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野獸同行,在非洲荒野的101天

大家好,我是「Orca是只鯨」。在兩年前完成了我的知乎處女作《在西伯利亞荒原上》之後,終於第二本《與野獸的101天》也在各種曲折之後同各位見面了。

就現實的時間線而言,《野獸》中的故事發生在《西伯利亞》之前。在非洲的時光,讓我第一次有機會與同伴,獨立在野外進行科研活動。在這四個月中,我曾經歷過生死,但也有意想不到的困難、意外和窘事。第一次發覺科研工作遠遠不只是研究這麼簡單。我需要與周圍的人、動物以及由這些所有組成的世界打交道,適應它們,之後才是進行和完成自己的工作。學會怎樣與一個科薩人握手,懂得如何爬樹和做飯,知曉怎麼應付各種官僚文件,每一項都與測量一棵樹的高度與胸徑一樣重要。

在完成了所有工作,回到荷蘭寧靜安靜的校園時,我忽然意識到自己變了。我的皮膚變得如此黝黑,就連以前朝夕相處的同伴也把我誤認為是個普通話很溜的印度留學生,但這並不是最大的改變。獨自學飛的經歷雖伴隨著陣痛與酸楚,換來的卻是可以乘風破浪的新我。

我寫這本書,原本只是想把自己經歷的那些獨一無二的故事告訴大家。故事到了最後卻變成了一個幌子,一段段完全不同卻又相互關聯的科考經歷,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真實體驗,沒有過分藝術渲染的科考生活。除了詩與遠方,科考更多的是繁重工作帶來的危險與勞累,以及漫漫長夜中的無盡寂寥。還好,這些苦楚艱險之後,也並非一無所得。沉甸甸、酸甜苦辣俱全的一筐故事便是這段人生最好的證明。就這點來說,本書與前作《西伯利亞》有著相同的精神內核。

很多人會期望在「知乎一小時」系列中能獲得一些或有趣、或實用的知識,抑或是得到高手的人生點撥。如果抱著如此的期待來閱讀本書,你也許只能找到諸如「被犀牛追趕時要跑之字型線路」,「永遠不要站在水與河馬之間」這樣的忠告(除非誤入了河馬犀牛館,否則你這輩子你也不會用上這樣的實用「小貼士」)。

不過我保證,當你一口氣讀完本書之後,定會有一個輕鬆的心情走下擁擠的地鐵、或是關燈進入甜美夢鄉。倘若如此,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附上鏈接:謝謝大家支持!歡迎大家點評!

與野獸的 101 天:南非自然保護區的科考之旅?

www.zhihu.com圖標

同時附上上一本書《在西伯利亞荒原中》的鏈接:

在西伯利亞荒原中?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說轉基因沒問題?
石炭紀的巨蜻蜓怎麼產卵,也和今天的蜻蜓一樣「蜻蜓點水」嗎?是的話卵該有多大?
為什麼說老鷹是「千里眼」?
地磁翻轉是一種已被證實的理論還是一種假設?
吃苦的瓠子瓜食物中毒?

TAG:生物 | 旅行 | 自然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