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泄密門看起來很遠?吃瓜的你也許陷得更深

不久前,facebook用戶信息泄露事件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FB 股價一度下挫5.8%,並因泄密門事件帶來的巨額虧損遭到股東集體訴訟。目前多國都開始對FB進行調查,FB泄密事件已經演變成政治、經濟、科技、大數據等等多領域深層次的事件,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吃瓜群眾」只是吃瓜嗎?

國內的網友們對FB泄密門事件大多抱著「吃瓜」的態度,甚至還因國內牆了FB而暗自慶幸。

FB泄密門事件真的離我們很遠嗎?我想不然,甚至完全相反。對個人隱私和個人空間概念的缺失,反而導致國內成為了重災區。

FB泄密事件發生後,360的創始人緊跟熱度發表了一篇名為《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不能讓用戶成為透明人》,指出政府和互聯網公司需要相關政策發揮保護用戶隱私數據。

然而,他似乎已經忘記了侵犯用戶隱私方面,360也並不幹凈。早在去年,就有一位90後女生髮文譴責360水滴攝像頭未經許可自動開啟拍攝並直播的行為,導致360宣布永久關閉水滴直播平台。

其實,360並不是唯一一家被扯入用戶隱私爭議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百度的「魏則西事件」」血友病貼吧賣吧」事件,淘寶自動推薦機制對用戶生活無孔不入的探測,外賣和打車APP導致用戶住址泄露等等,大數據如同一團看不見摸不著的霧,已經悄無聲息地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連我們自己都未曾察覺的私人行為,在大數據面前已經一覽無餘。

你什麼樣,我們都知道

這次FB泄密事件起因是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違規獲取5000萬FB用戶數據,通過分析和廣告投放影響20166年美國總統大選。在英國第四頻道的曝光視頻中,我們可以聽到

「如果你在人們身上搜集數據,然後描述測寫他們,你就有了更多能夠加以利用的信息,你就知道該如何細化樣本。然後在他們關心的事件上用他們更可能產生共鳴的語言、圖像給予信息。」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熟悉?這不就的「用戶畫像」概念嗎?

用戶畫像,其實就是」貼標籤「,營銷人員通過調研,抽取出目標群體的社會屬性、生活習慣、消費習慣等共性,糅合成一個典型用戶的形象。

用戶畫像並不是大數據時代的特有產物,一直以來營銷人員都通過這種方法來了解定位消費者。

只是,過去訪談、問卷等等的調研方法只能獲得一般性的群體描述,現在的大數據卻將調研結果的精準性進行了質的提升。每一個用戶都能被精確定位,單獨定位,各個擊破。

結合Facebook Busines上對自己廣告的介紹就一目了然了。

在這裡,我想向大家展示目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對自家力推的廣告渠道的描述。

百度信息流:

(轉自百度營銷中心:yingxiao.baidu.com

今日頭條

(轉自今日頭條投放管理平台:ad.toutiao.com )

新浪粉絲通:

(轉自新浪粉絲通:tui.weibo.com )

美團:

(轉自美團點評技術團隊:tech.meituan.com )

可以看出,這些佔據了我們生活娛樂最大部分的互聯網平台的廣告原理和樣式與Facebook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更甚一籌。

你瀏覽過什麼網頁,去過哪個商圈,有什麼興趣愛好,用什麼信號手機等等都成為這些平台招攬廣告主的賣點。

廣告主進入後台,你的每一條數據都與廣告主的消費掛鉤,勾選選項類型、多少、組合不同,所圈定的用戶群體不同,每一次點擊產生的費用也不同。

今日頭條的口號是「你關心的,才是頭條」,但也許事實是,廣告主爸爸關心的,才是頭條。

資訊or廣告?傻傻分不清

上網提到的這一類型廣告統稱為信息流廣告,即通過大數據對用戶進行精準定位,進行個性投放的廣告方式。

這種廣告也有另一個稱呼:原生廣告,指的是廣告採用了某平台原有信息的樣式,看起來和平台上的資訊沒有差別。

雖然原生廣告是一個聽起來似乎很高大上的名詞,但我們對這種廣告樣式並不陌生。

如果你曾經在瀏覽微博時發現未關注的賬戶突然出現在首頁;

如果你在今日頭條點擊一條新聞時發現出現app下載的彈屏;

如果你在美團中尋找美味時被推薦了附近的新店;

如果你有以上任何一種經驗,那麼原生廣告已經在你的生活中野蠻生長了。

這也是Facebook泄密門中為何5000萬網民會被輕易操縱。在使用FB時, 不僅每個用戶看到的廣告都是最正中喜好的,而且這些廣告以一種神不知鬼不覺的形式出現,偽裝成朋友發布的信息或活動,在用戶沒有防備時對他們的態度和思想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說得具體些,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魏則西事件」中的百度搜索引擎廣告就是原生廣告的一種,當時引起了網民對廣告和搜索結果相似的批判,最終導致百度和其他搜索引擎減少了廣告位並增強了搜索廣告和搜索結果的區分。

「魏則西事件」過去其實並沒有多久,但更惟妙惟肖更難以判斷的信息流廣告又大行其道。

互聯網廣告的新戰場

信息流廣告已經成為各大互聯網爭搶的新戰場。

原本由BAT三家獨大的場面已經被打破,今日頭條在16年以廣告收入增長超過300%,前三季度收入達到60億的姿態一鳴驚人,讓各大互聯網公司都看到了信息流廣告的巨大潛力。

本周第一財經周刊名為《獨家調查 | 技術公司的B Side:今日頭條如何用1萬名銷售死磕450億元廣告KPI》的文章引起了廣泛爭議,文中450億廣告KPI目標,2017年第一季KPI是去年同期的3倍,和銷售每天400通電話量要求等文字中將今日頭條的野心和激進戰略體現得淋漓盡致。

今日頭條並不是特例。因為「魏則西事件」和網民互聯網使用習慣的變化。百度過去身為搜索引擎巨頭的優勢已不再,目前正在信息流領域追趕今日頭條的步伐,並提出了信息流和AI並駕齊驅的未來設想。

周鴻禕提出的用戶隱私數據保護設想很好,也帶來了不少思考。

何時才能出台政府法規或達成行業條款?

對用戶的隱私保護能到什麼地步?

用戶是否更大的自主選擇權?

但面對如此巨大的一塊蛋糕,恐怕目前正是各大互聯網公司爭取戰地的關鍵時刻,待到相關法律法規出台,恐怕用戶數據已被瓜分殆盡。

關於互聯網廣告和用戶隱私,相信你一定有更生動的親身體驗,歡迎在下方留言,和小夥伴們一起討論。

weixin.qq.com/r/mSrexv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別大意,一個手機號真的能挖出很多信息,這些設置最好關閉
信息安全問題頻發的社交里,誰來保護我們的隱私?
360水滴直播,請記得你們曾是一家安全公司
你應當知道的: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之「完美的網路隱私」
庫克:你們不顧用戶隱私!扎克伯格:你們只想讓用戶付錢!

TAG:互聯網 | 信息流廣告NewsFeed | 互聯網隱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