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成講票據(五)5個發展階段看清中國票據百年滄桑

序言:

這一期,本來是想省略的,但我一想,如果我們了解一個人,只了解他的現在,不了解他的過去,那這個了解其實是不完整的。了解一個人,最好的了解,莫過於了解他的過去,他的現在,他的黑暗,他的輝煌,他的孤獨寂寞,他的喧鬧浮華。了解票據,何嘗不是需要如此呢?只有更了解過去,才能更好的預判它的未來。虎哥把中國票據市場現代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 ◆ ◆ ◆

暗無天日

第一階段 1949年到1978年

◆ ◆ ◆ ◆

在解放前,商品交易過程中,仍然可以廣泛的使用票據,但解放後,由於高度實行集中計劃經濟管理方式,商品經濟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在全國實行信用集中,取消商業信用,以銀行結算劃撥取代商業票據。各種票據作為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的流通手段也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匯票的使用範圍僅限於國際貿易,本票在國內被禁止使用,個人不得使用支票,企業和其他單位使用支票也要以轉賬支票為主。在這種情況下,也無票據市場可言,從此,票據融資和票據市場的概念從社會經濟中就消失了。

◆ ◆ ◆ ◆

撥雲見日

第二階段 1978年到1995年

◆ ◆ ◆ ◆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商品經濟開始重新萌芽,票據在國內重新啟用,銀行被允許發行匯票和本票,在這個時期有幾個標誌性事件。

1981年

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成立票據研究組,草擬了票據承兌和貼現辦法,開始在小範圍內試辦同城票據承兌和貼現業務;1981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楊浦區辦事處和黃埔區辦事處合作試辦了第一筆同城商業承兌匯票貼現業務。同年10月,徐匯區辦事處和安徽天長縣支行試辦了跨省的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

1984年

中國人民銀行在總結上海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商業匯票承兌貼現暫行辦法》,把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列入到我國銀行的主要業務之中,並決定在全國開展票據承兌貼現業務;

1986年

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從發展市場經濟的需求出發,重新推行"三票一卡",試圖把銀行結算轉移到以商業票據融資為基礎的軌道上來,但實施中阻力很大,一度不得不重新恢復"托收承付結算"。同年,頒布《中國人民銀行再貼現試行辦法》,人民銀行首次開辦再貼現業務用於支持商業匯票業務,但商業匯票依然不得流通轉讓;

1988年

中國人民銀行改革銀行結算制度,取消銀行簽發匯票必須確定收款人和兌付行的限制,允許一次背書轉讓,試辦銀行本票等;

1993年

人民銀行頒布《商業匯票辦法》;

1994年

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在煤炭、電力、冶金、化工五種行業和棉花、煙葉、生豬、食糖四種農副產品的購銷環節推廣使用商業匯票,開辦票據承兌授信和貼現,並第一次安排100億元專項再貼現資金,人民銀行開始將再貼現政策作為貨幣政策工具加以運用,實施金融宏觀調控。

這個階段的票據市場主體主要是國有商業銀行,其他銀行參與很少,確切的說只有票據業務,沒有票據市場。

社會各經營主體都不太接受票據,儘管再貼現一直是央行調控宏觀經濟的一個手段,但商業銀行到人民銀行辦理再貼現業務少之又少,商業銀行不願意主動簽發票據,也不願意主動貼現票據。工商企業大部分不知道有票據這種支付結算工具,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只零星的使用票據,而且只接受上下游企業因貨款支付而提供的票據,收到票據後基本也只是持票托收。交易品種主要是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很少涉足,其根本原因在於當時較為薄弱的商業信用基礎,這也使銀行業背負的較大了信用壓力。由於市場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市場操作規範性標準尚未建立,票據行為人常常不按要求操作,加之銀行內部對票據業務管理不嚴,導致市場大量出現沒有交易背景的票據或違反保證金管理規定的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和貼現。

◆ ◆ ◆ ◆

大幹快上

第三個階段 1995年到2000年

◆ ◆ ◆ ◆

在1995年以前,我國票據市場經歷了從局部地區到全國範圍的發展和擴張,速度非常快,僅1995年一年,票據承兌累計發生的金額增長接近四倍。這樣迅猛速度,背後隱藏著諸多的問題,這就像信託行業,在這個階段發生的問題非常類似。1995年以後管理部門在針對市場中出現各種問題進行了總結反思,並充分認識到市場監管重要性,推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法規。其中:1995年5月10日,作為規範票據法律關係根本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正式頒布,該法共七章111條,分別對匯票、本票、支票、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和法律責任作了規定,為票據市場的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票據法》頒布施行後,對有效規範票據行為,保證票據的正常使用和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發展中的問題

國內商業匯票應用有了較大發展,票據融資逐步升溫,各商業銀行也爭相開辦票據貼現業務,不少大中型企業從中體驗到了票據融資的特點和優點,票據業務受到普遍歡迎,市場交易量有了明顯的進展,票據市場初露頭角。但在商業匯票的使用和管理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問題列舉

1

有些銀行的營業機構結算紀律鬆弛,對於承兌的商業匯票無理拒付、延期付款;

2

有些銀行對承兌行的授權過於集中,只授權到省級分行,給企業單位申請承兌帶來不便;

3

有些銀行片面強調承兌風險,要求承兌申請人繳存高額承兌保證金;

4

有些銀行沒有建立健全授權管理制度,造成下級行過量承兌,或是對資信不好的企業隨意承兌,形成承兌風險;

5

有些銀行不嚴格審查票據承兌貼現條件,辦理無商品交易匯票的承兌、貼現,造成銀行資金被套取。

以古鑒今

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不錯,歷史即現實,總是如此無情的相似!

1997年

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總行開辦再貼現暫行辦法》,之後又頒布了《支付結算辦法》、《票據管理實施辦法》和《商業票據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加強了對商業匯票業務的宏觀管理和制度建設;

1999年

6月10日,為了發揮再貼現政策的作用,促進商業票據承兌、貼現與再貼現業務的開展,中國人民銀行將再貼現利率由 3.96%下調到2.16%,下調1.8百分點(即180BP),下調幅度達45%。同時,增加對各分行再貼現額度;

1999年

中國人民銀行全年累計辦理再貼現業務量大大增長,年末在體現票據金額達到502億元,同比增加169億元,增長51%。看到沒有,我們眼前的這點市場變化,這都不叫個事!當年的央媽,一出手,直接下調180BP,現在要再有這樣的調控,對有些從業者那比入洞房還美。

自1996年以來,票據市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到2001年票據市場的交易量已經突破1萬億元。不僅為眾多的企業舒解了短期融資的困難,也為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通道;截至2001年底,中國票據市場交易額為31169億人民幣,而美國1994年票據市場的交易額就已達到了6250億美元,所以中國的票據市場還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至此,中國票據市場發展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票據市場步入規範與穩步發展的軌道。

在這個階段,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要和大家分享,那就是票據市場裡面江湖地位最高的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華信支行,它從成立就開啟了票據市場發展的新時代。

最早它是省行裡面負責房地產信貸業務,後來改製成華信行,它從成立之初定位就非常精準和明確,就是票據業務。在票據市場上第一筆異地貼現,第一筆異地簽發票據,大規模辦理再貼現,第一筆轉貼現,第一筆商票貼現、轉貼現等等都是發生在這裡。那時的華信支行確實帶動了商業銀行經營票據的業務風潮,當時各家銀行都派人到華信去取經學習,學習結束後就會從華信挖一個人走,這也是後來票據市場上說華信人滿天下的由來。但那個時候,主流的經營模式仍然是非常簡單的持票托收,儘管後來創新出了轉貼現模式,但交易模式依然是非常傳統的買斷、賣斷、持票生利息。

◆ ◆ ◆ ◆

萬馬奔騰

第四個階段 2000年到2008年

◆ ◆ ◆ ◆

票據市場快速發展時期的到來,應以票據專營機構成立為標誌。2000年中國第一家總行級票據專營機構,工行票據營業部成立了,票據市場得以進入專業化運營,高速發展的時期。不僅大大降低了票據交易的成本,還大幅提高了市場的運行效率。

2001年

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商業匯票承兌貼現再貼現管理的通知》,明確票據貼現不屬於貸款,再次強化了增值稅發票作為正式貿易票據判別標準的權威性。中國加入WTO以後,國際上商業銀行經營票據業務的理念大量傳入中國。國內大的企業家開始使用閑置資本投資票據,於是,票據在中國迅猛發展擁有了更多渠道;

2003年

6月30日,「中國票據網」正式啟用,它為全國統一票據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2005年

9 月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完善票據業務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商業匯票真實性交易系統的審查、複查方式和票據質押的相關處理問題等進行了明確規範;

特別要說的是這個階段中有一個四萬億刺激計劃,那就是2008年,一度導致票據成為套利工具,短短半年時間商業銀行的票據業務存量增長接近3倍,但2009年貨幣政策急劇轉向,導致票據被迫成為影子銀行轉入地下運行,我們平常所說的消規模也是在此期間成為行業的一個主流的動態。

◆ ◆ ◆ ◆

百花怒放

第五個階段 2009年到2016年

◆ ◆ ◆ ◆

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的宏觀背景是經濟下行的壓力開始加大,信貸規模仍然是約束指標,票據參與的機構明顯增加,特別是票據中介已經是全面介入票據行業。這階段市場主體可以說是各式各樣的票據中介,很多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如果說不和票據中介合作,幾乎沒有業務做。那麼這個階段的主流模式還是消規模,且資金和資產的期限錯配。這個階段有幾件非常有標誌性的事件,這幾件事件,各位如果能有所理解,那你對票據市場將會有一個非常充分的認識。

第一件:電子票據

金融市場體系最早的組成部分之一票據市場,從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實施後,票據市場進入快速的發展軌道。2015年乃至之前的一段時間,票據市場亂象頻發,票據掮客渾水摸魚,一些金融機構也趁機繞規模、賺利差,甚至出現了數起非常巨大的票據犯罪案件,這也反映了票據市場長期以來市場分割、不規範、不透明、信息風險、操作風險、合規風險非常大的一個現實情況。

因為之前的票據都是紙質的傳遞,有假冒、破損、背書不清楚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銀行開始做電子票據,就是把開票的重要要素直接放在網上銀行來完成。但這些票據只能在一家銀行內流轉,流轉起來也不方便。人民銀行順應民意,搞了一個全國一體化的電子票據開票流轉的平台,就是2009年10月28日投入運行的人行電票系統,又被稱為ECDS,是央行支付結算司的親兒子,我國票據市場由此邁入電子化的時代。它和紙質票據在功能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電子票據的期限可以是一年的,而紙質票據最多是六個月。不過電子票據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發展緩慢,央行的數據顯示,2013年電子票據在整體出票量上佔比只有8.3%,2014年是16.2%,2015年是26.7%。之後央行著急了,然後下發了《關於規範和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的通知》(簡稱《通知》),由此票據的全電子化開始加速。《通知》對額度和過渡安排提出了一個非常具體明確的要求,那就是「自2017年1月1日起,單張出票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商業匯票應該全部通過電票辦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則上單張出票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商業匯票應全部通過電票辦理。」

央行對推行電票的決心之大,也導致電子票據的市場佔比在迅猛的發展,但實際情況是,電子票據在華南區域的推廣度較高,而在華北地區一直都進展緩慢,2018年完成目標的難度不小。「對銀行來說,電子票據不像紙質票據那樣能找到逃避信貸規模等規避監管約束的套利空間,由於票據佔了貸款規模而無法發放其他貸款所帶來的機會成本,可以用票據消規模的通道成本來衡量。對企業來說,電子票據的利率比紙質票據要高,企業從融資成本角度考量,更願意開紙質票據,不願意開電子票據。」我們預測未來兩年電子票據,它的規模至少應該佔到85%以上。

第二件:企業被頒票據中介經營資質

2012年5月份,經上海有關部門同意,票據中介市場上最著名的一家企業上海普蘭成功註冊了金融服務公司,並獲頒「票據中介」經營資質。它標誌著市場上從事票據中介的從此不會再觸碰非法經營這麼一個令人恐怖的法律底線。於是什麼「金融服務」、「金融信息服務」、「票據信息服務」等各類金融服務公司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到今天為止,全國這類公司至少有五千家,直接從事票據中介和為票據業務提供各種服務的人數我們預判至少在十萬人以上。

第三件:票據市場的犯罪大案

在這個階段票據市場發生了數起規模非常之大的票據大案。具體的案例後面有一期是單獨講這些大案的,這裡不再重點展開。

第四件:設立全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台

是票據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2016年12月8日,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全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台,它和交易商協會、上清所一樣,都是由央行的金融市場司主導的。這就是上海票據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上海票據交易所,票交所)開始正式上線運營。這是中國票據發展史上最大也是最為重要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標誌著票據的載體從紙質票據進入電子票據時代,票據業務從線下進入線上時代,票據交易從場外進入場內時代,票據的管理從野蠻生長到規範發展時代,票據市場進入交易所時代。同時,京津冀協同票據交易中心、武漢票據交易中心、前海票據交易中心這些地方性的、區域性的交易性平台紛紛成立,為紙票電子化、票據標準化添磚加瓦。對中國票據市場、貨幣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也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上海票據交易所是我國金融市場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它主要的功能是票據的報價交易、登記託管、清算結算、信息服務等等功能,承擔著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再貼現操作等政策上的職能,也是我國票據領域的登記託管中心、交易中心、創新發展中心、風險防控中心、數據信息研究中心。他的出現將大幅提高票據市場透明度和交易的效率,激發市場各方參與主體的活力,同時也更好防範票據市場的業務風險,也有助於完善中央銀行金融調控,優化貨幣政策這方面的監管職能。

最後還有一個階段,就是第六個階段:2017之未來,這是票據市場生機盎然的新時代。這個階段,又會發生什麼?關注中國票據市場,關注票據投資最新動態,盡在《虎成論金》票據系列。

推薦閱讀:

還剩5個月!哪些P2P網貸平台能通過備案?
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希望所有證券監管機構執行差價合約槓桿限制
理財知識(18):股息的種類│脫苦海
銀豆網:「國資」背景下,還差了點什麼。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

TAG:票據 | 理財 | 金融 |