,他想知道奶奶都在廚房裡做了些什麼神秘的事情。

於是,我就在煮麵的時候,把他抱進廚房,打開鍋蓋,讓他看咕嚕咕嚕冒泡的水,翻騰的餃子,或者是越來越膨脹的義大利面,我發現,他只是要了解,他了解到了,非常的滿足。然後他就乖乖在外面等,不再搗亂。

出去玩也是一樣,現在我會問孩子:周末你想去哪兒玩?他會說:「我想去很遠很遠的海邊,那裡有寶藏,有沙子。」如果可以,我們會盡量滿足他。

但如果去不了,我們就三個人一起協商:那個地方今天去來不及了,我們還可以選擇有挖掘機的遊樂園,和有沙子的兒童世界。然後他會自己選擇,自己選擇的一般都會玩的很開心,也會很配合。

當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時,他內心是愉悅的,是幸福的。尊重的孩子也會反過來尊重父母,配合父母。而這一點,只有在你真正實踐過之後,才能體會到。

尊重體現在原則上——讓孩子知道底線。尊重和盲從的核心區別就在於此,我們對孩子尊重不代表寵溺他,不代表無原則的滿足他。不代表他想幹嘛就幹嘛!你咋不上天呢?對吧。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底線。比如說孩子發現了安全插座的插孔,他對那個很好奇,你怎麼辦?

不可能順從!那就要想辦法阻止呀。可以把插孔覆蓋住,同時給孩子一些有洞洞的布書,或者有洞洞的玩具,讓他轉移注意力。

比如說看動畫片,如果你不約束他,給他一個「deadline」,他可以坐在那裡看一上午。只不過每個家長可以設置的不一樣,比如說全職媽媽,可以把看動畫片的時間設置在做飯的時候(這個也是無奈呀。)我會設置在睡覺前,這樣我可以陪他一起看,然後睡前有個好心情,也讓我多動的孩子能安靜下來。

父母根據自己的孩子的發展進程和個性設置好幾個簡單的規則,讓孩子遵守就ok了,規則不能太多,限制不能太多。規則的設置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發展。

但是規則和底線不意味著,一旦越界就要懲罰。當孩子不遵守規則的時候,我們要反思,是不是規則制定的不合乎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是不是孩子有什麼狀況我們沒有摸清?是不是孩子還不了解規則?

孩子犯規了,我們要溫柔堅定的維護,而不是用打罵去維護。

育兒的路很短,0-6歲的黃金期一旦過了,後面就需要花更大的氣力去矯正。育兒的路也很難,連最優秀的科學家都不知道小寶寶的腦子在發展些什麼,所以,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呵護。

關注公眾號:森巴育兒(ID:senbayuer),了解更多育兒資訊!

文章來自:小寶麻麻(森巴育兒)

添加微信號:senbayuer1 為好友,森巴將邀請你進群一起聊聊育兒經和婚姻八卦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父母沒有被教育好就允許他們養育孩子?
對攝影師說照片中的模特很醜是否不尊重?
如何評價加油美少女中的蘇菲在節目中不尊重勝利?
關於友善。我的友善。

TAG:親子關係 | 育兒 | 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