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周目標系統,推進困難任務和指數原則

如文章標題明示,以下主要介紹三個東西,並且它們都是受到別人的啟發,我會附上相關資源鏈接。

日/周目標 (weekly/daily goals)

簡單地說,這是一套提高效率,提升你生產力的系統,我是從Scott Young那裡學來的。

具體操作是:你每周開始前寫下這周要完成的目標(無論用紙,電子表格,app都可以),每天前一晚,根據周目標寫下每日目標,然後每天就按照日目標所列去做,做完一條就劃掉一條,全部做完你一天的工作也就結束了。

注意:不要隨意增加或更改已經列好的條目,即使你所列的事情已經全部做完。

好處:1. 每天不用耗費精力去想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上面,每個任務都切分成了很具體的行動步驟 2. 每天完成所列條目,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這樣使你更有可能長期高效地去完成事情,避免無意義的低效率持久戰。

如何推進困難任務和項目

我是從Steve Pavlina 那裡學來的 (需要梯子)。簡單地說,如果當你面對一個困難任務或項目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推進的時候,你只需要靜下心來一邊頭腦風暴,一邊問問自己:有哪些行動步驟(action steps)能幫助我推進這個事情,然後把想到的這些行動步驟列出來三四個並且照著去做,把它們都做完劃掉之後,再接著想一些簡單的行動步驟,重複以上行為。不知不覺你會發現困難任務已經被推進了,並且你也越來越知道前進的方向了。

為什麼會奏效?

其實和我們面對一門困難的,無從下手的學科一樣,我們往往缺失那關鍵的「第一步」(first step),我們被恐懼、沮喪、不確定性牢牢地困在原地,甚至都沒有去試著找一找、試一試我們缺失的「第一步」在哪裡。就像我們站在一樓望著二樓,但是這中間卻沒有現成搭好的梯子在那裡,於是我們只是待在原地(恐懼,絕望,不知所措),最終只能相信我們怎麼也到不了二樓(這個自我預言確實也會最終實現)。

但其實正確的做法不是傻傻地待在原地啊,而是在房間里找一找,想一想哪些東西都利用起來使我更接近二樓。而一件事情只要你投入行動了,就一定會有進展。

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其實這和日/周目標本質上是類似的。

指數原則

最近我又聽到了那個棋手向國王要米粒的故事,在棋盤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放上兩粒,在第四格放上四粒,以此類推放滿整個棋盤,可以想像放到後面,每一格上的米粒將會是天文數字,因為它們以指數級增長。進而我聯想到李笑來老師很久以前寫過關於複利的文章,那其實也是指數原則啊。

對於做事情不能長期堅持,常常半途而廢的我來說,這是十分重要的一課啊,需要常常想起提醒自己。

我們常常半途而廢從一個事情切換到另一個事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做一個事情在初期帶給我們的正面反饋和增益太少太慢了但是我們又沒有意識到其中的指數原則,就像放在棋盤前幾格的米粒,我每天辛辛苦苦地堅持,都好多天了,收穫居然聊勝於無,甚至都察覺不到。

但是如果我們認識到指數原則或者說相信指數原則,我們就會明白長期專註、堅持的意義,無論是你的專業技能,語言學習,規律作息,身體鍛煉,想想棋盤上的米粒,只要你能坦然堅定地走下去,後面的驚喜(serendipity)會超乎你的想像:)

一個操作辦法(自己還沒操作過,寫這篇文章時臨時想到的):

當你有一件事想堅持做下去的時候,可以畫個8X8的棋盤,然後每天打卡可以獲得相應的「米粒」象徵著你的「成長」,毫無疑問,這些「米粒」是以指數級每天增加的。所以這有別於現在被廣泛應用的「打卡」,給予的激勵都是線性增長的。

也許長期堅持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吧,因此「線性」的激勵已經不足以維持動力,而需要「指數級」的激勵。

完。


推薦閱讀:

深度學習力002:元認知,作為最重要的學習能力
【元認知】主動寫作和「被動」寫作

TAG:效率 | 元認知 | 複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