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年》真的過去了嗎?

「不是我殺了他,是他的過錯殺了他。」

這句話是作品開始的一句話。但是卻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間,以後的結局,依然在思考這句話,倒地誰殺了「他」?無論是西穆爾登還是郭文,他們的死是自己的錯誤,還是自己堅持了信念?如果是為了他們犯下的錯誤,那麼就是堅持了自己的信念是錯誤?再偉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正確的人道主義精神上。郭文認為他應該放了侯爵,而又覺得背叛了革命,所以自己留在了地牢。西穆爾登認為不該絞死郭文,可是依然下令要絞死這個革命的「英雄」,自己選擇了自殺。難道在殘酷的戰爭面前,英雄可以英勇無畏,將生死置之度外,可是面臨良知和原則的時候,卻變的膽怯,或者說是變的無可奈何,選擇犧牲自己。

九三年指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一七九三年這個充滿急風暴雨的年代,也是革命力量與反革命力量展開生死搏鬥的年代。這年年初,新生的共和國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國內外反革命勢力聯合進行瘋狂的反撲;國外,英國夥同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等國組成反法同盟,從東、南、北三面進攻法國;國內,保王勢力在旺代發動叛亂,威脅巴黎,企圖裡應外合,把共和國扼殺在搖籃之中,復辟封建王朝。革命政權採取果斷措施,大力平定旺代叛亂,嚴厲鎮壓反革命,造成了法國歷史上著名的「恐怖時代 」,使共和國轉危為安,為法國革命的徹底勝利奠定了基礎。那麼是真正的正義?革命的同時,人性是否得到了改變?法國革命是偉大的,成功的,那麼對於人性而言,它是否也是正確而成功的呢?也許雨果在晚年的這部作品中,真正地拋出了一個關於這場革命對於社會和人性改變的問題。

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的社會現狀,也許真正的人道主義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很多時候我們不想論及宗教和政治,而戰爭的興起往往就是這兩個原因,而歸根到底會落到人權和階級上。這似乎是千年不變的問題,也是千年在變化的變化。變的是時局和政黨,不變的是因果關係。雞生蛋的問題,到底是時局造英雄,還是英雄救時局?

若是就這本書來分析,我們能看到的雨果最純屬的寫作成果,看到了一個宏大歷史背景下偉大的革命,展現了戰爭並沒有沖昏所有人的大腦,良知和善良,人道主義的體現。一切偉大的勝利都是建立在皚皚白骨之上的,可是往往良知的展現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如果是你,是我,我們會做何選擇呢?

推薦閱讀:

《雙城記》隨筆
《拉瓦錫,你真可惜》

TAG:讀書筆記 | 雨果 | 法國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