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刨學筆記 | 下肢(關節&骨)

下肢

人體的上下部,通過骨盆相連,骨盆中的髖骨髖臼與股骨頭相連,構成髖關節;

股骨頭、髕骨、小腿骨構成了大腿與小腿間的鏈接--膝關節;

小腿骨與足骨相連構成足關節。

除此之外,2根小腿骨也通過


髖關節

骨盆的髖骨髖臼與股骨的股骨頭構成了髖關節,屬桿臼關節。髂股韌帶、恥骨韌帶、坐股韌帶、股骨頭韌帶和髖臼橫韌帶共同參與髖關節的加固,與下肢建立起鏈接。

髖關節由關節頭(股骨頭)和關節窩(髖骨的髖臼)構成。屬於桿臼關節。髖臼內僅月狀面被覆蓋關節軟骨,髖臼窩內充滿脂肪,可隨關節內壓的增減而被擠出或吸入,以維持關節內壓的平衡。

髖臼唇裝置加深了關節窩,在髖臼切跡上橫架有髖臼橫韌帶,並與切跡圍城一孔,有神經、血管等通過。

髖關節是個多軸關節,能做屈伸、旋轉及環轉運動。

股骨頭深嵌在髖臼中,髖臼又有關節孟緣加深,包繞股骨頭2/3,所以關節頭與關節窩二者的面積差甚小,故運動範圍較小。與肩關節相比,髖關節的穩固性大,但靈活性差。當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時,股骨頭大部分脫離髖臼抵向關節囊的後下部,此時若外力從前方作用於膝關節,再沿股骨傳到股骨頭,易於發生髖關節後脫位。

膝關節

膝關節由股骨和脛骨的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相應的上下關節面和髕骨後面的關節面共同包在一個關節囊內構成,是人體最大且構造最複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

關節囊較薄而鬆弛,附著於各骨關節軟骨的周緣。關節囊的周圍有韌帶加固。前方的叫髕韌帶,後方有腘斜韌帶加強,內側有脛側副韌帶,外側有腓側副韌帶。在髕上緣,滑膜向上方呈囊狀膨出約4李密左右。成為髕上囊。於髕下部的兩側,滑膜行程皺襞,突入關節腔內,皺襞內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狀襞。

股骨下端的關節面為關節頭,脛骨上端的關節面為關節窩,均為橢圓形;股骨下端前方的髕面與髕骨後面的關節面為滑車形。所以,膝關節是個橢圓滑車關節。

小腿骨連接(脛骨和腓骨的連接)

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腓骨頭的關節面和脛骨外側髁的腓關節面構成了脛腓關節。屬微動關節,骨體間有小腿骨間膜相連,下端由腓骨的腓切跡形成韌帶聯合,兩骨之間連接很緊密,幾乎不能運動。

膝關節的加固:

1. 半月板:在股骨和脛骨的上下關節面之間,內外側半月板,加深了關節我,起到潤滑和保護關節面的作用;

2. 前後交叉韌帶:在關節的中央,由股骨外、內側髁到脛骨髁間隆起的前後區。

3. 脛側副韌帶:位於關節囊內側,由股骨內上髁到脛骨內側髁內側

4. 腓側副韌帶:位於關節囊外側,由股骨外上髁到腓骨頭。

5. 髕韌帶:位於關節囊前面,由髕骨下緣到脛骨粗隆。

6. 腘斜韌帶:位於關節囊後方,由股骨外上髁到到脛骨內側髁後面

7. 髕下滑膜襞:位於關節腔內,俗稱脂肪墊。

8. 滑膜囊:位於關節周圍的肌腱附著處與骨面和肌腱與皮下組織之間。

足關節

足關節是足部骨與骨之間的間接連接形成的,足骨共被分為了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而足關節包括踝關節、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

跖骨間關節、跖趾關節和趾骨間關節。

踝關節:

又叫距上關節,或小腿關節。由脛骨的下關節面、內踝關節面和腓骨外踝關節面共同形成叉狀關節窩,關節頭由距骨滑車構成,屬於滑車關節。關節囊附於各關節面的周圍,其前、後壁薄而鬆弛,兩側有韌帶加強加固。

內側有內側韌帶(也稱三角韌帶),外側有外側韌帶,由3個部分組成:前方的距腓前韌帶,張於外踝和距骨頸之間;中間的跟腓韌帶,從外踝向下至跟骨的外側面;後方的距腓後韌帶,從外踝內側至距骨後突。

跗骨間關節

跗骨間關是跗骨與諸骨之間的關節,數且多,並且活動度不大;以距跟關節,距跟舟關節和跟骰關節較為重要。

距跟關節:

由距骨的後跟關節面和跟骨的後鋸關節面構成。內側和外側分別有距跟內側韌帶和距跟外側韌帶及衛浴跗骨竇內的距跟骨間韌帶來加強。

距跟舟關節:

距跟舟關節由距骨頭的舟關節面,和舟骨頭後面的距關節面及跟骨的前、中距關節面構成。跟骨的前、中關節面及舟骨後面的關節面形成一個關節窩,以戒奶距骨頭及距骨頭的前、中關節面,舟骨之間的間隙由跟舟足底韌帶及跟舟背側韌帶填充,跟舟足底韌帶是一纖維軟骨性的韌帶,連於跟骨與足舟骨之間,它參與足內側縱弓的形成,因其彈性較大,又被成為彈性韌帶。

跗跖關節

由3塊由3塊楔骨和骰骨的前端與5塊跖骨的底構成,屬平面關節,可作輕微滑動及屈、伸運動。

跖骨間關節

由第2~5跖骨底相鄰面夠成,屬平面關節。

跖趾關節

由跖骨與近節趾骨底構成,可作輕微的屈、伸和收、展運動。

趾骨關節

由各趾相鄰的兩節趾骨的底和滑車構成,屬滑車關節,可作屈、伸運動。


股骨、髕骨、小腿骨和足骨是構成我們人體腿部關節的骨骼,統稱為自由下肢骨,是下肢骨的一部分。

股骨

股骨是人體中最大的長管狀骨,位於大腿,分為兩端一體。體粗壯,為圓柱形,全體微向前凸。上端朝向內上方,其末端膨大呈球形,叫股骨頭,與髖臼相關節構成髖關節。頭的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叫做股骨頭凹,為股骨頭韌帶的附著處。頭的外下方較細的部分叫做股骨頸。頸與體的夾角稱頸干角。

股骨下端粗大,兩個向後突出的膨大稱內側髁和外側髁,兩髁前面相連成滑車行的骨面稱髕面,其關節面分別與鯨骨、髕骨的關節面相關節。

髕骨

髕骨俗稱膝蓋骨,位於膝關節的前方,股骨的下端前面,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包埋於股四頭肌腱內,為三角形的扁平骨。底朝上,尖向下,前面粗糙,後面為光滑的關節面,被一縱峭分成外側半寬闊、內側半窄小的兩部分,與股骨的髕面相關節,參與膝關節的構成,用手可以從皮膚表面摸到。

小腿骨

腓骨和脛骨被統稱為小腿骨。

腓骨

腓骨位於小腿外側,脛骨外後方,細長,分為兩端和一體。上端膨大稱腓骨小頭,由皮膚表面可以觸及。小頭內上面有關節面與脛骨上端外面的關節面相關節,小頭下方縮細叫做腓骨頸。體內側緣銳利,稱骨間緣,有小腿骨間膜附著,體內側近中點處,有向上開口的滋養孔。下端也稍膨大,叫外踝,可再體表捫到,外踝的內面有呈三角形的關節面,和脛骨下端的關節面共同構成關節窩,與距骨相關節。

脛骨

脛骨位於小腿內側,對支持體重有重要的作用。也分為兩端和一體。同腓骨一樣上端膨大,形成內側髁和外側髁,與股骨下端的內、外側髁以及髕骨共同構成膝關節。兩髁之間的骨面隆凸叫做髁間隆起。隆起前後各有異凹陷的粗糙面,分別叫做髁間前窩和髁間吼我。上端的前面有一粗糙的隆起,叫做脛骨粗隆。外側髁的後下面有一關節面,連接腓骨小頭,叫做腓關節面。

足骨

足骨是人體腳部骨骼的統稱,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3部分。

跗骨

共包含7塊短骨,位於足骨的近側部,相當於手的腕骨,排成前、中、後3列。後列有前上當的距骨和後下方的跟骨;中列有偏內側的足舟骨;前列有內、中、外側的楔骨和跟骨前方的骰骨。

距骨

距骨位於跟骨的上方,可分為頭、頸、體三部。前部為距骨頭,前面有關節面與舟骨相接。頭後稍細部分為距骨頸。頸後較大的部分為距骨體,體上面及兩側面的上份均為關節面,稱為距骨滑車,前寬後窄,與脛骨下關節面及內、外踝關節面構成踝關節。體和頭的下面,有前、中、後3個關節面,分別與跟骨上面的相應的關節面相關節。

跟骨

跟骨位於距骨的下方,前端為一鞍狀關節面,與骰骨相關節,後部膨大,叫做跟結節。上面的前分有前、中、後三個關節面,與距骨下面相應的關節面構成關節。內側面的前上部有一突起,支撐上方的距骨,名載距突。

足舟骨

足舟骨呈舟狀,位於距骨頭與三塊楔骨之間。舟骨的後面凹陷接距骨頭,前面隆凸與三塊楔骨相關節。內側面的隆起為足舟骨粗隆。

骰骨

骰骨呈立方形,位於跟骨與第4、5跖骨底之間,內側面接第3楔骨及舟骨。

楔骨

楔骨共3塊其序數自拇趾側數起,由內向外分別稱為第1、2、3楔骨,向前分別與第1、2、3跖骨底相關節。

跖骨

為小型小骨,位於足骨的中間部,共5塊,其形狀大致與掌骨相當,但比掌骨長而粗壯。其序數自拇趾側數起。每一跖骨都分為底、體和小頭三部,第1、2、3跖骨底分別與第1、2、3楔骨相關節,第4、5跖骨底與骰骨相關節。小頭與第1節(近節)趾骨底相關節。第5跖骨底向後外伸出的骨突,叫做第5跖骨粗隆。

趾骨

共14塊,形狀和排列與指骨相似,屬於長骨,但都較短小。趾骨除第1趾骨為兩節外余均為三節,每節趾骨也大體分為底體頭三部分,按解剖位置分為近節趾骨、中節趾骨和遠節趾骨。

推薦閱讀:

02 如何購買自己的第一塊滑板(魚板篇) #史上最詳(啰)細(嗦)滑板入門教學#
有了「跑步功率」,你的運動能力終於能被最直觀的展現了 | Garmin運動課堂
04 如何入門你的基礎滑行#史上最詳(啰)細(嗦)滑板入門教學#
【炙燃試吃】在三里屯最紅的健身館嘗到我--iBodyRock & Superfit
釣浮調漂技巧及調漂五大步驟圖解

TAG:解刨 | 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