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膝關節痛,要養也要練

  日常生活中,膝蓋疼早就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一旦膝關節出現毛病,很多人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有人認為要多練,有人認為要靜養。大家各持己見,眾說紛紜。其實,關於膝關節有問題該養還是該煉,怎麼煉,人們存在很多誤區,我們今天就來說說。

什麼是膝前痛?

  膝前痛是膝關節慢性疼痛中最常見的部位。通常表現為上下樓時酸痛乏力、下蹲後站起時痛、膝前出現彈響、交鎖卡壓等癥狀,伴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腫脹和大腿肌肉的萎縮。

  疼痛腫脹與活動關係密切,通常在活動後加重,休息可緩解或部分減輕,有些還與天氣變化有關係。部分病人有明顯的膝關節扭傷或碰撞損傷病史,或者劇烈活動,或者長時間長距離行走、爬山運動和外出旅遊史。

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1、脂肪墊勞損

  脂肪墊充填於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墊勞損的發病原因可能是由於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並發生炎症,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這種損傷多發生於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並不受到限制。勞累後癥狀明顯。

  2、半月板損傷

  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運動中,隊員在防守時突然轉身魚躍救球的動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並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3、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滑膜細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由於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如不及時消除,則很容易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常活動。患者會感覺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滑膜有摩擦發澀的聲響。疼痛最明顯的特點是當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明顯加重。

  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負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關節會腫脹而疼痛,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現內翻畸形並伴有內側疼痛。

  5、外傷

  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患者會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內側疼痛、壓痛,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膝內側有腫脹,幾天後會出現瘀斑。膝關節活動會受到限制。

  6、身體超負荷

  體重過胖的人,膝蓋關節就得承受更多重量,膝蓋遲早「報銷」。像走上樓這般簡單的動作,對膝蓋造成的壓力是平常的4倍!如果你的體重超重5公斤,每次爬樓梯,等於多扛了20公斤的「肥肉」!

  7、運動不當

  運動時 ,膝蓋得承受巨大壓力,因此必須適當暖身,免致受傷。不暖身就運動,等於未給關節自然的潤滑,膝關節運轉當然不順。

怎樣的鍛煉才對呢——運動要量力而行

  膝關節不好的人,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避免運動強度過大。有膝關節問題的人應避免劇烈運動和負重活動,而選擇對膝關節損害小的運動——如游泳、騎車、慢跑等。

  堅持慢跑可增強關節韌帶的彈性、關節運動的協調性,但如果是老年人,跑步不能太快、強度不能過大。跑步時最好讓腳的前半部分先著地,這樣可以緩衝腿的震動,防止膝關節損傷。此外,老年人要盡量避免下蹲,尤其是膝關節受力較大的深蹲。如果必須下蹲,則速度要慢,並盡量用手來支撐。

  那什麼樣就算強度大了呢?如果在運動過程中,與旁人對話有困難,就提示運動量過大了。每次運動在30分鐘左右即可,中間可以休息,每周不少於3~4次,並且運動前必須做熱身,運動後要做放鬆。

一、活動主題:

  防治膝關節疾病 維持健康源動力

二、活動目的:

  傳播正確防治方法,改變廣大病友對膝關節疾病的錯誤認知,讓所有膝關節病友都能得到及時、正規、有效的治療,重獲健康生活。倡導不手術、不置換的精準康復理念,專註膝關節的自然自愈。

三、活動內容:

  1、骨科專家、名老中醫親自面診,並辯證制定切合個人病情的治療方案。

  2、免費學習膝關節運動療法。

  3、免費提供住宿。

  4、新病友免費試治。

  5、免費制定個人食療方案。

  6、老病友分享康復經驗贈送重磅豪禮。

四、參與方式:

  凡是患有骨性關節炎、滑膜炎、髕骨軟化、半月板損傷等膝關節疾病以及老寒腿的病友,無論病情長短,都可報名參加。

  活動熱線:400-675-6166


推薦閱讀: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自我康復
膝蓋疼痛難忍,走路打軟腿是怎麼回事?可不要忽視了這種疾病

TAG:膝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