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圖像丨青年藝術家 李可津
撰文:小幫主
出品:造藝邦藝術社區
繪畫本質上是視覺藝術,
這也是實踐和理論最重要的區別,說得再多還是得下筆。
李可津,江蘇南京人,2015年公派赴法國巴黎藝術城學習考察。2017年畢業於中國美院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獲碩士學位。
可津最近在創作一些大畫,因原有的工作室難以滿足需求,故將新址放在了富陽。雖是毛坯房,但是卻有種工業風的味道。在這裡,小幫主與可津開始了訪談。
藝術——槍炮
「米切爾在《風景和權力》中提出了風景無論是在自然的概念還是圖像的概念下和權力之間的關係,我覺得後工業時代下的風景,冷漠感的人物也和當下的社會環境十分契合。」
可津總是會對一些政治事件的圖像比較感興趣,創作了很多幅跟政治圖像有關的作品,如《窗口·煙霧》系列、《背影》等。在創作之前,他會去收集一些類似政治場所的場景,那種無人的、荒涼的景象,會給他一種不安,被束縛的感覺。至於為什麼偏愛創作這一類的作品,則可能是可津受安迪沃霍爾和里希特的影響較大導致的。
這些政治圖像類作品的戲劇張力很足,很容易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第一印象。藝術家需要做的就是將這種第一印象放大,讓圖像具有繪畫的感覺。就比如,安迪沃霍爾作品《電椅》里沒有出現任何人物,但是這個裝置卻和幾百個人發生過關係,引發觀者無限的聯想與思考。
正是有鑒於此,可津通過學習這些大師的創作方式,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我在構圖上會選擇比較遠的視角,會盡量削減人物衝突,色彩也比較偏灰,重點在表現一種過濾的感覺。」
《窗口·煙霧》組畫的想法來自於可津看過的一部關於911陰謀論的紀錄片,叫做《losse change/脆弱的變化》,有一個場景的片段大致是六個台同時在播放濃煙滾滾的世貿大樓,電視尺寸的限制使得六個小窗口拼成了一個大的窗口,並填滿了整個屏幕。幾個小窗口會不同步地切換機位,對著燃燒著的世貿大樓現場記錄。雖然是小窗口,但組成在一起卻有著極強的現場感,可津覺得很有意思而且和繪畫有些相通之處——電視的邊框和畫布的邊框也很像,都有著尺寸的限制。之後他就索性做了個放大版的,而這種視覺擴張的系列,他也會繼續堅持下去。
《無人廳》的創作對象是人民大會堂內部的一個廳室。可津希望通過繪畫將這個政治圖像所表示的兩個矛盾表達的更為具象——「人大作為我們的集體記憶是神聖的,但是它卻遠在天邊。」、「這種在權力體制下圍繞起來的公共空間卻充滿了控制力。」
《背影》的內容是著名的歷史記憶——肯尼迪遇刺影像中的一幀。可津沒有選擇正面的圖像去操作,是因為他覺得背影更加有張力。他企圖讓觀眾淡化這個畫面背後的敘事性,集中關注於兩個日常生活中的背影,觀眾所體會到的會更加抽象與宏達。
生活——玫瑰
可津最近的創作更多還是對畫面的形式進行研究,一些物的變形,重構,畫面構圖,以及畫面黑白灰的構成,畫面的空間等。但是在構思一件新事物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的瓶頸,繪畫畢竟還是一門視覺藝術,筆下不去,也是毫無辦法。
但是生活總是還是有許多其他樂趣的,音樂是可津除畫畫之外的最愛。在畫畫時,他喜歡放一些音樂來舒緩創作節奏。在古典音樂方面,他最愛舒伯特;在電視專輯曲目方面,他最愛《醉鄉民謠》、《西部世界》;在音樂種類的選擇上,他則最愛民謠,喜歡蘇陽。
說到對未來的展望,可津希望自己的繪畫能夠更清楚並且更深入。
「當代繪畫的語境裡面有很多可以研究和探討的,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是非常的多元化,不過真正實際的還是堅守適合自己的東西,不可迷失其中。」
作品欣賞
作者簡介
李可津
1990年生於江蘇南京
2015年公派赴法國巴黎藝術城學習考察。
2017年畢業於中國美院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 獲碩士學位
藝術參展及獲獎
2017 拓路踏歌行——中國美術學院優秀畢業作品展 銅獎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杭州
2016 INTER-YOUTH 國際青年繪畫展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杭州
2015 第20屆韓中現代藝術交流展 銅獎 , 韓國
浙江省第六屆青年美術作品展 ,浙江省美術館,杭州
現實與夢想——學院本色 美院在校學生創作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北京
緒實——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工作室研究生聯展 ,山郎藝術空間 ,杭州
推薦閱讀:
※和歷史驚人相似的他們,太像啦
※讓美國收藏家翹首以盼的華人油畫大師
※誰說畫家死了畫才能出名,這位中國畫家一幅畫北京買十套房,他還在畫。
※油畫中的冰雪世界,美啊!
※手指畫畫|她擁有四百萬粉絲|作品一售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