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要顛覆銀行的新金融公司們,即將被銀行反收割
近日,各家銀行陸續公布2017年報。零售業務成為推動各家銀行利潤增長的最大功臣,信用卡的表現尤其亮眼。想要用新技術、新模式來收割銀行的新金融公司們,可能正在反過來被銀行們收割。
近半個月以來,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陸續公布了2017年全年財報。整體來看,過去一年裡,這幾家銀行都維持了凈利潤的增勢和控住了不良的走勢。
從數據來看,不管是國有大行、股份行,甚至一些城商行,零售業務都成為推動其利潤增長的最大功臣。其中,信用卡的表現尤為搶眼,成為了近兩年勢能最為強勁的銀行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幾家銀行的財報中,除了強調信用卡的業績貢獻外,還有另外一些詞與這項業務緊密相關——金融科技、大數據、人工智慧、精準獲客……還有一系列新玩法,比如各種跨界合作,還有模式創新,比如電子信用卡等。
看著銀行們大踏步的零售轉型,再看看最近新金融公司們的境遇,只想感嘆一句:風水輪流轉。
幾年前,新金融行業的出現多少與傳統銀行有些競爭關係。門檻高、用戶體驗差、缺乏消費場景、空有數據不會利用,這些都是當時商業銀行們的槽點,當然也是新金融公司們能夠迅速崛起的機會。
可是幾年過去,曾經因為用戶體驗好而備受寵愛的新金融公司們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槓桿降低、牌照收緊、違規處罰等等。相反,銀行的零售業務開始全面發力。
2017年信用卡業務的爆發以及零售業務的崛起只是銀行向金融科技轉型的一個縮影。想要用新技術、新模式來收割銀行的新金融公司們,可能正在反過來被銀行們收割。
1 信用卡業務大爆發
這些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在2017年迎來大爆發的說法絕非誇張。
從上表來看,各家銀行新增發卡量都實現了大幅增長。其中平安銀行同比增長80%,工商銀行同比增長107%,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同比增長都超過70%。
如果和前兩年的數據相比,這種爆發就更加明顯,2015年,招商銀行新增信用卡發卡量同比增長10.33%,工商銀行與平安銀行的新增發卡量則同比減少33.25%和11.3%,只有農行和中信銀行實現了50%以上的增幅。
此外,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上半年,建設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突破1億張,下半年招商銀行信用卡發卡量累計也超過一億張,再加上「老大哥」工商銀行,國內已經有三家銀行信用卡發卡量進入億級俱樂部。
除了發卡量以外,在貸款餘額、營業收入以及盈利等方面,信用卡業務也表現不俗。
具體來看,平安與中信兩家的信用卡餘額增幅最大,分別達到67%和40%。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與它們的發展策略有關,兩者都是近年來注重發力零售業務轉型的銀行。
其中,前者不惜犧牲了對公業務作為代價,向零售業務傾斜資源;而後者則在財報中表示,未來三年,中信銀行將推動對公、零售、金融市場業務從「一體兩翼」向「三駕齊驅」轉變。
與之相對應的,這兩家銀行的信用卡以及其他零售業務對利潤率的貢獻率不斷提升。
2017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盈利佔比接近七成,成為保持業績穩定的最大功臣。而根據中信銀行財報,2017年該行零售銀行非利息凈收入為 335.50 億元,比上年增長 41.10%,占本行非利息凈收入的 62.67%。其中, 僅信用卡非利息凈收入就達到 286.0 億元,佔比達到85.2%。
儘管其他銀行沒有像平安一樣全面押注零售業務,但是也都在各自發力。老牌的零售之王招商銀行2017年信用卡業務的總營收超過544億,非息收入增長超過30%。
2 傳統銀行進入「收割期」
眼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風光,並不能掩蓋過去銀行在面臨新金融業態衝擊時面臨的狼狽,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從渠道、產品、用戶體驗都對銀行造成了挑戰。彼時,銀行是不折不扣的「被收割者」。
但是如今再看,各類新金融企業都在面臨監管收緊、競爭加劇的問題,不得不控制規模、降低利率,連上市公司也都遠未上岸。
更重要的是,此前新金融公司最大的優勢——用戶體驗,可能正在被削弱。由於監管的收緊,隨著監管的收緊,這些公司可能必須犧牲部分用戶體驗來滿足合規要求,比如貸款流程更複雜、要填寫的內容更多、因為槓桿率受限收縮放貸規模、資金成本上升導致借款利率提高等等。
而銀行擁抱金融科技,可能只需要將新金融的技術、產品設計移植過來,甚至可以憑藉自己的資金實力,在額度、利率、產品體驗方面做得更好。
銀行信用卡以及其他零售業務在2017年迅速擴張,他們利用金融科技對於傳統業務和用戶體驗的改造,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我們摘取了幾家銀行的年報內容:
招商銀行:通過金融科技的有效推進,構建智能獲客全流程體系,全面提升獲客效率; 運用客戶畫像、語音交互、生物核身、人機融合等技術, 構建「粉絲-綁定-持卡」三環客戶體系,不斷挖掘服務價值,深化服務模式轉型; 通過每日逾千萬次的雲端計算,為客戶實時匹配出「量身定製」的信貸產品。
農業銀行:依託數據分析挖掘平台,完成 14 個大數據分析試點項目,初步建立大數據應用的集中化服務支持能力;建立信用卡數據實驗室,探索反欺詐、風險管 理模式升級。
平安銀行:堅定走以科技引領的零售智能化轉型之路,業務繼續保持快速穩健增。新口袋銀行 APP 集成了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通過智能化體驗功能,可根據客戶的交易記錄與風險偏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投資組合方案,並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 分析客戶需求,最終通過 APP 推送、呈現,客戶僅需一鍵即可觸達各項服務,實現場景無縫銜接。
中信銀行:以金融科技賦能智慧風控,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推出風險智能決策 2.0 系統,實現信貸審批即時化。
巨頭們可能在更早之前就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一面在去年紛紛攜手大型商業銀行,一面不斷強化自己的科技屬性。
而那些曾經想要用金融科技來收割銀行的新金融公司們,可能最終也擺脫不了被銀行收割的命運。
蘇寧消費金融上演大逆襲,2017凈賺2.17億
推薦閱讀: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哪些行業反而會逆勢發展?
※央行每印出1塊錢是如何進入市場的?三大渠道曝光!
※【債券日評】20160805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
※錢糧衚衕 的 Live —— ?? 在外資投行巧用Excel做分析
※金融大數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