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生命里,那些他教我的事!
文/陳唐叨叨叨
十五年前的你們多少歲呢?哎呀,暴露年齡的問題哦,反正那時我才十一歲,小屁孩一個,還在讀小學二年級,那是一個網路沒有那麼發達的時代。
當時我們連一個普通的諾基亞手機都沒有,更別說什麼新聞熱點,娛樂八卦了,到初二的時候網路才慢慢發展起來,知道什麼是愚人節。
愚人節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相互糊弄,大家明明都心知肚明,居然還有人被騙的,那些人是不是傻。但放縱天性的感覺真好,可惜再也找不回來了,猶如張國榮哥哥一樣回不來了。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只要一上英語課你就想睡覺,如果有的話看來也是同道中人哦,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總歸還要堅持上完的。
好在當時的班主任也挺體諒我們的,在英語課上總會給我們講一些題外話,想想我們是不是太壞了,不好好學習還總想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只要上課的鈴聲一響,我們可怕的噩夢就到來,「來,請同學英語課本翻到十五頁,今天我們來學習新單元」,這是一聲清脆又響亮的聲音,是由班主任身上帶著小蜜蜂擴音器發出來的。
緊接著又來一句:「這單元的第一節講的是愚人節,大家先來跟我讀一下這個片語,April Fools Day」,聽聽!那如此標準的發音,不然怎麼可以做英語老師呢?
我們也跟著班主任異口同聲地讀起來,等我們讀完幾遍之後,她已經站在大黑板前面,將這個單詞寫了出來,然後笑呵呵地對我們說:「說說吧,你們對愚人節有什麼認識?」
每到這個時候是我們最開心的,因為終於可以拋開所謂的學習煩惱,去表達一些亂七八槽的想法了,但同學們所表達都是愚人節怎麼過,怎麼去整蠱人家,愚人節的由來等問題。
而我什麼都沒有發言,遠遠望著班主任,看她好像若有所思,準備著給我們講點不一樣的東西,這在當時看來好像沒有什麼用處,可是多年以後卻對我影響極大。
「愚人節這一天有人跳樓而死,他是香港的明星叫張國榮,我當時還在外地讀大學,以為都是整蠱玩笑話,直到新聞登出來,才知道原來這是真的!」頓時教室里一片驚訝。
班主任好像意識到了什麼,於是收住這個話題沒有再講下去,最後「張國榮」三個字深深在我心中紮下根,直到現在還被張國榮哥哥的演技、個人魅力所吸引,是班主任讓我成為了張國榮哥哥的粉絲。
回想之前在電視上看到的電影,一直都有張國榮哥哥的身影,換句話說我就是看他電影長大的,這說得會不會太過分一點,不知道他本人會不會生氣呢?
像《縱橫四海》、《東成西就》、《英雄本色》、《英雄本色2》、《倩女幽魂》、《家有喜事》等,還有之前看過但是已經忘記片名的電影,那時的感覺就是,恩,還挺好看的。
原來搶戰可以這樣玩,為兄弟兩肋插刀應該這樣做,將喜劇的情節演成了悲劇的人生,鬼片竟然如此唯美感人,一點也不恐怖,那時的想法很簡單。
慢慢地我漸漸長大了,開始有了主觀判斷能力,也明白了什麼是演技好,也明白了好電影同樣可以教育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看了張國榮哥哥的《霸王別姬》。
一開始看的時候時候,我幾乎沒有什麼感覺,也看不懂電影要講什麼?我的領悟能力是不是太低了,這麼有深刻含義的電影,我居然看不出端倪來。
於是我又認真地看了第二遍,這次果然感覺不一樣,我深深地被張國榮哥哥演技所吸引而無法自拔,電影裡面講的現實社會對人心的摧殘,這個東西實在太變化多端了。
之前一些比較有名的評論家就說,張國榮哥哥因為入戲太深,所以每次當他演完一部戲之後,都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從戲中走出來,張國榮哥哥簡直就是為演員而生的人啊。
當時我和另外一個女性朋友還談到,張國榮哥哥雖然長得沒有吳彥祖那種級別的帥,但是他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演技卻深深讓我們折服。
在我的人生軌跡中如果能夠看一場張國榮哥哥的電影,那將會是多麼棒的事情啊,我可以不要臉地說,謝謝張國榮哥哥的電影伴隨著不斷長。
最後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句話來做結束語:「儀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什麼是儀式感呢?儀式感是一種莊重又無聲的力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