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長不大的原因和對策分析
一、種質原因
由於小龍蝦具有自然繁殖的習性,所以絕大多數養殖戶採取的都是一年放種,多年養成的養殖模式,這就必然導致龍蝦之間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最終導致龍蝦的種質退化,個體越來越小,並且在養殖過程中又都採取的是捕大留小的方式,等到每年9月份前後選留親蝦的時候,大規格的龍蝦早已賣光,所以只有把那些較小的龍蝦留作下一年的親蝦用,這樣的親蝦本身就差,其繁殖的下一代的品質就更難以得到保證。
建議養殖戶要每隔3年徹底清一次塘,將塘中所有的龍蝦全部清光一隻不留,下一年更換新的親蝦,或者在每年的9月份前後從其它地方的養殖戶那裡引進一定數量的大規格龍蝦作為親蝦。注意:在引進親蝦的時候在同一個地方只需引進一種性別的親蝦就可以了,如果在同一個地方同時引進雌雄親蝦的話,這同樣可能會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親蝦的選擇要求附肢齊全,體質健壯,無病無傷,活動能力強,體重在30~50克/只左右。
二、水質原因
近幾年,由於受氣候因素的影響,我們全省每年的春季都是乾旱少雨,所以大部分養殖戶在春季池塘的水位都偏淺,但是隨著氣溫的回升,投餌量的增加,其殘餌、糞便以及池中有機物的分解都會給水質帶來不良影響,這時又沒有新鮮的外源水及時進行注換以調節水質,而水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小龍蝦攝食、脫殼和生長,這些都制約著小龍蝦的長成規格。
建議每隔半個月左右交替使用光合細菌和生石灰進行全池潑灑以改善水質、調節水體PH值,降低池中氨氮含量,另外定期施用磷酸二氫鈣以增加池水中離子鈣的含量以促進小龍蝦脫殼生長,磷酸二氫鈣的用量一般為2千克/畝.米。在有外源水注換時每隔7~10天左右注換一次新水,每次換水量為原池塘水量的15%~20%左右。
三、飼料原因
飼料缺乏、質量差、營養不全,不能滿足小龍蝦正常生長需要時肯定會影響到小龍蝦的脫殼生長,導致規格偏小,但是如果長期投喂高蛋白的精飼料,會導致小龍蝦營養的積累而形成性早熟停止生長,最終規格也會偏小。
小龍蝦屬於雜食性動物,動物性餌料和植物性餌料都能攝食,因此兩方面我們都要考慮,不僅要投喂一些高蛋白的精飼料,還要投喂一些穀物類的植物性飼料和活螺螄等動物性飼料,另外還要在池塘中種植水花生、輪葉黑藻等水草,因為水草一方面可以起到為小龍蝦補充植物性飼料的目的,另一方面水草還可以起到凈化池塘水質的目的。而且水草長的好的池塘其蝦的成活率也高,品質也好,但水草的面積不能超過池塘總面積的60%,還有在每年的清明前後池中必須放養螺螄,一般畝放500公斤左右,以後可根據池塘的具體情況確定是否再補放部分螺螄。
四、密度原因
由於小龍蝦自然繁殖的習性,因此在池塘養殖過程中要想始終控制其合適的養殖密度確實非常困難,而小龍蝦生性兇猛,當密度太高時自相殘殺的現象極為嚴重,這樣小龍蝦會因為無法找到一個安全的脫殼場所而退遲脫殼,導致在養殖過程中脫殼次數減少最終規格偏小。
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要採取捕大留小的方式,以降低池塘的養殖密度,不要指望等小龍蝦的市場價格高了以後再銷售,因為即使市場價格再高,如果所養出的小龍蝦的規格太小,那也不可能賣出高價錢,相反,即使市場價格不高,只要小龍蝦的規格大、品質好一樣會賣出好價錢的。小龍蝦具有攀附水草的習性,因此,在池中種植水花生、輪葉黑藻等水草,既可以為小龍蝦提供脫殼隱蔽的場所,又可以增加小龍蝦的生存空間而減少自相殘殺的機會。
五、疾病原因
疾病也是制約小龍蝦規格的一個主要原因,尤其以纖毛蟲病最為常見。當纖毛蟲在蝦體上寄生時,會從蝦體上吸取營養而使小龍蝦身體瘦弱,小龍蝦會因為缺乏營養而不能正常脫殼生長;還有當纖毛蟲寄生在小龍蝦鰓部時會影響小龍蝦鰓的呼吸功能,導致小龍蝦不能正常呼吸而處於一個長期缺氧的狀態,最終小龍蝦會因為長期缺氧而不能正常攝食、脫殼和生長,導致規格偏小。另外由於纖毛蟲的寄生甚至還會引起小龍蝦其它疾病的發生而大量死亡,並且這樣的小龍蝦進入市場後也沒有消費者願意購買。
防治方法:1、在每年春季的「大麥黃」前一星期左右、「梅雨季節」到來前一星期左右(江淮地區一般在每年的6月下旬進入梅雨季節)、秋季「白露」前一星期左右分別用藥物進行預防,即先用一次殺蟲藥,隔日再用一次消毒藥物即可。2、夏季高溫季節每隔半個月左右交替使用光合細菌和生石灰進行全池潑灑以調節水質,每隔7~10天左右注換一次新水,保持水質清新,每次換水量為原池塘水量的15%~20%左右。
推薦閱讀:
TAG:養殖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