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回憶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是我背的第一首詩經的第一句。出自《周南關雎》。每當想起小升初後的那個暑假,總是能想到那段背詩經的日子。那時候家裡規定我每天一篇。對於這種字與字之間在當時的我看來完全沒有什麼關聯的詩篇,我是從內心排斥抵制的。那時候的自己對詩經的美感絕大多數都來源於別人的評價。從自己的角度來說,我就覺得百八十字的東西背的我比背篇課文還要痛苦。好在家裡沒有規定順序,我就按照順口的,字少的背。又或者是有規律的背。比如裡面的《桃夭》,比如《小雅》。但是短的,有規律的背完後,自然要面對長如《國風》中的一些詩篇。本身家裡挑的那本就是青少年精選版,不可能沒有長的。所以有陣子真是有種想撕書的衝動。
不過現在想來,雖然現在很多篇章均已忘卻,可回憶起那段日子卻無比懷念。說回來,裡面看到最多的就是「風」,「雅」,「頌」。而風是一種很難斷定年代的體裁。民間流傳甚廣但多是敘事抒情。大約在春秋時最盛,總的來講,一部分在西周下半,一部分在春秋初中期。想想讀古書最難的地方在於真假難辨。你不知道史官的筆下會出現哪些自相矛盾引起後人陰謀定論的東西。真書中有假材料的多,假書中引真材料的也有。之所以要這樣說,就是《詩經》不單單是詩集,更可以當史來讀,更可以作為言語學、考證學的工具。
我還記得前段時間,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很多人會對她的名字奇怪。雖然不知道她名字的真實含義,卻也能隱約猜到是出自《小雅鹿鳴》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苹」。這種美感是外人無法明說的。這就讓我想到了有一篇論述金庸老先生給筆下人物取名的藝術。仔細品來,當真如飲甘醇佳釀。其中不乏有和詩經掛鉤的地方。例如咱們華妃演過的木婉清。其名字由來就出自《國風鄭風 野有蔓草》中的「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然而詩經帶來的回憶遠不止這些。真是說那時候在讀詩經的過程中感受那時候的歷史人文就是扯淡了。反倒是當我把詩經拋在腦後,很多和詩經有關的東西就都慢慢映入眼帘。曾經有篇課文《蒹葭》出自《國風秦風》里的。這種朗朗上口且排列規矩的自然在之前沒有逃過我曾經的背誦詩單里。可尷尬的是,除了背誦和了解大概意思外,我並沒有感受故事中給我帶來的美感。令人諷刺的是,當我聽過鄧麗君的《在水一方》後再回頭過來看這篇《蒹葭》便突然明白了。那種醍醐灌頂式的頓悟,讓我茅塞頓開。再回去翻看曾經棄之如敝履的詩經時,便覺得,是如此的美好。
前面提到的都涉及到「國風」,在這個詞出來的比較晚,像「雅頌」都是春秋時就已經用了的名詞。在看詩經的時候,很多學者都會去探討一個問題,就是我之前說的言語學考證學的東西。別說古代了,就是咱們現在都會出現十里音不同的現象,而那時候的詩篇多數保存甚為不易,保留下的已經是幸運的了。留在竹帛之上的又多是一些「保護題材」,而記錄民間百態的則多數是口耳代代相傳。所以總想著有些字會不會是通假字,有些字的含義應該如何還原到當時最真實最想表達的意思。現在《國風》各部分都是當時各個地方的通信歌樂,統一稱之為詩。所謂山川有異,建國各殊,風土不同,感覺不一。加上每個地方的語言習慣和口音都不統一,又是口耳相傳的居多,所以,難免在理解上會有謬誤。這就又讓我想起關於自己的一些趣事。
那陣子,初中剛剛情竇初開,處於懵懂卻又少不更事的年紀。對於寫詩讀詩什麼甚為熱衷。古詩古詞寫了一堆,後又開始寫現代詩。都知道有句話叫,「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所以寫得很多東西還真是無病呻吟。可沒題材,怎麼辦呢?我就聽歌。倒不是看歌詞寫的什麼,我聽粵語歌,那種抒情的粵語歌。而事實上,我壓根不懂粵語。就因為這樣,我根據粵語對照普通話以及我自己方言的諧音進行音碼的轉換,再補充點血肉和韻腳,立馬一首新詞就出來了。這種方法還可以廣泛利用於在線翻譯軟體。你把一首歌的歌詞由中文翻譯成英語翻譯成西班牙語翻譯成法語翻譯成德語再回頭翻譯成中文,相信我,你會得到一首不可多得的新作的。
而這番趣事在我之後再讀詩經感慨四方之音的時候再次想到,說不定現在背的很多詩經篇章就是因為那時候的方音影響加上部分詩篇口耳相傳沒有文字的限制就成了另外一個意思的詩章呢?每每想到這個就覺得很有意思。
而說到流行歌,讓我們來看看詩經。《關雎》是敘述「單相思」至結婚的;《葛覃》首章述景物,次章敘女工,卒章言歸寧;《桃夭》是女子出嫁;《卷耳》,《汝墳》,《殷其雷》,《雄雉》和《草蟲》等都是女子思夫,丈夫在外服役,容有各異但大體主旨相同;《谷風》講述婦人為夫所棄,為此悲痛之歌;《桑中》講述男女相愛之事……等等。可以看出來對於感情一類的體裁屢見不鮮,除了前面說的那些,《氓》是婦人為夫所棄後的勞歌,《有狐》是丈夫行役在外,他老婆想著他會不會沒有衣服凍著,《伯兮》也差不多,丈夫在外,老婆想他了。而《木瓜》更是眾人皆知,表現出男女情愛之事。還有《君子於役》《采葛》《大車》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可以說成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歌曲一樣。記錄了那個時期的人民各種嚮往憧憬期望。留下來的大多都是經久不衰的精品,用現在的話說,是白金唱片啊!即便戰火紛飛,依舊追求精神上的一些安慰,說不定他們也是唱出來的,只是曲譜沒有流傳下來而已……
想來現在有時候得閑,再翻看兩下詩經里的篇幅,會不會兩千多年前也有個和我一樣的人,在念著其中的段落呢。而他又是想著怎樣的伊人,表達怎樣的情感呢?無從而知。但既然能流傳到現在這個年代,除非人類的自我滅亡,無論歷史的車輪如何前進,這些華美篇章應該都會保留下來吧。倘若我們的子孫後代看不到這些,這將是多麼令人惋惜的事情。
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哦~~~藍天的小屋~~~歡迎來調戲我呀~每周一到周五更新~
推薦閱讀:
※吳寒笛:慢一點,跑得遠
※杠子
※一個人到底要掙多少錢才會不焦慮?
※為什麼成龍會犯「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連載之23)
※慶幸我依舊在成長,慶幸這世界並不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