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新媒體雜談

很多人和我說過,喜歡我的隨筆。但實際上,我自己很少寫這類文字。

因為可以寫的東西實在不多,還未畢業的單身漢,每天在學校里的日常大概就是上課睡覺,晚上熬夜看電影,刷刷社交軟體,寫寫稿子和苦惱每天吃什麼。

未曾有過轟轟烈烈的戀情,也沒經歷過職場的苦苦掙扎。

如此無趣的生活,非要扯出一朵花兒來寫,最終也難免淪為雞湯,不寫也罷。

今天之所以想起來動筆,主要是來上海實習也有了大半個月,想把這段時間的所思所感,用文字來記錄下來。

等到一年,兩年,十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這篇文章,哎呀,原來當時的我是如此的可愛。

1

公司年會,一旁的同事小姐姐怕我不會喝酒,示意著手上的飲料,說這兒有可樂。

我搖了搖頭,還是倒上了果味啤酒。

其實自己是不太會喝酒的,大學裡的朋友都知道,兩瓶啤酒,就能讓我在路上走走停停歇七八回。

這次主要是看著啤酒的包裝上標著水果味兒,很是好奇它的味道。打開瓶蓋,聞了聞,真的有一股強烈的水果味撲鼻而來。

又抿了一口,果然啤酒都是聞著甜,味道實在算不上好喝。

一瓶酒下肚,臉便已經紅了。

看著一桌的飯菜,一群人在叫囂著拼酒。

精神一度有點恍惚。

一個月前,自己還在老家閑著到處瞎逛,現在真的就已經在上海了。

從事的不是學了四年的土木工程,也不是爸媽希望兒子考的公務員,

而是一份新媒體運營的工作。

真的很奇妙,要是換成幾年前,我自己也不相信我會走上這條路,那時候甚至連新媒體這個詞兒都沒聽過。

2

我接觸互聯網的時間其實很短,在很多同齡人初中家裡就有電腦的情況下,我在高中畢業之後,家裡才有了第一台筆記本電腦。

而我接觸新媒體的時間則更短,一次偶然的機會使用起了知乎,一次次手癢難耐地寫著書評,影評和武俠故事。

當回過頭看,才驚覺,不知不覺間已經就有了不少朋友的關注和認同。

各種約稿,各類合作也隨之而來。

我這才發現自己是在創造一種價值,而這種價值是可以養活自己的。

3

以前在學校里的時候,朋友間經常聊的話題,就是什麼時候才能交到一個有趣漂亮的女朋友,什麼時候才能攢夠錢在老家交一套房子的首付,什麼時候能夠月薪過萬,實現階級跨越,混上中產階級。

這就是我在大學所接觸的圈子裡,多數男生的焦慮。

很多人會覺得還沒畢業,就想著房子,月薪過萬,太過好高騖遠。

確實好高騖遠,但不妨礙我們在閑聊的時候說出我們的願想,過過嘴癮。

尤其是當現實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遠遠沒有達到你所期待的水準時,你會對內心的荒蕪有一種本能的厭惡感和恐慌,會有一種更加強烈,更加迫切的慾望去想抓住那些目標。

哪怕抓不到,哪怕無可奈何,也要將其傾訴出來。

4

如今我一個月的各類稿費收入加起來,偶爾也能夠過萬。

這不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是一個突變的過程,以至於我很多時候都還沒有回過神來。

當你在大學過了好幾年每月兩千生活費的日子,習慣了一頓飯十塊錢的標準。

突然稿費收入提升到八千上萬,平時你覺得很貴的星巴克已經不再貴了的時候,你可能就會有我這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土鱉心態了。

除了土鱉心態以外,更多的還有一種恐慌。

因為我的自媒體收入其實和大多傳統自媒體作者不同,他們基本都是通過粉絲閱讀來獲得廣告效益,而我是依靠平台官方各種激勵計劃,簽約計劃來獲取收益。

兩者區別還是很大的。

5

我大一的時候,干過很多兼職,包括做炸雞漢堡,賣奶茶,收銀,端盤子,送快遞等等,當然,也發過傳單。

發傳單的宣傳效果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明顯,很多時候,人們接過了傳單只是出於禮貌,十個人之中可能有七個人連一眼都沒看,就將傳單扔到了下一個垃圾桶里。

而傳單的輻射範圍也僅僅是某一地區的某一塊區域。

將僱傭這幾十個發傳單的學生的費用,製作傳單,印刷傳單的費用花在新媒體宣傳上,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一篇文章閱讀達到十萬,在文章的末尾筆鋒一轉,植入某件產品,讀者的閱讀習慣通常不會中斷,宣傳效果就已經有了。

而網路的優勢就是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這一篇含推廣的文章輻射到全國各地,而不是單一的某片區域。

這在以前,是屬於電視台和雜誌報紙的特權,他們提供優質的內容和服務給讀者觀眾,讀者觀眾用收視率和閱讀給他們帶來廣告效益。

而在現在,現實中幾十個發傳單的人員的薪水,或者曾經養活一個電視台雜誌社的廣告收益,很大部分都被個人的自媒體給賺走了,這就是互聯網給內容創作者的紅利。

於是便有了咪蒙的一篇微信公眾號頭條文章,廣告報價75萬,而且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友情價。

6

這就是傳統的自媒體收益方式,他們是以做一個產品的模式來進行寫作,來積累粉絲,再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之後,便通過約稿來營生。

而我可能就有點劍走偏峰了。

我一向是自嗨式的寫作,很多時候是不管讀者的想法的,今天一篇影評,明天一篇書評,後天一篇故事,更新也是隨心所欲,有的時候一天更新個幾篇,有的時候又是大半個月停更,排版和寫文的格式更是糟糕的一塌糊塗。

這樣寫的後果就是沒有太多的人願意關注你,所以依靠粉絲閱讀的廣告收益,我大概連上網的費用都交不起。

好在微博和今日頭條都有貴人相助,官方渠道願意為你創作的內容進行付費,這才讓我的自媒體創作之路能夠走到現在。

但相比於前者,我這樣的薪水其實是極不穩定的,只要簽約計劃和激勵計划到期,不再續約,那麼我就等同於瞬間「失業」。

這樣一份自嗨式寫作的職業,是看不見未來的。

尤其是對於我這樣身處選擇職業道路關口的大四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7

我是一月份到上海實習的,在實習之前,其實有很多前輩勸過我,新媒體這一塊,自己做性價比更高,尤其是對於有原始積累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自媒體的內容創作大概是所有創業形式里成本最低,回報率相當高的一種。

成本低到只需要有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或者智能手機就行,唯一昂貴的大概就是時間成本,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每天有大把時光被荒廢,這點成本代價是可以接受的。

而回報是豐厚的,豐厚到個人品牌一旦建立成,每個月接幾篇約稿,便能滿足溫飽需求,可以不用坐班,自己把握自己的青春時光,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我還是選擇了前去上海實習,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自媒體困境。

我太缺乏經驗和閱歷了,閉門造車是我一直以來的寫作方式。

我不懂運營,不懂活動策劃,不懂KPI,DAU,不懂如何將自己輸出內容的賬號做成一個產品,一個品牌。

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

我想,看清方向之後,努力去學到自己所需要的,將自己腦海里的構圖給敲定成實際內容,這也要趁早。

8

我目前的實習任務可以說蠻輕鬆的,每天9點去公司,然後就是思考選題,看電影,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截取電影里最打動人的一部分,然後配上一段200字以內的文案,給公司的賬號發微博,給公眾號引流。

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難度的。

因為微博現在的流量注水太嚴重,我曾經和朋友說笑過,微博上絕大多數大V賬號的粉絲量都要去掉3個0,就是說一個十萬粉的賬號,實際活躍的粉絲能有一百就不錯了。

而公司的賬號顯然並沒有什麼紮實的粉絲基礎,雖然每天有微博大號幫忙引流,但無奈人設尚未建立起來,很多時候粉絲還是停留在幫忙轉發引流的賬號上。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有關微博受眾的興趣,其實一開始我方向是弄錯了的。

我一直以為微博的明星流量很大,微博的影迷朋友也更喜歡一些熱門的例如豆瓣250的電影,但實際上他們對於比較冷門的紀錄片和奧斯卡頒獎季的經典電影反而更感興趣,這是很意外的。

其他的小困難和限制也有很多,比如為了保證一個產品的整體風格,選取的電影得是公認的佳片,佳片里也得有那種十分打動人心的片段,如果像《竊聽風暴》那種整體風格內斂的好電影,其實是很難找到可以在幾分鐘內迅速打動觀眾的片段的。

又比如為了引流公眾號的效果,選取的佳作還得冷門,盡量不為眾人所知,這樣才有推薦和引流的價值。但在電影新媒體發展到如今的地步,想每天都找到符合「冷門,佳作,有迅速擊潰人心的片段」標準的電影,對於閱片量還不算大的我來說,還是有挑戰難度的。

9

在年會第二天離開上海的時候,我曾在朋友圈寫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明白自己想在這條路上走下去,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去吸收,去消化,去運用。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裡,公司的賬號微博,從一開始的轉發寥寥,到現在間歇性爆發的轉發上千,有的時候還能讓新浪的來總轉發一兩條,我能察覺到自己在逐漸地找到運營微博的感覺,這是讓我比較欣喜的。

因為對於任何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輕人來說,都不會只甘心做一個遊戲的代練,而是想自己做遊戲的玩家。

這是創業的魅力,也是自媒體的魅力。

這些積累終有一天,會在運營自己品牌的時候,起到巨大作用,包括閱片量,包括運營經驗。

10

很多人可能會注意到,我最近的公眾號更新往往都在凌晨,通常是熬夜寫稿。

因為通常白天的時候需要忙公司的實習工作,晚上七點多回家,也要忙著給微博問答和悟空問答趕稿子,有時候要是遇到約稿,那幾天晚上可能會更忙。

就只能是深夜寫公眾號了。

其實要是不寫公眾號,短期之內我可以過得非常舒服的,算上實習薪水,月收入已經妥妥過萬了,這在同齡人的圈子裡,是個很可觀的數字,畢竟我還只是個學生。

但我還是很喜歡《滄海一聲笑》里的那一句:「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我想試試,創造出一個有價值的事物。

文/星夜行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我是星夜行

2018年2月16日 凌晨2點16分

原文鏈接:mp.weixin.qq.com/s/Hr3D


推薦閱讀:

描寫場景熱鬧的句子有哪些?
美娜對寫作的觀點是什麼?
我的「坐家」生涯
鬼的目標
相信我,你也可以成為人類之光 《飛行機雲與螢火蟲》(書評,來自一言)

TAG:電影 | 寫作 | 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