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死亡 | 靈魂存在的論證(3.1)

首發:微信公眾號 人生多別離

上一篇文章主要簡單介紹了「二元論」和「物理主義」。二元論認為人同時擁有肉體和靈魂,但是物理主義認為人只是可以用物理語言解釋的肉體,在死後存活這一點上,前者打開了可能性,但是後者持否定的觀點。

接下來的文章將要對這兩種觀點進行分析。這篇主要依據「最佳解釋推理」理論對兩派的觀念進行檢驗,在檢驗的過程中又主要用到了構造反例的方法。「最佳解釋推理」又稱「溯因法」,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最早論及,美國科學家皮爾士(C.S. Peirce)第一個將其理論化,認為它是一種發現理論的方法。溯因法的推理圖式可以表示為:

某一現象P是觀察事實,

若假說H為真,P則是當然的,

所以,H是可信的。

這種推理的心理過程實際上並不是嚴格地由事實到假說,利普頓宣稱最佳解釋推理對於歸納活動的「黑箱機制」有一個很好的描述。在邏輯學中,演繹推理是必然性的推理,前提真那結論一定為真,歸納推理是或然性的推理,亞里士多德把「溯因法」放在這兩者之外,溯因法實質上是從有待解釋的事實開始,對它們進行分析,然後發明並選擇最佳假說,使之從這個最佳的假說及背景知識和前提條件中,邏輯地演繹出待解釋的事實。比如上次寫文的時候機械鍵盤突然不能用了,它和電腦的藍牙連接也中斷,結果我使用無線網搜索解決辦法網頁也載入緩慢,我假設是開著但沒有連接的藍牙干擾了無限網,關上後確實可以連上網,搜索到方法鍵盤也修好了,這屬於最佳解釋推理的機器故障檢測應用。

至於構造反例,主要是為了證明推論的無效性,主要是文章中後半部分關於自由意志和決定論的討論上。一個推論是有效的,當且僅當它是一個有效推論形式的一個替換例子,那麼只要構造出一個前提真而結論假的具體推論,也就是構造一個反例,就可以證明這個推論無效,畢竟使得這個推論有效的替換例子可以有無數個,而只要有一個無效的替換例子,那推論就是無效的,同時,如果一個替換例子是有爭議的,那這個推論的有效性是無法證實的。

接下來,就是具體的討論了。

對於生活中的一般物質實體,桌子、椅子、我們的肉體,都是可以輕易證明其存在的,我們取一般意義上的概念方便解釋,這不是重點。但是靈魂按照二元論的說法,是非物質的,那麼我們如何證明其存在?笛卡爾通過哲學思考得到靈魂和肉體是不同的東西,這個之後的文章會具體說,但並不是證明出其存在。

那麼這個時候就要用「最佳解釋推理」了。其實很多很多自然科學理論都不過是一種對自然的解釋,我們之所以選這種理論而沒有選擇玄幻的理論,就因為他們是最佳的解釋。如果從實用主義來說,這些解釋簡潔、實用,這兩個條件都不能缺少。歷史上對地心說也有理論解釋,但是需要畫無數個圓才能使理論和實際相符合。直到前兩年對引力波的發現,也仍然是驗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很多自然科學理論是暫時性的論證。既然提到肉體、靈魂,有一個相關的科學研究發現,小鼠的大腦在死亡之前會給心臟發送信號,對心臟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從而使其停止跳動。傳統的理論認為,大腦和心臟之間沒有這層聯繫,心臟無法跳動使得大腦也死亡,但是傳統理論對於解釋很多醫學現象已經夠簡潔和實用了,屬於最佳解釋,現在有新的解釋出現,如果驗證後發現比之前的理論還好,那自然是採用這種。

那麼,有沒有一種現象,或者說特性,課程中把它成為「特性F」,只有用二元論的靈魂說才能解釋,而且比只用物理主義解釋要好呢?

首先從日常現象出發討論。我們能動,二元論認為是靈魂讓我們動的,物理主義可以輕易反駁,畢竟製造出能動的機器人很簡單。二元論又說,我們能有意識、有目的地動,京東物流已經在採用地智能倉儲配送也能實現機器人的有目的地運輸。這時二元論又說,這些機器人能動,也不過是因為有外部的程序命令輸入,人是自主地動的。然而這個觀點更站不住,宗教上來說,人是由上帝啊,女媧啊造,人自主行動的指令也不過是他們的一口氣,拋開宗教,人是自帶基因的,人也是能和外界進行輸入輸出活動的,這一過程能增加「命令行」,也可以很容易地反駁二元論。

再談人的思考能力。二元論認為,機器是沒有思考、規劃能力的,其實不然,那個AlphaGo的圍棋能力,以及谷歌和暴雪公司合作進行的《星際爭霸》遊戲AI的研究,體現的正是符合物理主義的機器人的思考能力,就算不能把思考能力安放到機器人身上,在二元論和物理主義之間二元論的靈魂解釋也算不得最佳解釋。著名的圖靈測試認為,如果一部機器能通過這個測試,即可認為它具有思維能力。

接下來就要進入比較麻煩的討論了。我們生活中會說一個人理性或者感性,理性的那部分上文已經說過,機器人可以具有或者類似地具有思維能力,或者就算沒有,也不能因此證明靈魂存在。但是說到感性方面,二元論認為機器是不具有情感的,而人的感情只能由靈魂來解釋。不知道為什麼課程會舉科幻作品中的例子並把他們當作是現實來論證,我不認為機器人能夠有情感,至少現階段,以後能不能我不知道,就像現在可以輕鬆用機器人反駁二元論的說法,但是幾十年前卻不能一樣,只是用科幻作品來論證就太不嚴謹了。

那就說一下二元論的觀點吧。也許二元論可以把這個問題拆開來,把情緒分為行動的一面和感知的那一面。行動的那一面好理解,我們在感到害怕的時候會採取措施躲避,傷心的時候會哭泣喊叫等等,繼而會規劃和採取措施。另一方面是情緒的感知(sensation:它感覺如何。具體來說,可以想像一下,看到無雲的藍天和看到霧霾的天時的體驗,看到紅色和看到藍色時的不同體驗。我們可以製造出根據光的頻率分辨出紅色和綠色的機器,但是他們無法獲得這樣的體驗。一個先天的盲人,無法感知顏色的不同體驗。這是我們體驗的定性(qualitative)方面,當我們問「看見紅色是什麼感覺」的時候,我們是在努力獲得體驗的定性方面,哲學家在關注這一方面的時候,有時會用「質(qualia)」這個詞。

根據上文二元論的反駁,我們似乎可以明確,我們不只是物理對象。上文說,現在不能製造出有情感體驗機器人,即便我們現在不能,不過可能首先要解決「意識(consciousness)」的問題,但是物理主義解釋不了,二元論也解釋不了,如果二元論說是靈魂的作用,再問細節上是如何解釋的,仍然得不到相近令人信服的回答,也就是說,根本不用和物理主義的解釋比較以便證明二元論的解釋是最佳的,二元論的解釋根本稱不上是一種解釋。

課程中有關於「創造力」的雙方解釋的辯駁很無聊,基本是重複之前的。重點是接下來對「自由意志」的討論

微信公眾號:人生多別離


推薦閱讀:

對生活失去信心又不敢自殺,每天活著只是為了等死怎麼辦?
去太平間看了朋友的屍體,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該怎麼應對?
在西藏,法師是一種受人尊敬的行當,但為什麼天葬師的地位卻不是那麼的高呢?
論「死亡」:如何看待「死亡」?向死而生
隨著世界人口激增,陰間也會有人口膨脹嗎?陽世與陰間的人,如果都是有靈魂的,那麼,在過去的二百年間,激增的幾十億靈魂是怎樣生成的?

TAG:死亡 | 哲學 | 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