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是一封與眾不同的情書——幻想交響曲

音頻鏈接:幻想交響曲 明希 - QQ音樂

作品原名:赫克托·柏遼茲 《幻想交響曲》

Hector·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H 48

文/ @凡卡·茹科夫


很多古典音樂作曲家都為愛情譜寫過華美的樂章,而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也許是其中最與眾不同的一個。他的音樂彷彿就是愛情應該有的樣子,時而動人心弦,時而又痛徹心扉。正如蘭波所說:

「我永恆的靈魂,注視著你的心。縱然黑夜孤寂,白晝如焚」

柏遼茲畫像

這位浪漫的法國人出生於1803年。19世紀的歐洲正值「革命的年代」,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剛剛結束,各個階層都在適應著社會體系的巨大變化。從思想層面來看,啟蒙運動所倡導的「理性主義」在法國大革命結束之後,便陷入了泥潭。由於法國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並不是一帆風順,拿破崙稱帝,以及日漸擴大的戰爭,使得法國人民需要一種新的思想來鋪墊出尋求解脫的道路。有的人開始憤世嫉俗,希望通過避世來尋求穩定和安寧,這種思潮被稱為「田園主義」。還有的人則開始呼籲「放下理性」,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這種思潮就是「浪漫主義」。

在「浪漫主義」的文藝潮中,文學、繪畫與音樂的關係密不可分。各式各樣的沙龍聚會,為各大作家、畫家以及作曲家的創作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氛圍。文藝界逐漸湧現出了如雨果、喬治桑、德拉克洛瓦、籍里柯這樣的浪漫主義大家。而在音樂界,柏遼茲則是其中最閃耀的明星之一。

浪漫主義時代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人,除了他們那通俗易懂的熾熱情感之外,還在於那些大家們通常都是跨界的行家。通常來說,一個音樂神童,可能從小就被拎出來挖掘音樂方面的才華,但是這種做法卻也抑制了他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他們也許文筆笨拙,或是欠缺其他方面的藝術品位(此處請勿對號入座)。而對於柏遼茲來說,他的偶像不僅是韋伯和貝多芬,還有莎士比亞和拜倫。他的工作不僅僅是作曲,還在多家報紙上充當評論家。他的文字,被認為是富有戰鬥性的,帶有諷刺意味的風格。他在文學上的極高素養,與他在音樂上的成就是相輔相成的。他也是音樂界中,極少自己寫作並出版回憶錄的人。

因此,「浪漫主義」的人,由於其內在的藝術品位較高,表現在外就是一幅多愁善感的面孔。從法語角度來說,「浪漫」這個詞在通俗語境中與愛情有關,這種用法保留了浪漫主義的一個重要方面:單純、無法抗拒的愛情觀。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的靈感,就來源於他的兩段愛情故事。

在柏遼茲還小的時候,每年都要去位於梅蘭的外祖父家待三周的時光。在他十二歲那年,他遇到了外祖父的鄰居,埃絲黛兒。當時的埃絲黛兒正值芳齡十八,身材修長,大大的眼中總流露出一絲笑意,卻也經常閃爍著狡黠與挑釁的光芒。最讓柏遼茲難以忘懷的,是她穿著的那雙玫瑰紅色的皮鞋。柏遼茲始終記得初見時的感覺:

「初次見到她,一股電流便襲遍全身。一見鍾情,這就是我能說的全部。我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她從此便不能再離我而去。在我的內心,一種深切的痛苦猝然而生。我徹夜難眠,憂傷萬分,我像是一隻受傷的鳥兒,忍受著巨大的痛苦,卻不願發出哀鳴。」

當然,這位埃絲黛兒小姐註定只是柏遼茲生命中的一位過客。但等他到了而立之年,他還明白自己心中對她殘留著的愛意依然存在。正巧的是,她母親有一封信需要他幫忙轉交給梅蘭的富尼埃女士(富尼埃是埃絲黛兒嫁人後的家姓)。當柏遼茲突然發現他面前的這位夫人竟是埃絲黛兒時,彷彿有一聲驚雷在他心中隆隆作響。此時的埃絲黛兒仍然是她記憶中的那位仙女,面容依舊燦爛迷人,遺憾的只是缺少了那雙玫瑰紅色的皮鞋。柏遼茲在此次見面中深受觸動,他曾為埃絲黛兒作曲,唱詞引用的是弗洛里安《埃絲黛兒與內莫林》,以此抒發離開埃絲黛兒時的失望之情。柏遼茲自己說,這首歌后來成為了《幻想交響曲》引子部分中小提琴演奏的旋律,用來表達為情所困的藝術家萬念俱灰的悲哀之情。他所引用的唱詞也非常動聽:

「Je vais donc quitter pour jamais mon doux pays, ma douce amie」

(因此我將永遠離開甜蜜的家鄉,我甜蜜的愛人。)

另一段故事對柏遼茲來說則更為重要。1827年,一個來自英國的劇團在巴黎上演莎士比亞的戲劇,柏遼茲見到了舞台上飾演奧菲利亞的女演員亨利耶特·史密遜。彼時,莎士比亞的作品剛剛傳入法國,那些蒼白無力且有些違背原意的文學譯本遠不如舞台上演員們生動的表演更能讓人走進莎翁的世界。而演員史密遜對於《哈姆雷特》中奧菲拉亞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朱麗葉的演繹是頂級的。一個英國評論家曾在報紙上寫到:

「這個女子,我要娶她為妻,我要將這部戲劇譜寫成最為宏大的交響樂!」

這句瘋狂的評論,柏遼茲卻在現實中做到了,即使他從未說過類似的話。不過柏遼茲以她她為靈感譜寫的幻想交響曲在三年後才完成,迎娶她則是五年以後的事。不過在這夢幻般的喜悅這之前,柏遼茲還需要品嘗更多愛情的苦澀。

史密遜畫像

莎士比亞戲劇的魅力和對史密遜一見鍾情的痛苦,讓柏遼茲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能夠引起這位女演員的注意。他曾自費舉辦音樂會,只是為了能夠讓他音樂會的傳單貼在史密遜出演戲劇傳單的旁邊。可惜音樂會失敗了,史密遜貌似對音樂也不是特別感興趣。單戀的痛苦始終折磨著柏遼茲,他在自傳中記錄了這種心情:

「想要描繪我的苦難簡直難上加難。那傾心的愛戀,可怕的孤獨,空洞的世界,那冰冷的血管中流動的折磨,那對生命的厭倦,對死亡的渴望,連莎士比亞本人都無法描繪。」

然而柏遼茲並沒有死心,開始著手為她創作《幻想交響曲》。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沒有什麼能夠比音符更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然而造化弄人,1830年《幻想交響曲》在巴黎首演時,史密遜碰巧從巴黎回到了英國,沒有聽到柏遼茲這首為她量身定做的曲子。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1832年,柏遼茲在巴黎舉辦音樂會,曲目包括他的《幻想交響曲》。此時,大家都已經了解到作曲家的這部作品是以他對史密遜的愛戀作為主題的,以及他的恐惶、痛苦和可怕的夢魘。一位音樂店的老闆是柏遼茲的朋友,他想辦法讓人給史密遜送去了一張音樂會的包廂票,並儘力確保她去出席這場音樂會。

當史密遜到達音樂廳的時候,她發現音樂廳的人們都用一種殷勤的目光注視著她。當音樂響起時,整個音樂廳如痴如狂。音樂的魔幻效果終於讓史密遜明白了柏遼茲的心意,也讓她徹底對柏遼茲敞開了心扉。

1833年,柏遼茲不顧家庭的反對,迎娶了剛剛宣布破產的史密遜小姐。此時的她已不是那個在舞台上呼風喚雨的現象級演員,而是除了一身債務以外一無所有。而柏遼茲也是窮光蛋一個,還因為這場婚姻搞砸了同家人的關係。不過柏遼茲在回憶錄中對這一時刻的評價,只會讓我充滿了對這個收穫了愛情果實的幸運兒的嫉妒:

「可是,我擁有了她,就什麼都不在乎了......」


第一樂章:夢幻與熱情

首樂章的引子很長,開頭的管樂簡單的引入後,由小提琴很輕的演奏出柏遼茲為埃絲黛兒譜寫的主題(推薦版本0分14秒處開始)。第一小提琴主旋律的上行,與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在副部的下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用以表現作曲家心中的彷徨與沉痛。

在小提琴對該主題進行重複時,管樂演奏起快節奏的緊張的旋律,將作曲家的彷徨與沉痛轉變為緊張與不安,最後的漸強力量十足,直戳淚點。讓我想起加西亞·洛爾迦所言:

「沉默的記憶已不認識你,你的身影是永恆的燒傷」

《幻想交響曲》最重要的主題,也就是描寫史密遜的音樂主題出現的較晚。但該主題是柏遼茲創作《幻想交響曲》的創新所在,即「固定樂思」。這個旋律在五個樂章會反覆出現,但是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在第一樂章中,柏遼茲用該主題表現初見心上人時夢幻般情感,此處的戀人擁有著最單純、最清澈、最完美的感覺。長笛與小提琴的輕快旋律,如雪花般飄落在鍾情於你的那一天。讓我想到《貝拉的魔法》中那句情話:

「你的臉龐給了這月光值得傾瀉的地方」

第二樂章:舞會

該樂章為圓舞曲的形式,在當時的交響樂寫作中屬於創新的手段。而且該樂章的演奏需要用到兩架豎琴,在當時給樂曲的排練和演奏造成了比較大的困難。

圓舞曲,即華爾茲。顧名思義,就是讓人聽了以後想轉著圈圈跳舞。因此圓舞曲在寫作手法上體現為旋律有明顯的升降,彷彿波浪起伏一般。該樂章中,圓舞曲的旋律是比較標準的3/8拍快步舞,旋律由小提琴呈現。

然而圓舞曲只是為了表現出舞會的環境,作曲家「參加」這一場舞會的目地,當然是為了邂逅他的意中人史密遜。在圓舞曲過後,「固定樂思」的旋律出現。在這裡,該旋律由長笛和雙簧管演奏。與第一樂章相比,木管的聲音不如弦樂婉轉流暢,但更跳躍靈動。也許他的眼神在舞會中搜尋著她的身影,觀察著她的一舉一動,而最美的一定是她的眼睛,就像川端康成描述過的那樣:

「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餘暉里飛舞的妖艷而美麗的螢火蟲」

第三樂章:原野風光

樂章的開頭是兩隻雙簧管的相互呼應,彷彿草地上牧童的短笛一般。隨後,小提琴與長笛演奏出孤寂,悲傷的旋律,表現了作曲家對意中人的相思之情。「固定樂思」在此樂章由長笛,雙簧管和單簧管共同演奏。與第二樂章相比,這裡的木管旋律顯得拖沓而非靈動,配合巴松管、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低音區的和聲,就是一股斬不斷的相思之情。

整個樂章表現的就是作曲家的憂傷。大概就是心中對她燃起的點點的希望之火與把握不住的情感之間的糾結,最終表現為個人的寂寞。樂章末段,雙簧管的牧笛之聲重現,只是這次只有一隻樂器在吹響,沒有另一半能夠做出回應,最後只能在無奈中結束了整個樂章。

「再如何對你細述心事呢?你就是心事」

——葉三

第四樂章:赴刑進行曲

到了第四樂章,樂曲才真正的開始有了一些「幻想」的意味。該樂章描述的是作曲家殺死了自己的情人,被押赴刑場時的景象。在柏遼茲單戀史密遜的期間,史密遜與她經紀人之間有過不少的風言風語,以至於柏遼茲對她產生過一絲的恨意。這種由愛生恨的情感轉變,也同樣作為作曲靈感被放在末尾兩個樂章之中。

樂章由定音鼓的敲擊開始,低音樂器演奏出低沉,緩慢的腳步聲,然後象徵「死神」的主題由巴松管演奏,別具一格。

該樂章中,「固定樂思」的出現只有一瞬,在結尾處由單簧管演奏,但隨後便被樂隊的和鳴打斷。也許是作曲家在臨死之前對愛人的最後一絲念想吧。正如拉費里埃所說:

「人真正的流放,就是從所愛的人身邊缺席。」

也許死亡,對他而言是真正的解脫。

第五樂章:魔鬼的晚會之夢——一個女巫的安息日

第五樂章則是作曲家徹底的進入了虛幻的夢境。從開頭部分起,樂曲就充滿了不安與詭異的氣氛。而當單簧管演奏的「固定樂思」出現時,該旋律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在這裡,旋律由顫音表現,表現的是一種不安與焦慮。

在第五樂章這種將自己置身與魔鬼與幽靈之中的想像,來源於柏遼茲在從文學作品中吸取的靈感。顯而易見,《浮士德》里的女巫狂歡夜與雨果的《女巫集會》對柏遼茲這個樂章的創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楊民望在《世界名曲欣賞法,東歐部分》中,是這樣描述這個樂章的:

「他發現自己置身於一群群為前來參加他的葬禮而聚集在一起的恐怖幽靈、巫師和妖魔的夜宴之中。怪異的喧囂、呻吟、狂笑和遠處的喊叫聲此起彼伏。戀人的旋律又重新出現,但已事情她那高貴和端莊的性格,充其量只是一支卑賤、輕浮和怪誕的舞曲。這是他的戀人來參加魔宴......她的到來激起了一陣歡樂的嚎叫.......報喪的鐘聲,妖魔的輪舞,與《憤怒之日》的曲調混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幻想交響曲-搜狗百科

2.柏遼茲-搜狗百科

3.《柏遼茲回憶錄——狂飆之子與十九世紀的西歐文藝》,柏遼茲著

4.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的情感意蘊及意義初探,於冬玲

5.《首演》,托馬斯·凱利著

6.譜例全部來自於IMSLP,Hector·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H 48

推薦閱讀:

當音樂家遇見軍事家,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上)
繼網易雲音樂莫扎特編年體歌單後,QQ音樂同步上線。
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布魯克納難題
德國那麼多音樂學院,怎麼選啊!?
當音樂家遇見軍事家(三):戰爭

TAG:古典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