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海行動》看兵棋推演!
楊南征
「在手工兵棋中,你無法忽略兵棋如何推演以及所推演的是什麼這些細節,在計算機兵棋中卻可以,而且很多人樂於這樣做。」
——美國兵棋專家詹姆斯-鄧寧根
最近有朋友問我:兵棋和模擬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在計算機模擬技術已能讓戰場景觀毫髮畢見的今天,還需要手工兵棋推演嗎?
今年春節大熱的電影《紅海行動》,也許能提供一點啟示。
(一)
蛟龍特戰分隊8名隊員,計劃深入恐怖組織基地,從150名恐怖分子的眼皮底下偷出人質。卻未料到,偷運人質的車輛駛出基地大門前,輪胎被地面一塊捲曲鐵板的銳角扎破漏氣,遭到恐怖基地門衛攔截,於是行動計劃被迫從偷運變為明打。在激烈交火中經過浴血奮戰雖強行突圍成功,但蛟龍分隊付出了4名隊員生命的沉重代價。
假如用模擬器組織這場戰鬥訓練,是否會出現輪胎被扎破這個現實中的小概率事件呢?
朋友認為:像這樣的詳細場景,兵棋比模擬更難體現複雜因素的影響。並推薦我看一段「DCS數字戰術模擬遊戲錄像」。
這是一位資深玩家奪占某戰術要點的戰鬥模擬全程視、音頻記錄。我看到他扮演紅方裝甲分隊指揮官,可以隨意切換2D、3D模式觀察戰場;我聽到他邊打邊自言自語:
「咦?我用坦克炮打這輛步戰車,它為什麼不反擊?難道乘員在睡覺?(圖1)」 「天哪!兩架蘇25T在一條跑道上頭對頭!一架要降落,一架要起飛,不會撞上嗎?……奇蹟發生了,竟然安然無恙!(圖2)」最後,他打贏了。「我已經完成任務了嗎?我的坦克還沒有到達指定位置啊?」他贏得稀里糊塗;我也看得稀里糊塗。
圖1 敵方步戰車為何不還擊?
圖2 兩架蘇25T頭對頭飛?
朋友說:這段錄像只反映了一位業餘愛好者在一個業餘模擬軟體上的水平,專業軍人在專業的模擬器上的表現會不同。因為專業的計算機模擬系統能讓虛擬景觀幾乎與真實戰場一模一樣。
這讓我產生一個疑問:戰場景觀更逼真,是否就更容易學會打仗?不禁想起9年前在駐港部隊推廣手工兵棋的另一番場景:
一輛紅方63式步戰車與一輛藍方M1A2坦克在550米距離遭遇(圖3)。藍方先開火,紅方被殲概率80.6%,這時沒人懷疑藍方唾手可得的勝利。不料藍方 「手氣不佳」,竟然擲出一個骰點12(概率2.7%),裁決表內對應的結果是「失動」——失去動力,火力尚存(圖4)。紅方因此得到反擊機會,擲出骰點4,查裁決表——骰點3、4、11(概率19.5%)目標被殲(圖5),藍方M1A2坦克被擊毀!這個結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鏡。
圖3 紅藍雙方在550米距離遭遇
圖4 藍方擲出12點,未能殲滅紅方
復盤,分析裁決表。大家發現紅方在2000米距離內的被殲概率都是80.6%,而藍方在1550米以上距離的被殲概率變成了0!藍方坦克為什麼不向後退到更遠、射擊效果不變的位置?大家又在地圖上發現藍方坦克的後面有一道雨裂溝,只能退到溝沿上,儘管這樣與紅方的距離只能增大到800米,也可以讓己方被殲概率由19.5%降到5.6%(圖5)——這是本想定藍方的最好陣位了。
圖5 紅方擲出4點,藍方被殲滅
重新開局,藍方退到800米處射擊後,紅方還擊未能殲滅藍方(圖6),藍方第2次射擊,不能總「手氣不佳」,骰點終於擲在80.6%里,紅方步戰車被殲。
圖6 紅方在800距離未能殲滅藍方
訓練總結中,大家紛紛發表體會:在敵我雙方武器條件不變情況下,通過分析裁決表,先讓己方被殲概率最小(5.6%),再讓敵方被殲概率最大(80.6%),以求獲得最大的獲勝把握。正如《孫子兵法》云:「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部隊長感慨:「我琢磨多年兵棋推演到底有什麼作用,今天算是弄清楚了。」
比較上述場景,可以發現:作戰模擬的裁決規則隱蔽在數學模型內部,戰場結果為什麼出現,受訓者難以了解;兵棋推演的裁決規則擺在桌面上,受訓者完全清楚戰場結果的來龍去脈,更容易發揮主觀能動性,找到自己最好的戰法。
回到《紅海行動》中的情節。假設戰鬥發起前蛟龍隊員們來一次計算機戰鬥模擬,能否發現輪胎被扎破這個影響戰鬥進程的小概率事件呢?顯然,前提是必須在計算機裡面建立輪胎被扎破的數學模型程序,這個程序設計需要有戰鬥經驗的人做指導,不易實現。在兵棋推演中,畫一張偷運行動失敗的小概率事件表卻比較容易做到。這個表不必局限於輪胎扎破的具體細節,只要能裁決車輛沒能開出恐怖基地大門,倒逼紅方想出備用行動方案即可。根據這些回憶,我悟出了以下道理:
所謂「模擬」,顧名思義就是「模模擬實世界」。真實世界無限廣大,數學模型永遠只能模仿其中一部分,在有限的演算法中求得一個最可能的解,這就是最優解裁決。前述DCS戰鬥模擬中一條跑道上兩架頭對頭的蘇25T沒有相撞,就是這種裁決的表現。
所謂「兵棋」,顧名思義就是「兵與兵下棋」。規則由實際情況產生,隨時可以擴展,如果可能發生影響戰鬥結局的小概率事件,立即可以增加一張裁決表,用以啟發推演者別按常理出牌。
(二)
比《紅海行動》更能說明這一點的,是美國海豹突擊隊擊斃本拉登的真實戰鬥。在這次行動中,事前模擬訓練中沒有發生的小概率事件,卻在實際行動中發揮了作用。
2011年5月1日凌晨,兩架經過特殊改裝的「黑鷹」隱身直升機飛抵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秘密居住院落。就在第一架直升機靠近大院準備實施機降時,螺旋槳掀起的氣流遭遇高牆攔截後形成強勁的渦流,造成超低空盤旋的直升機瞬間失控,機頭撞在牆上,機尾墜毀在大院里的牲畜圈中。美軍本打算在行動結束後把本拉登的妻子阿邁勒·薩達帶走,但由於一架直升機墜毀,另一架已經滿員,只得將薩達留下。後來她被聞訊趕來的巴基斯坦部隊逮捕。巴基斯坦政府安排薩達在一所軍事醫院治療,拒絕讓美軍對她進行審問。
儘管行動前海豹突擊隊與直升機飛行員在美國內華達沙漠中的模擬建築物進行了一周的模擬合練,但這套假目標沒有按照阿伯塔巴德的院落樹立高牆,為正式行動埋下了隱患。
由於直升機墜毀的小概率事件,造成了拉登組織內幕信息擴散、隱身直升機技術流失等美國方面的一系列損失。而這個小概率事件的發生,竟然因為模擬訓練模型沒有100%復現真實目標!海豹突擊隊完全相信模擬訓練,未做直升機損失的備用方案,就放心妥妥地展開了行動。這在任何有戰鬥經驗的軍人看來,沒有兩套以上方案的行動都有悖常識。
毛澤東認為: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所謂「蓋然性」。然而不管怎樣的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知其大略,知其要點,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種偵察手段,繼之以指揮員的聰明的推論和判斷,減少錯誤,實現一般的正確指導,是做得到的。(《論持久戰》)
在計算機模擬技術誕生之前,我軍指揮員運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推理實現的正確指導,產生過林彪、粟裕等諸多「常勝將軍」。今天,計算機模擬等技術在提供了信息獲取更快速、更細微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爆炸的干擾,少量有用信息經常被大量無用信息淹沒。一方面,逼真的戰場景觀中是否包括對獲勝有用的小概率信息存疑;另一方面,如何把對獲勝更有用的小概率事件信息提取出來,是對計算機模擬技術的更大挑戰。應對這個挑戰需要人的思維幫助,其中就包括總結戰爭歷史經驗。
(三)
因小概率事件導致失利的戰例在我軍1984年老山拔點戰鬥也有發生,自己的教訓更有切膚之痛。
擔任穿插任務的分隊是在1979年榮立過集體一等功的某團1營。士氣高昂的全營指戰員在戰前做了充分準備和大量戰前訓練。排以上幹部多次前出偵察地形,研究戰術。戰士白天綜合訓練,晚上負重訓練,專找爬不上的陡坡爬,鑽不過的密林鑽。負責穿插路線勘查任務的偵察排長熟悉戰區地形環境。根據經驗,圖上看1小時足夠穿插到位的距離,實際需要花費的時間很可能不夠。為留夠餘地,營指揮員向上級請示能否提前2小時出發,但未獲批准。
偏偏戰鬥當晚的一場雨打亂了上級計劃的時間表。
據當時先頭連帶隊副營長回憶:「土質被雨水泡軟,一蹬一滑;上去後又是密密的竹子,藤條、刺芭叢;然後下崖,崖下是萬丈深淵,只能抓住藤條一步步往下蹭,泥山上,邊走邊挖坑,腳上都帶鐵碼子,碼齒摳住坑再往前……林子里,尖兵先用刀子割竹,再擠過去,等一行六七百人都過去時,這條擠出來的路就成了兩米寬的泥漿溝,溝里是尖角石、竹根簽。前面的人兩手全是血,後面的人不知有多少膠鞋底被扎穿,有的連鞋子被泥漿拔掉,只好光腳走。」
總攻發起時,1營穿插到位的兵力只有2個排,在奪取目標陣地中很快消耗殆盡,未穿插到位的大部分官兵在途中遭到越軍炮火覆蓋被嚴重殺傷。
戰後回顧,分隊指揮員建議提前2小時出發,並非預測到了天會下雨,而是基於地形複雜的情況,萬一有什麼閃失,會影響戰鬥全局的考慮。如果上級根據這個考慮,把穿插行動遲緩事件製成一張小概率事件裁決表,反覆組織兵棋推演,也許會發現分隊指揮員提前行動建議的合理性而給予批准,戰鬥結局就會完全不同。
美軍就是這樣做的。在美國陸軍聯合兵種中心——利溫沃斯堡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2005年推出的計算機兵棋《決定行動》中,就專門設計了小概率事件編輯器,用於反映信息時代超常規作戰小概率突發事件的影響(圖7)。
圖7 《決定行動》計算機兵棋的小概率事件編輯器
導演人員可以隨時輸入小概率事件的性質,發生地點、時機,影響範圍,還可以採用實戰拍攝的音頻、圖片、視頻文件增加現實感。兵棋系統內列有45類事件。這些類型從信息時代地面戰鬥中常見的突發事件中歸納而來。另列有「其他」類型,供用戶自行添加新的事件類型。(圖8)
圖8 《決定行動》計算機兵棋可編輯的小概率事件類型
儘管有這些改進,美軍還是認為計算機兵棋無法替代手工兵棋。2015年美國國防部副部長鮑勃· 沃克發布《重振兵棋推演》備忘錄,重振兵棋推演(圖9)。近年我海軍各級指揮員在推演手工兵棋後說:手工兵棋推演的「慢」,不是缺點而是優點。這個「慢」可以讓我們充分思考,設計出更好的行動方案,為將來實戰指揮自動化的「快」奠定堅實的謀略基礎。
圖9 美海軍手工兵棋推演
自從1887年威廉-麥克卡蒂-利特爾上尉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開始第一次手工兵棋推演起算,美軍作戰模擬已經過130餘年發展,尚且遊離於手工兵棋推演的放下和拿起之間。我軍缺少嚴格式手工兵棋推演的實戰應用經歷,尤其是模擬已於1980年先入為主26年之後,大家從2006年才開始接觸嚴格式手工兵棋,至今不過12年而已,加之二者在形式上十分相似,提出種種問題實屬正常。
不知上述能否對回答朋友的問題有所幫助。只是希望《紅海行動》在給我們帶來節日票房視聽盛宴之後,能啟發我軍作戰指揮模擬訓練有更多的深層思考。
推薦閱讀:
※《紅海行動》中的特戰小隊差了什麼?
※蘭德公司:用桌面推演彌合軍界與學術界的鴻溝!
※《WITE》兵棋推演:天王星行動
※日本侵華戰爭-兵棋推演備忘錄(一)
※兵棋經典書籍推薦!
TAG:兵棋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