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藥品批發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
美國藥品批發市場主要集中在三大公司:McKessen,AmerisourceBergen Corp(ABC),以及Cardinal Health,三者合計佔市場的85%左右 。整個市場靠量驅動,利潤空間很低,毛利率在5%左右,凈利率在1%左右。整個市場發展的總體趨勢是讓採購的體量最大化,比如大型零售藥店與批發商合作,PBM與批發商合作,推高採購量從而壓低價格。再比如醫院結合成GPO或ACO模式,盡量擴大採購主體的量。以及單體藥店結成聯盟,由聯盟去採購,可以增加談判優勢。
另一個趨勢則是藥品批發商與大型零售藥房之間有著投資上的合作。比如CVS與Cardinal Health在2013年成立合資公司Red Oak,進行仿製葯批發。而Walgreens擁有ABC 15%的股份且是董事會成員。因此間接來看,批發商和零售藥房結合在一起,目的是為了擴大量的優勢以壓價,但這同樣是批發業務在大客戶上利潤空間極低的原因。
藥品批發商的服務對象包括兩種,一種是大型連鎖藥房和大型PBM,一種是小型連鎖藥房/單體藥房以及醫療機構GPO。批發商在大型連鎖藥房和大型PBM郵寄業務上的利潤空間明顯低於服務於小型藥房和GPO,因為前者巨大的體量形成了較大的談判優勢,壓縮了利潤空間。批發商對某一大型連鎖藥房的依賴可能會影響到其收入。比如Cardinal Health有25%的收入來自於CVS的藥房, ABC有24%的收入來自於Walgreens。如果失去客戶,將影響到整體收入。
而從批發的藥品劃分,則分為品牌葯和仿製葯兩塊。
品牌葯
美國的葯企在品牌葯銷售商傾向於委託大型批發商銷售,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大型批發商為葯企提供藥品運輸、冷藏、存儲和管理等服務,以這些服務為基礎,加上採購的量,葯企提供給批發商品牌葯的最高折扣,因此批發商獲得品牌葯的價格是最低的。第二,因為美國控制醫療費用越來越嚴格,整體市場趨勢是以仿製葯為主。而隨著品牌葯創新的難度越來越大,葯企在現有的明星產品上有較大的話語權,並不需要積極去與下游渠道談判,而是只通過批發商就可以。不過,由於葯企在品牌葯新葯研發能力加大,已出的品牌葯集中到期的專利懸崖又會造成利潤急劇下跌,根據McKessen在投資公開信息中援引IMS的數據,在2015年到2019年,大約有價值851億美元的品牌葯銷售將面臨仿製葯的威脅 。因此,整體品牌葯批發市場的增速也在放緩。
仿製葯
隨著美國用藥向仿製葯發展,仿製葯的銷售體量越來越大,成為批發商核心發展的業務。仿製葯的利潤較薄但出貨量大,商家通過量來推動規模。美國的仿製葯採購主體相對集中,前三大批發商以及其合作的零售藥房合計佔了仿製葯批發量的68%。
圖表:美國仿製葯採購方及其採購量佔比(2015)
數據來源:Pembroke Consulting
在2013年之前,美國的仿製葯市場經歷了一輪價格上漲,但之後因為大批量生產商進入這個領域,供應者快速增加,加上支付方的支付政策越收越嚴,仿製葯競爭激烈,價格上漲乏力,對於藥品流通和零售來說,仿製葯的利潤變薄。在2013年之前,一些零售藥房會選擇自己與供應商談判,但到了近幾年,談判必須建立在巨大的體量之上,否則就沒有價格優勢,面對支付方付費的擠壓,壓力會很大。因此即使像沃爾瑪藥房這樣過去選擇自己從仿製藥廠商手中採購的連鎖藥房,也開始選擇大型批發商。沃爾瑪就通過McKessen進行仿製葯批發,借McKessen在仿製葯上的體量來獲得更低的價格。
同時,2013年,Cardinal Health與CVS建立合資公司Red Oak,共同建立仿製葯銷售渠道,通過CVS的PBM公司Carmark與Cardinal Health的批發業務聯合起來,具有更大的量,在進貨價格談判上會更有優勢。因此,量的聯合在仿製葯這一薄利行業是關鍵。
更多有關零售藥店的數據和分析將發布在本月推出的LH Insights智庫會員的報告《藥品整合零售渠道的市場趨勢》,敬請關注。
http://www.cunfuriji.com/?p=578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