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
中國的教育和國外有巨大差距,但是,與很多人多年來一直鼓吹的相反,這種差距並不出在初級和中級教育,而是出在大學教育。
由於經費的短缺和我國在科研領域的長期落後,我們一直無法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因而也在很長時間內無法培養出世界一流的大學生。
而中國的基礎教育,則一直是在全世界獨領風騷的。
然而一個驚醒了數千萬家庭的真相:減負,讓寒門雪上加霜……減負,讓寒門更受傷……
孩子成功是從汗水和淚水中走出來的,別人羨慕我的孩子每年都拿獎,而我的孩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
人這一生,如果不生為富二代,如何才能改變命運呢?
古人給出了一個最簡單直接的回答:讀書。
蘇秦刺骨,身配六國相印,成一代縱橫大家;匡衡,鑿壁借光,官至宰相;車胤囊螢,孫康映雪,成就一代名臣……
寒門的弟子在這個社會佔大多數,要想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生存,必須要更努力,否則只能被迫的謀生,拿不到自己對生活的主動權。只要用考試製度來衡量,只能努力。因為讀書時唯一一條讓寒門弟子選擇什麼樣人生的機會的快捷通道。
曾經,應試教育因為「填鴨」的模式被罵得體無完膚,但它無疑是窮人最大的福利。減負只能是有利於富裕家庭,間接剝奪了寒門孩子的希望。
1
幾年前,帶老婆孩子去巴厘島旅遊,帶隊的是一個華裔導遊,漢語非常流利, 大家相談甚歡。談著談著,話題落到了孩子教育方面,我問起了當地的小學教育情況。
導遊帶著對政府的極度不滿告訴我:我們這兒公立小學的孩子每天就兩小時課,一拔上午來一拔下午來。
兒子聽完後頓時羨慕不已:爸爸,看人家印尼的孩子多幸福啊。
導遊說:傻孩子你懂啥啊。窮人的孩子每天就上兩小時課,然後就沒人管了。 有錢人孩子要麼上私立小學要麼請家庭教師,每天從早學到晩。結果是有錢人的孩子長大了還是有錢,沒錢人的孩子長大了只能給有錢人孩子打工。
然後她氣憤的說:有錢人的ZF才不會給窮人翻身的機會。
2
後來去美國等訪問的時候,我特意了解了一下美國的教育體制,發現情況和印尼驚人的相似。
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沒有學區房,很多人認為美國孩子沒有作業。實則不然。
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中小學教育經費,有很大比例直接來源於房產稅。房產稅是按房屋價值繳納,所以高檔社區的房產稅比窮人社區高很多倍。相應的, 高檔社區小學的經費和師資水平要比窮人社區高很多倍,雙方的教學條件簡直是天壤之別。
美國的有錢人孩子,上的是優質公立小學或學費高昂的私立小學,學生學業負擔相當重。不僅有各種作業,課後還會參加各種輔導班,很多有錢人還會給孩子請家庭教師。
而那些貧困社區小學經費聘請足夠教師都困難,ZF會給你留作業?誰天天盯著你學習?那裡的孩子天天都被放羊。
這位美國朋友最後總結說:美國看似自由,實則階層固化極其嚴重,而這種階層固化的根源就是教育資源的固化。
3
最近有一部特別火的電影,叫做《無論西東》。
這部電影無意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在很多人追捧的民國時期,進入名校的都是富家子弟。而在新中國,貧困的孤兒卻能有機會進入頂級學府。
為什麼?
因為新中國以一種強有力的方式,儘可能的給了窮人的孩子以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機會。
當然,這種公平,永遠是相對的。無論在任何時期,有權和有錢都註定意味著更好的教育條件。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在中國,窮人孩子和有錢有權人的孩子教育上的差異並非不可逾越的鴻溝。
我們讀書的時候,班裡有農村的窮孩子,有城鎮戶口的家庭優越的孩子,也有鄉鎮領導的孩子和企業家的孩子。
那時候,每天早上有展讀,晩上有自刁,老師辛辛苦苦的從早晨盯到深夜,督促著我們學刁。
那時候,無論貧富責賤,所有的孩子在老師眼中都是平等的,只有那些用聰明和勤奮證明自己足夠優秀的孩子,才會得到老師的格外關照和寵愛。
那時候,那些足夠聰明的寒門子弟憑藉自己艱辛的努力和老師從早到晚的督促 教導,是能夠傲視富貴子弟,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
中國的教育和國外有巨大差距,但是,與很多人多年來一直鼓吹的相反,這種差距並不出在初級和中級教育,而是出在大學教育。由於經費的短缺和我國在科研領域的長期落後,我們一直無法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因而也在很長時間內無法培養出世界一流的大學生。
4
多年來,很多人痛斥中國教育,稱中國教育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使得中國常年得不了諾貝爾獎。
這是徹頭徹尾的P話!
創造力來源於什麼?只有對知識的紮實而充分的掌握,才能產生所謂的創造力。你以為一個文盲能創造出比文豪更優秀的作品?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諾貝爾獎平均獲獎年齡是60歲左右。中國長期無法獲得諾貝爾獎,不是現在在小學讀書的孩子水平不行,而是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水平不行。
而中國這個年齡段的人,恰恰是因為WG等原因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中國教育進入正軌,是70年代末80年初的事情。也就是說,中國真正從小學開始在現 在這個體制下完整接受了教育的人,現在才40歲出頭。
他們距離諾貝爾獎,還需要20年的積累。
而現在沒有能力去爭奪諾貝爾獎的群體,恰恰是在WG中接受了全面的減負教育(停課鬧gm)、快樂教育(白卷英雄)、素質教育(學工學農)的一群人。
被無數人痛批的中國教育,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巨大推動力。
很多人提到中國前些年經濟發展優勢時,總愛說:大量廉價勞動力。
說中國勞動力僅僅是廉價,那是侮辱中國的教育。中國勞動力不僅廉價,而且普遍受過教育,具有碾壓世界同等收入水平國家勞動力的實力。
在歐洲一個工程師才能看懂的電路圖。深圳一個工廠初中畢業的工人做一下簡單培訓就能看懂。這樣的國家,經濟怎麼可能不飛速發展?
教育的巨大力量,在你擁有的時候你覺得理所當然,以至於很多人不知道珍 惜。
你不珍惜,有人卻在覬覦。
5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提出了一個良好的願望: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實現共同富裕。
然而,我們似乎低估了人性之惡。有些人富起來之後,想的不是如何帶後富,而是如何堵住窮人的上升通道,如何固化中國的階層。想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後代永遠高高在上,讓窮人的孩子世世代代為自己的孩子打工。
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現有的教育資源分配模式,將現有的相對公平分配方式,改為以金錢進行分配的方式。這樣,他們就可以憑藉自己的金錢和權力優勢,掠奪窮人的教育資源。
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利用自己的話語權和資源,大力鼓吹和推動教育減負!
按照以往的模式,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都被老師盯著從早上學到深 夜,大家拼的是智力和勤奮,金錢和權力的作用是有限的。
OK,我們減負吧!
我們的孩子不在學校上晚自習到深夜了。我們下午三點就讓孩子放學。
放學後,富豪的孩子,有一對一的優秀教師輔導。普通有錢人的孩子,可以去上小輔導班。中等家庭的孩子,可以去上大輔導班。上不起輔導班的,就由父母自己在家裡輔導吧。
如果父母沒文化輔導不了,那就放羊吧。誰讓你窮呢。
公平分配的教育資源被打破,權貴憑藉市場的力置為自己孩子購買了未來。
有錢人家的孩子,有一對一的老師從早教到晩。
十年後,二十年後,二人的差距會是什麼樣子?
減負,我們在給誰減負?
給學校減負了,下午三點孩子就回家了,學校輕鬆了。
給老師減負了,不用從早到晚辛辛苦苦陪著孩子了,可以有空閑時間去給有錢 人孩子做輔導掙外快了。
給有錢人的孩子滅負了!他們終於不用面對寒門子弟的強勢挑戰,而可以輕鬆 的碾壓對方。
對寒門子弟來說,減的是負嗎?
對他們來說,減負的意思就是:從此ZF要減少投入到你身上的教育資源,要剝奪你和有錢人孩子公平競爭的機會。
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
6
減負後,弱化的公立學校,事實並不讓人樂觀。
首先是農村、小城鎮的公立學校考試成績越來越沒有競爭力。
說到學習時長,75後,80後那一代人是深有感觸的,當時的小學早早就要上課,天還沒亮,農村的小學生就冒著嚴寒酷暑去上學,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去還要寫作業。到了,初中、高中都是「題海戰術」,晚上還在去學習自習,一天在學校的時間恐怕要超過12小時。
但,那時候學生和家長都對教的好、管的嚴的老師特別尊重。有家長說在外面辛苦掙錢,只要想到學校里有負責人的老師管著孩子,就放心了。
可以說,管理嚴厲的公立學校是寒門的福利,因為寒門家的錢不多,公立學校管得嚴、教得好,孩子能考上這樣的學校,只要肯吃苦就能考上好大學,改變命運。所以,當時很多縣級中學的高考成績不錯,不少農家子弟藉此考上了好學校。
這是很多75後、80後得以改變命運的階梯。
可是,自從公立學校逐漸「減負」之後,學校放學早。可是,下午三四點,雙職工家長還在上班。誰能去接孩子呢?要麼家裡老人去接,要麼只能讓其中一個家長請假去。本來以前學校放學跟家長下班時間差不多,現在是早了一大截。完全是增加了家長的負擔。
放學時間早,其餘的時間去哪了呢?
學生放學後:
有錢的家長去接孩子,孩子回家接受私人教師的指導,或者去培訓班去補習、去學各種才藝,負擔得巨額的培訓開銷。
中產階級的家長,讓老人去接孩子,然後送孩子去補習班、培訓班。窮人家的孩子也盡量送孩子去,或者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
農村地區的孩子……唉,回家瘋玩去吧,反正鄉村也沒有補習學校。
結果就顯現了:原本是應該在學校里學刁的時間,被挪到了學校之外的補刁班、培訓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補習班、培訓班數不勝數。有的孩子新概念、奧數、語文、籃球、書法,一天甚至有六門培訓班課程,排得滿滿當當。民進上海市委今年的一份提案顯示:通過對部分上海中小學家長的問卷調查,有84.15%的孩子參加課外輔導班 。
部分公立學校教育質量潰敗後,寒門子弟越難考上好大學。根據教育學者楊東平主持的「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調研得出,中國國家重點大學裡的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開始不斷滑落。2004年,廈門大學教育學院課題組對全國34所高校的生源狀況進行調查後發現,普通工人階級子女考入重點高校與普通高校的比例分別減少了7.9%與5.6%。
農村地區的考試成績下滑明顯,學生讀到初中就放棄,因為即使去鄉鎮高中,也不可能考上好大學。
到時候撇開成績來看,就是一場從幼兒園開始的「投資軍備競賽」,需要家長不斷投入時間、金錢。
能勒緊褲腰帶投入的中產階級已經是幸運的了,連參賽資格都沒有的農村、窮人的孩子,就徹底與上升通道無緣了。
這就是:減負只能是有利於富裕家庭,間接削弱了寒門孩子的希望。
如今的減負,說白了也就是教育過程變得寬鬆起來,也成了公立教育一路撤退的過程。
學生負擔是輕了,可是,以成績為衡量標準的中國教育晉陞體系還是那樣,誰的分數高誰先上仍是主流,除非你徹底擺脫參加高考的命運,否則優勝劣汰仍然是這套遊戲規則的應有之義。
曾經追在孩子屁股後頭督促他學習的老師不見了,家長開始承擔起老師的角色,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陪孩子寫作業被逼成精神分裂。
「減負」、素質教育、快樂教育,正在給家庭加壓。在學校給孩子「減負」了,可是在付出上,卻是把原本學校之前就承擔的東西,轉嫁到了家長身上,家長只能比拼錢和精力,哪怕孩子再懂事也無濟於事。
因為無論官方怎麼「減負」,社會的資源、職位、上升通道都是有限的,獅子一生下來就要學習狩獵技巧,否則就餓死,羚羊一生下來就要學會奔跑,否則就要被獅子吃掉。競爭是大自然法則,沒有任何一種生物的童年是在吃喝玩樂中度過的,都要學會生存本領。
錢文忠說:「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為我們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壞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額制度,但它是最不壞的制度。」
教育評價體系不變,高考就是唯一。減負,就意味著減分數,意味著你可能落在別人的背後,意味著你考不上好的大學。
減負的後果是進一步拉大寒門孩子與富人之間的差距;
減負的後果是進一步讓寒門孩子失去更多選擇的機會;
減負的後果是增加讓寒門子弟永遠踩在別人腳下的機率;
生活不易,事實從來如此,要想卓越,就得付出常人十倍的努力。讀書,本不易,不歷艱辛,怎得碩果。
本文轉載自:燒傷超人阿寶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對於孩子教育沒有信心?
※如何看待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2015級本科生體測中猝死的事件?
※怎樣註冊一個edu教育郵箱?
※中專,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和生活是怎樣的?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