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打的如此艱難,為何朝鮮戰爭中國卻突然能對抗美國了?

主要原因是作戰主體變了,中國從民國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權:國民黨僅僅是名義上統一,新中國中央實至名歸。

1,國民黨時期軍閥各自獨立,無法將中國國力發揮出來。

2,新中國政權實至名歸的對幾乎整個中國進行了統治,沒有分裂的軍閥,軍令暢通,保證了國家穩定。方新政府高效,政令統一,保證了政局穩定,使得新中國可以舉全國之力抗美援朝。

規模:抗日戰爭為全面戰爭,朝鮮戰爭為局部戰爭。

1,因為不是全面戰爭,戰火只存在朝鮮半島,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國軍隊國防壓力,使得中國可以集中精銳部隊入朝輪戰。

2,因為不是全面戰爭,朝鮮戰爭戰火不涉及中國、美國兩國根本利益。美國在不擴大戰爭規模,不進攻中國本土就無法取得戰爭勝利的情況下,只好停戰。

國家:抗戰是在本土打的,朝鮮戰爭是在朝鮮打的,中國後方穩定,工業力量持續發展。

1,志願軍在朝鮮打仗,戰火幾乎沒有影響到國內,後方可以提供穩定資源支援。

2,志願軍打仗的同時在搞大規模經濟建設,收復東北後,軍事工業恢復迅速。

3,志願軍開打,蘇聯便開始對中國進行經濟援助,重工業首先開建,可以說中國越打越強。

後勤:努力保障後勤,努力做到最好。

1,志願軍去前線打仗,基本吃的比後方普通人吃的好,還能吃飽,過節什麼的還有餃子和肉。

2,志願軍前線打仗,後方不惜一切代價的運軍火上前線,軍事物資沒有徹底斷絕過。

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志願軍後方物資供應來源有保障。志願軍還沒入朝物資就屯到了鴨綠江邊,高層就開始給蘇聯要軍火,朝鮮戰爭開打發現炒麵好用,就動員整個東北百姓製作炒麵,

裝備:裝備了能用上的最好裝備。

1,武器上裝備了可以得到的最好裝備。入朝部隊集中了全國可以得到的最好的裝備,基層火力與二戰時期美德等相近。

2,先進裝備優先保證一線,不存在保存實力的想法。蘇制武器優先供應軍隊,後期軍隊火力和重武器數量質量有明顯改善。

3,注重武器仿製和研發。第一時間繳獲美軍新式武器有能力研發的會立即研發,並裝備部隊。

作戰態度:入朝精銳部隊居多,不存在保存實力想法。

1,入朝軍隊幾乎都是精銳部隊,如38軍朝鮮戰爭前就是精銳。

2,部隊聽從指揮,基本不存在怯戰、擅自撤退、避戰、保存實力等行為,戰鬥部署一般可以按計劃展開。

3,重視軍人生命。與印象相反,志願軍十分珍惜軍人生命,作戰時極力避免無謂的犧牲,保存有生力量。(當然這個相對於蘇聯日本亡命進攻、國軍動不動就拋棄隊友來說)

軍隊指揮:官兵平等,帶頭作用明顯,戰術靈活多變,善於總結經驗

1,官兵平等,基層軍官帶頭作用明顯,戰鬥力得到明顯保障。

2,靈活的戰略戰術,軍隊吃一塹長一智,不默守陳規。及時調整作戰目標,如:由殲滅建制美軍到殲滅建制韓軍,並開創了群眾性打飛機、炸石頭埋坦克、坑道作戰、冷槍冷炮的狙擊戰等戰法。

作戰動員:政治動員能力強悍,戰鬥力有保障。

1,志願軍政治動員能力超強,志願軍們普遍覺得當兵了命是國家的,為了國家死就死了,不怕犧牲。

2,國內對保家衛國熱情高漲,尤其是戰爭初期的勝利,大大刺激了國人愛國熱情,青年踴躍參軍,兵力、戰鬥力都有保障。

戰役規劃與大兵團部署:指戰員作戰水平高,合理髮揮了戰鬥力。

1,戰役規劃與兵團部署大體合理,指揮得當,進退有據,未出現大面積崩潰。

2,戰略目標調整及時,未出現過分盲目的進攻與過分盲目的撤退。

地形地勢:

1,朝鮮地形崎嶇,不利於美軍大集團展開,卻有利於志願軍步兵穿插滲透展開進攻。

2,崎嶇的地形嚴重削弱了美軍轟炸和炮擊的效果,有利於志願軍保存有生力量。

另外:美國國內一片反戰,中國國內基本都支持進行抗美援朝。朝鮮北部人民支持,韓國內部分裂也是原因之一。


推薦閱讀:

《超級中國》在豆瓣的評分是多少?
中國新聲代第一季的班級成員?
為何說中國VN18步兵戰車是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兩棲戰車?
中國成功收購漢班托塔港,為何印度和新加坡卻不高興了?
如何看待中國與烏克蘭航空發動機合作陷入僵局?

TAG:中國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